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建和谐的团队氛围:有效沟通技巧

创建和谐的团队氛围:有效沟通技巧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倾听”,导致的结果是关系的破裂、冲突的出现和拙劣决策的制定。高效率的倾听者清楚自己的个人喜好和态度,能够更好地避免对说话者做出武断的评价或是受过激言语的影响。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善于“倾听”的人应该是有内心力量的人,从倾听中可以产生某种“归属于”和“赞同”的感受。

善于倾听——学会做个好听众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便清晰刻画出倾听之不同寻常的作用。历史的实践,更是将它演绎得丰满且为世人所乐道。

前人的倾听,或许寄托于“明君”偶然的宽容与雅量。当历史的航船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际交往变得更为密切,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从学校学习读、写、说——但我们从未学习如何倾听。走入职场,我们与各类不同的人打交道,为了展现自身优势,也总是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却常常忽视了倾听。的确,倾听也许是所有沟通技巧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是要想做一个会交谈的人,首先就必须得做一个会倾听的人,也就说要先做一个好听众。

我们总是认为人际场上能说会道的人才是善交际的人,其实,善于倾听的人才是真正会交际的人。会说的,有锋芒毕露的时候,也常有言过其实之嫌,话说多了,称夸夸其谈、油嘴滑舌,说过分了还导致言多必有失、祸从口出。静心倾听就远没有这些弊病,倒有兼听则明的好处。注意听,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是专心稳重、诚实可靠。认真听,能减少不成熟的评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善于倾听的人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蒲松龄因为虚心听取路人的述说,记下了许多聊斋故事;唐太宗因为兼听而成明主;齐桓公因为细听而善任管仲;刘玄德因为恭听而鼎足天下

可见,说是一门艺术,而听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恭敬,一种尊重,一份理解,一份虔诚,是对友人最宝贵的馈赠;倾听,是心的接受,是爱的传递,诚挚的情感在祥和中奉献;倾听,是智者的宁静,犹如秋日葱茏,深邃的思想于无声中收成。我们不必抱怨自己不善言辞,只要我们认真倾听,我们就会赢得友谊,赢得尊重。

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

倾听,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求听别人讲话时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如果听者完全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假装在听其实却在考虑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内心想着辩驳。他更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这样的“倾听”,导致的结果是关系的破裂、冲突的出现和拙劣决策的制定。

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会听是一种本领,要学会倾听,就要明确倾听的意义。人际沟通实现的关键是对字词意义的理解。在第二层次上,听者主要倾听所说的字词和内容,但很多时候,还是错过了讲话者通过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和眼神所表达的意思。这将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时间的浪费和对消极情感的忽略。另外,因为听者是通过点头同意来表示正在倾听,而不用询问澄清问题,所以说话人可能误以为所说的话被完全听懂理解了。

第三层意思是“善听”。这种倾听者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新的有用信息的契机。高效率的倾听者清楚自己的个人喜好和态度,能够更好地避免对说话者做出武断的评价或是受过激言语的影响。好的倾听者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看待事物,询问而不是辩解某种形式。

善于倾听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否善于与人合作,利用别人的智慧。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在倾听中,我们会了解到很多信息,获得很多思想;会点燃思维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灵感。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倾听呢?

一、表示倾听的诚意

交谈是由听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交谈过程中,听和说是交替进行的,所以会学倾听别人的谈话很关键。在倾听别人的说话时,不但要兼顾耳到,还须兼顾心到以及各种器官的集中,眼睛要始终注视着对方,拿出你的诚意,真心地关注他人的话语。认真倾听,即使你不发表任何见解,也能使自己和交往对象都产生一种被信任的感觉,而从中得到慰藉。

二、保持好奇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用心聆听别人的谈话,那就必须对别人的谈话内容保持好奇心,并能够利用对方说话的间隙,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表示你对他说话内容的关注。比如,“有这种事?”、“太有趣了!”等。这一定可以令对方感觉到被重视,愿意与你继续交谈下去。如若你心不在焉,或者做一些与谈话无关的事,甚至当他偶然问你一些问题时,你会因为没有留心听他说话而无从回答。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不尊重他,自然也会就没心情和你继续交谈下去了。

