丁家垅500年的历史是悠长的、沧桑的,短文无法承载其时代变化中发生的林林总总的故事,我们将笔墨将指向那对丁家垅村人影响深远、矛盾重重、在外乡的丁家垅村人唯恐回避不及的2011年。
因为这一年,丁家垅村族群关系彻底撕裂了,撕裂成定居丁家垅之后数百年间从未有过的激烈对抗,撕裂到了大家不能坐在一条板凳上好好说话的地步。
如同,一架悠然行走500年岁月的马车,突然陷在了泥潭里不能自拔。此后,村里极难就某件事达成一致意见,哪怕是惠及到每一户人家的事情形成了只要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两大对立阵营,不为解决矛盾,只为反对对方的所有决定和议案。宗亲之间保留着的那份亲情、尊重荡然无存,通通抛到脑后去了。丁家垅再也不见旧时模样,成为划根火柴就会爆炸的“火药桶”。这种状况持续发酵且越演越烈,引起镇、县两级政府的关注。
中央一再要求地方政府维护安定团结,团结了、安定了,国家才能发展,安定成为党在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
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丁家垅村的问题在全国一些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丁家垅村的问题更尖锐些罢了。这里的村民没有进京上访,却在攸县整出了挺大动静,惊动了县、市两级政府。县、镇两级政府深知丁家垅村人矛盾积怨甚深,多年来尝试种种方法,无一奏效。丁家垅村问题成堆,成了让人头疼的村,却又无从下手。政府三令五申要求解决丁家垅村存在的问题,驻村干部两手一摊,表示无奈。族群两派相争,中间位置在哪?躲,回避,谁都怕弄不好点燃村民心中积怨。
现在,让我们的镜头聚焦在2010年。
旧历刚刚翻页,过年的喜气还没散去,炮仗还在空中炸响,学校大门还紧挂铁锁,村路上还有走亲访友人群,丁家垅村人却因为不满村“两委”对家族矛盾的调解结果,组织上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县城,并且严严实实地堵住了县委大门。
准备下基层慰问的县委书记所乘坐的汽车被团团围阻在县委大院里。
平日里,这儿也会有上访村民,只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最多不过十几人,农民百人上访在攸县还不曾发生过。本来并不宽阔的县府街道一时被上访、围观群众堵满了。(www.daowen.com)
县委书记从未遇到过这么多群众汇聚县委大院的情况。很快,他从惊讶中冷静下来,站在上访人群面前表态:“现在我要出去检查工作,回来立马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处理。”
县委书记亲自表态后,混乱场面才算平息下来。这是丁家垅上访村民所要达到的初步结果。
丁家垅村村民撤离了,原本他们也没有计划把县府掀个天翻地覆。闹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闹出声响,把丁家垅村人与人之间矛盾公开化。
丁家垅村村民百人上访事件传播很广,估计省、市领导都知道了。攸县县委将其列入开年突发事件,不能任由其蔓延。
关于丁家垅村民上访事件,攸县县委扩大会议却讨论无果,时任县委书记严令大同桥镇党委书记:“你现在回去,全力解决好丁家垅村村民两派问题。”
易晓红,时任中共攸县大同桥镇党委书记,有多年基层的工作经验,作风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此时她调任丁家垅村所在的大同桥镇党委书记工作岗位时间不长,但对于丁家垅村村民矛盾是清楚的,驻村干部多次汇报过丁家垅村存在的问题,她也接待过几拨上访村民。她知道村民之间没有根本性矛盾,也没有利害冲突,只想在村“两委”中有自己支持的人上位,以便对自己一方有利。
矛盾能积累,也会发酵。
易书记认为,没有了党的政治规矩,没有了党群信任,矛盾日积月累,才会不断加重,终至丁家垅问题不可调和。易书记想到要去做的,是拿起基层党建政策这把“钥匙”,打开丁家垅村民心头锈住的“锁”。但是,丁家垅村的问题太复杂了。复杂,大家想到了,却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事态突发,并产生了严重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