三、不要随便插话或纠错

也许对方说的话是不对的,但即使这样,你也不要在别人说话中间随便插话纠正错误,这不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且还是不礼貌的表现。即使对方真的错了,或者你不同意他的看法、见解,也要耐心地等别人说完,然后再找时机婉转的纠正他的错误,或者表达你的见解。

四、适当给予回应

适当予以回应,这样可以让人觉得你在用心听他讲话,他会更愿意与你交谈。当然,适当的回应并不代表只说一些“嗯”、“哦”、“是吗?”、“啊”之类的词,总说这样词,不仅听起来枯燥单调,而且对方也会怀疑你在敷衍他。你不妨用“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或“我想我明白了”等简短的话来代替那些单调的词汇。

五、用眼神回应对方

当你不方便插话时,眼神的交流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不仅表明你在认真听他讲话,而且对方也能从你的眼神中把握你的感受,以便调整自己的谈话。认真按照这些要求去做,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倾听者。

善于“倾听”的人应该是有内心力量的人,从倾听中可以产生某种“归属于”和“赞同”的感受。通过倾听,双方的思想可以互相渗透和相互融合,慢慢地凝聚力也就集聚起来。

我们要善于去接近和关爱周围所有的人,要学会聆听他们的倾诉,对你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所有不相干的陌生人,伸出你的手,在别人最困难、迷惑的时候拉上一把,去用心地倾听,就是一种真情,一种博爱。你的爱,就可以带给大家温暖和阳光。倾听,更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你将逐步成熟,并终将走向成功。

真诚赞美——让人如沐春风的语言

赞美别人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恰如其分的赞美带给身心的是欢愉,真诚的赞美如同阳光恩泽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因为这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它代表自己被别人认同、被别人接纳、被别人欣赏,代表自己的一种存在价值。这绝对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予人以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办法。人人皆有可赞美之处,只不过长处优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隐有显罢了。只要你细心,就随时能发现别人身上可赞美的闪光点。学会赞美别人,往往会成为你处世的法宝。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赞美别人,怎样才能说出有创意的赞美?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赞美的技巧。

一、赞美要诚

所谓“诚”,就是要发自内心,让别人切实感受到你的诚意。

首先,态度要真诚。在赞扬别人时,要与对方有目光的交流,如果东张西望,就会给人以心不在焉、虚情假意的感觉;赞扬的话要实在,如果一个女孩长相一般,你却对她说“你真是美若天仙”,对方会立即认为你油腔滑调、诡诈虚伪,往往会弄巧成拙。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予以真诚的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还可让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同时,要养成第一时间给别人以肯定的习惯,不要在有事求人时才称赞别人。太过功利的赞美会让人怀疑和不屑。

其次,言语要真诚。最真诚的赞美往往是最自然朴实的,不是过分夸张和矫揉造作的。

二、赞美要从小事着“口”

我们毕竟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大多数人都只是沧海中的一粟、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做的也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是,有时候,小事中也蕴含着大道理,小事中也会闪烁出一个人的不平凡之处。所以,“勿以小事而不赞”。

三、赞美要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所以赞美别人要因人而异,突出个性。年长者希望别人不要忘记他“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因此在与其交谈时,可多多称赞他引以自豪的过去;对于年轻人,不妨赞扬他的青春活力、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具体的实例,证明他确实能够前程似锦;对于商人,可以称赞他头脑灵活、管理有方、生财有道;对于领导干部,你可以称赞他一心为公、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则可以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四、赞美要独具匠心

一个学识出众但长相一般的女孩,如果你赞美她的专业水准高,也许她并没有多少感觉,因为她自己对这一点充满了自信,而且这一方面的赞扬她已听得太多了。可是如果你赞扬她“走路姿势很优雅,显得很有气质”,她可能就会深深地记住这句话。

五、赞美要合乎时宜

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鼓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六、赞美不仅要锦上添花,更需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侯,他们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这时候如果我们鼓励、赞美他,不仅可以使他振作精神,还可以大大增进彼此的友谊。

七、赞扬还可以有间接、含蓄的表达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最值得赞美的,不是他身上众所周知的明显长处,而是那蕴藏在他身上,既极为可贵又尚未引起重视的优点。这种赞美,为进一步开发他潜在的智慧与力量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有助于他在攀登事业高峰的征途上,更上一层楼。内容明确、有创意的赞美更可贵,也更可信。与其空泛、笼统地赞美对方很聪明、能干,就不如具体地赞美他办成的几件聪明事,这样才有助于他真正发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激发起更强的上进心、荣誉感、自豪感。赞美也不一定局限于对个人,也可包括对他所从事的职业、所属的民族、国家,及至他工作的单位、就读的学校。这种对群体的赞美,在现代的集体社交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公共关系效果。有的人不习惯于当面直接赞美别人,或不习惯于当面被直接赞美,恰如其分的间接赞美,其意义与效果并不亚于直接赞美。

还可以运用眼神、动作、态度等非语言形式向对方暗示,比如:你就某一问题恭敬地请教别人;十分认真地倾听某人的谈话等。有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转述别人的话“某某觉得你……”来赞美对方,这样双方都会觉得更自然。

赞美的话要恰到好处,有一些赞美之词,由于表达不当,会让对方听起来感觉不像是赞美,更像是贬低或侮辱。赞美就被打上了折扣,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不欢而散。

有一个男青年,在饭店遇到一位认识的女孩,她正和一位女伴在用餐。女孩显然是刚参加完一个重大活动,穿得很漂亮,还精心打扮了一番。男青年走上前去,对女孩说:“哇,婷婷,你今晚真漂亮,真像个女人!”女孩听了很不高兴:“那我平时看上去像什么?”

有时,你的赞美很有可能暗含对对方缺点的映射。比如:“太好了,在一次次半途而废、错误、失败之后,您终于成功了一回。”

有时,你的赞美之词还可能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对对方的不信任。比如:“真没想到,你竟然会获奖!”、“呵,你居然成功了,真让人难以至信啊!”等。

赞美的话一定是字字珠玑,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就好像空气清新剂,可以振奋精神,可以“美化”气氛。但是再好的清新剂也会有过敏者,所以一定要掌握好使用的原则。

委婉拒绝——巧妙说“不”的艺术

有一位妇人来找林肯总统,她理直气壮地说:“总统先生,你一定要给我儿子一个上校的职位。我并不是要求你的恩赐,而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权利。因为我的祖父曾参加过雷新顿战役,我的叔父在布拉敦斯堡是唯一没有逃跑的人,而我的父亲又参加过纳奥林斯之战,我丈夫是在曼特莱战死的,所以……”

林肯一边听一边点着头,接过话头儿来说:“夫人,你们一家三代为国服务,对于国家的贡献实在够多了,我深表敬意。现在你能不能给别人一个为国效命的机会?”

著名喜剧家卓别林曾说过:“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一个害怕正面冲突的人,就容易成为唯唯诺诺的人,那就什么新局面都开创不了。因此学会拒绝别人,也是一门艺术。

在现实的社交活动中,你可能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别人有求于你,而你出于种种原因不能接受……;有人邀请你参加一个你丝毫不感兴趣的活动……;朋友邀请你参加他的生日晚会,而你因公务繁忙抽不开身……;上司要把一项你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交给你……;你的职员因为一些小事向你请假,但你又有需要他完成的工作……;信用记录不好的朋友来借钱,你明知道把钱借给他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一个熟人向你推销商品,你明知买下了就会亏本……;诸如此类的事我们如果不拒绝,则后患无穷;但是拒绝之后,就有可能断绝交情被人误会,甚至埋下了仇恨的祸根。

我们知道不能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但是我们也绝不可轻率拒绝,拒绝不得法,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在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拒绝的艺术了。之所以说拒绝是艺术,是因为如果拒绝得法,对方会心甘情愿地离开;如果拒绝不得法,对方会感到不满意,甚至怀恨在心。

为了很好应对上述种种情况,就要在社交活动中学会巧妙而有效地拒绝,以“有礼、有力”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情境善于说“不”。

所谓“有礼”,就是有礼貌,言语真诚,态度谦和,要尽量照顾到别人的利益和情绪,所以用词要尽量婉转。所谓“有力”,就是有力量,即你讲的话要明确地表达出你的真实意愿。

这时,我们应对对方的要求表示充分的理解,然后才加以拒绝:“经过一番考虑,还是无法办到,实在对不起。”这样对方有一种满足感:你已尽力而为了。有了这种想法,被拒绝后的不愉快,就会消失掉。

你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一、委婉拒绝法

人们在交往中,有时对方提出的问题是你所不能接受的,但又碍于情面或感情不好直接拒绝,这时的回答可以委婉一些,使对方仍感到是受人尊重的。

有时候,委婉的拒绝是希望对方知难而退。

有人想请庄子做官,庄子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打了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了吗?当他们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很风光。一旦到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牺牲品,再想过自由自在生活,可能吗?”

庄子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贴切的比喻已经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拒绝做官的意思。

一次,一位读过《围城》的美国女士到中国来,打电话给该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自己很想拜见他。钱钟书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他在电话中婉拒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一定要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在此,钱先生运用新颖、别致而又生动、形象的比喻,拒绝了那位美国女士的请求,既维护了那位女士的自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二、故意曲解拒绝法

有一次,一位贵妇人邀请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到她家喝咖啡,帕格尼尼同意了。当然贵妇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果然,临出门时,贵妇人笑着说道:“尊敬的艺术家先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明天来的时候带上您的小提琴。”“这是为什么呀?”帕格尼尼故作惊讶地说:“太太,您知道我的小提琴是不喝咖啡的。”

帕格尼尼通过故意曲解对方语言的含义,把自己的拒绝意思表达得很明确。

三、赞美拒绝法

小张因为有事向他的老板请假一周,但老板只给了他三天假。老板说:“别人需要一周办完的事,凭你的能力,三天准能办好。”(www.daowen.com)

这种拒绝法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的拒绝,那就是承认自己不行,又有谁愿意在上司面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呢!

四、拖延拒绝法

一位传销人员向你推销某种产品,但你并没有想买的意愿。你可以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对他说:“请给我一张你的名片吧,我马上有一个约会,有时间我会和你联系的,今天就这样吧。”

五、幽默拒绝法

罗斯福在就任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情况。罗斯福谨慎地向四周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说,“我也能。”

罗斯福用含蓄幽默的话语,既坚持了自己原则,又没有令朋友太过难堪,表现了罗斯福高超的语言技巧,其积极效果非常明显。

六、反诘拒绝法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记者问基辛格:“我们有多少潜艇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又有多少远程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基辛格如果说“不知道”,便等于撒谎;如果说“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又会落入俗套,还有可能激起记者们更尖锐、更棘手的追问;如果实话实说,则必然泄露国家机密。面对这样的难题,基辛格却显得非常从容,他说:“我不很确切地知道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远程导弹有多少个,至于潜艇导弹我是知道的,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国家机密,是否需要保密的?”记者们一听高兴极了,立刻嚷嚷道:“不是保密的,不是保密的!”基辛格笑着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们谁能告诉我是多少?”

基辛格通过这一反诘立即变被动为主动,巧妙而又十分得体地封上了记者的嘴。

妙打圆场——巧妙化解尴尬与冲突

“打圆场”有别于“和稀泥”,它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打圆场”有技巧。如何才能使之收到最佳的效果呢?这里,不妨先听一个小故事:

有个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短。”徒弟不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徒弟无语。师傅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师傅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故事中的这位师傅,真是能说会道,他机智灵活、巧妙地“打圆场”,每次都能得体地解说,使徒弟摆脱了尴尬,让对方转怨为喜、高兴而去。他成功地“打圆场”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打圆场”要善用“吉言”

以“动听”的话语来打动顾客,求得顾客的欢喜,是故事中那位师傅成功“解围”的首要诀窍。“吉言顺耳”,爱听“吉言”几乎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师傅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在顾客抱怨时,有针对性地选择用其易于接受的话语来博得对方的欢喜。这样,顾客的抱怨消释了,先前不快的心理得到“吉言”的“慰抚”,“欣喜而去”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二、“打圆场”应“扬长避短”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包含着两面性,其中的对与错、利与弊是相对的。辩证地看待问题、得体地“扬长避短”,是“打圆场”的又一技巧。师傅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扬长避短”策略,用巧妙的语言去作解释,通过“扬长”,引领对方换个视角,对先前不满意的事来一番变位思考,让对方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体会佳妙之处,从而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三、“打圆场”用语需幽默

幽默是化解尴尬的良方,幽默的话语常能令人转怨为喜、开怀大笑,并且能使人在笑声中有所悟、有所得。如故事中这位师傅使用的“首脑”一词就颇为幽默。将头说成“首脑”,寓谐于庄,调侃中不失文雅,庄重中又含风趣,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顾客的身份。顾客能不开心地大笑吗?再看那“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之语,更是幽默诙谐、妙语解颐。至于“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的解释,幽默的话语中又含带了“与时俱进”的因素,颇有时代气息,这就大大地增加了说服力,更易为对方所接受。

“打圆场”不是不着边际的奉承,也不是油腔滑调的诡辩,它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认真学习并掌握这种艺术,注意在特定的场合中“察言观色”,适时得体地“打圆场”,就能有效地摆脱尴尬和烦恼。

创意幽默——迅速拉近人际距离

说起幽默,一般人总以为不过是博人一笑的捶科打诨。其实,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善于捕捉笑料和诙谐想像的能力”。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把幽默称作“语言的酵母”。恩格斯也曾经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修养和道德的优越感的表现。”列宁则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能表现说话者的风度、素养,使人们在忍俊不禁之中,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生活、工作。幽默是一种优美、开朗的品质,是思想、学识、经验、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造就语言生动形象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幽默能显示我们自尊优越的人格力量和旷达通晓的生命意识,更能显露出我们的睿智与才华,展示我们的风采与魅力。如果遇到意外的事件,或者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可用幽默诙谐的方法来摆脱窘境,给自己下台的机会。

幽默也是一种高深的说话艺术。一般来说,真正精于谈话艺术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既善于引导话题,同时又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得风趣幽默者,这种人在交际场上往往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幽默是一种元素,它既不是化合物,更不是成品。”虽然幽默使人笑得含蓄温和,笑意矜持淡泊,但笑意里也饱含着智慧,洋溢着自信乐观的精神。

幽默更是一种境界,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面对生活的尴尬和困窘,幽默都能使你赢得世人的钦服和景慕。它能表现你的坦荡胸怀,也能表现你的敏锐和机智,还可以把生活的难堪和斗争的困窘化解成人生的洒脱与大度。

林语堂先生在论及幽默时说道:“幽默是在一个人旷达的心性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其语言中丝毫没有酸腐偏激的意味。而油腔滑调和矫揉造作,虽能令人一笑,但只是肤浅的滑稽笑话而已。只有那些巍巍荡荡、朴实自然、合乎人情、合乎人性、机智通达的语言,才会虽无意幽默,但却幽默自现。”

在社交场合中,幽默的语言极易迅速打开交际局面,使气氛轻松、活泼、融洽。在出现意见有分歧的难堪场面时,幽默和诙谐便会成为紧张情境中的缓冲剂,使双方摆脱窘境或消除敌意。诙谐幽默的语言还可以用来含蓄地拒绝对方的要求,或进行一种善意的批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女权主义者南希·阿斯特到布雷尼宫拜访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丘吉尔热情地接待了她。在交谈中阿斯特大谈特谈妇女权力问题,并恳切希望丘吉尔能帮助她成为第一位进入众议院的女议员。丘吉尔嘲笑了她的这一念头,也不同意她的一些观点,这使这位夫人大为恼火。她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温柔地接着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喝下去!”

幽默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谐趣性。所谓谐趣性,不是一般的滑稽可笑,而是指由于揭示了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愿望与结果等内在矛盾而产生的一种耐人寻味的情趣。这是一种高雅的笑。我们再举一个丘吉尔的例子。这并不是我们偏爱这位前英国领导人,而是因为其出色的幽默能力,使其他人都暗然失色。

二战期间,丘吉尔发表演说,力主与苏联联合抵抗德国,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丘吉尔毫不在意地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为阎王讲话的。”

如果一本正经地解释,恐怕不知要费多少口舌,而对方却仍然莫名其妙。由此可见,幽默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的。它使人能够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趣事,既能看到可笑的一面,又能看到可爱的一面。有这种对生活的领悟,才可能理解幽默,才能有幽默的谈吐。

幽默大都避免使用激烈的言辞,它讲求寓深远于平淡,藏锋芒于微笑。但这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也有尖锐刺痛、一针见血的穿透力。

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美国人无事的时候,往往爱想念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便不能不停止了。”

马克·吐温便以充满诙谐的语句说:“当法国人无事的时候,总是尽力想找出究竟谁是他的父亲。”

可见,幽默是一种穿透力,一两句话把人们讳莫如深的东西端出来,对一切卑微可笑的东西都是当头一棒。

我们在学习使用幽默的语言艺术的时候,一定注意要把握分寸,把幽默与油滑区别开来。油滑在形式上与幽默有几分相似,但是境界上却天差地别。我们可以说,油滑是一种低级趣味的笑。

幽默是以愉悦的方式表达真诚、大方和善意,是人类面对共同的生活困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明。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填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它是希望发展人际关系、走向事业辉煌的人不可缺少的动力。

幽默的社会文化气氛的形成,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而言,都必须有相当的自由。缺乏这一点作基础,那么幽默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幽默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它可以使愁眉苦脸者笑逐颜开;可以使泪水盈眶者破涕为笑;可以为懒惰者带来活力;可以为孤僻者增添情趣。幽默又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一座沟通人心灵的桥梁,与幽默者相处,每个人都会感到快乐。幽默还可以化解困境,应对窘迫与尴尬、不安与难堪时,既不伤害对方的情感,又捍卫了自己的利益与尊严,为自己赢回了面子。幽默是社交的法宝,掌握了幽默的语言技巧,巧妙运用幽默的力量,你就能通过成功的社交,走上成功之路。

广结人缘——打造四通八达的人际关系网络

人生在世,谁都想活得潇洒,活得开心,活得有滋有味;谁都想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能力与才华。然而,在社会的大舞台中,不是人人都能依靠“自我表演”而“一炮走红”的。要想拥有“观众”和掌声,不仅需要在不断的历练中充分认识自己,把握规律,还要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帮助与支持。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好人缘”。

好人缘是做人最宝贵的财富,会处世才会拥有好人缘。常言道:“遇一知己,人生足矣;得人心者,天必助之。”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缘者定输赢,得人心者得天下。

社会学家说,我们正在步入陌生人的社会,告别了农耕时代村舍之间的鸡犬相闻,在人潮涌动的现代都市,人际交往不仅仅意味着成功的机会,更代表着丰盈的人生。

有道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你每时每刻都需要与他人打交道。现代人必须学会与人交往,不但日常生活中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中尤其需要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并非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已逐渐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生存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可以减轻你的工作压力,也会增加个人自我表现的机会。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的过程是艰辛、疲惫的,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不顺畅是最让人头疼的,一边是工作压力,另一边是敌友纷争,身陷窘地的自己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怎么才能面对各种人际纠葛应对自如?怎样才能在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处于优势?

第一,审视自我。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有很多人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别人交往。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有很多:或是自卑感在作怪,害怕失败;或是觉得这在人际交往中可有可无;或是认为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等等。我们何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樊篱,用虚怀若谷的胸怀,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会因独特的生活经历而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但是,只要你有交往的愿望,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就一定可以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要有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应该持着谦虚学习的态度。现在有一句话十分流行:态度决定一切。有好的出发点,事情就有可能成功一半,要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要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要共同分享,提供给别人机会,这对处理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认真倾听。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你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使其产生反抗心理。

第四,学会寒暄。寒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指两个人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方面的应酬话,后来被作为见面时的“开场白”沿袭下来。到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寒暄就显得尤为重要。寒暄是人们交际礼仪的基础,是心与心的“黏合剂”。一句轻轻的“你好”,如久旱之后降临的甘露清透心脾;一个真诚的微笑,如春风化雨般让人陶醉。

第五,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就是待人处事真心实意、实事求是,不三心二意,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守信,就是恪守诺言,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第六,以情动人。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的技巧,需要不断地实践,并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文化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交往中互相了解,彼此信任,和谐相处。

第七,随和大度。在与同事、领导交往时,平易近人,随和主动,会给人一种亲切感,人们自然会愿意跟你相处。相反,清高自负,自命不凡,或性格孤僻,不和群的人,别人自然会对你敬而远之。彼此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或误会,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误解时,要胸怀大度,宽以待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感情用事。这也是搞好人际关系的良策。

第八,真诚赞美。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赞美是友谊的源泉,赞美也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它能够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更加紧密,也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赞美,一在于其“美”字,表明被赞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于其“赞”字,表明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要不失时机地给别人以真诚赞美。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以使得人们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但赞美也要掌握分寸,不切实际的夸张会让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从而失去别人的信任感。

第九,懂得关爱对方。乐于助人也是与人交往中很容易做到且能够获得他人好感的办法。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人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尤其要十分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简单却充满温情的话语,朴实却真挚的情感,能够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援助,“爱人者人恒爱之”。当他人遇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身边的同事解决一些小困难,你会在不知不觉中与大家融在一起。

第十,注意仪表。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这些都是影响人际关系因素。人们的思维定势总是倾向于仪表有魅力的人,他们更为友善合群,衣着整洁,大方,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十一,宽以待人。就是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气度,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大度豁达,使别人敬重和倾慕你的人品,并使你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应该学会调整心态,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有人说上班很累,累就累在“关系学”上,甚至对此畏惧三分。

其实,在工作以外,生活中你清高也好、孤傲也罢,喜欢独处是你个人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但在工作中,不得不与人打交道,所以必须学会改变自己,尝试主动与同事们多交流、沟通,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尽可能地融入集体中。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你个人才能的尽情发挥。

其实做到与同事打成一片并不难,只要你待人真诚、友善,就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十分渴望被别人接受和了解,渴望他人的友爱和帮助。

第十二,常存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最是微妙不过的,常存一份感恩之心,就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情感的纽带因为有了感激,才会更加坚韧;友谊之树必须靠感激来滋养,才会枝繁叶茂。“谢谢”不仅仅是一句礼貌用语、一句客套话,它已成为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谢谢”要发自内心,要真诚,要态度认真,要面带微笑。

第十三,诙谐幽默。人人都喜欢和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的人交往,而不愿同动辄与人争吵,或者郁郁寡欢、言语乏味的人来往。幽默,可以说是一块磁铁,以此吸引着大家;也可以说是一种润滑剂,使烦恼变为欢畅,使痛苦变成愉快,将尴尬转为融洽。

第十四,诚恳道歉。有时候,自己一句无意的话,可能会大大伤害别人的心。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就应真诚地道歉。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过失、化解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双方心理上的沟通,缓解彼此的关系。切不可把道歉当成耻辱,那样将有可能使你失去一位朋友。

第十五,不卑不亢。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方面,明智的做法是不卑不亢。不能因为是你的上司就一味阿谀奉承、献媚讨好,这样既有损人格,也会使上司和同事反感。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上司,服从领导。领导布置的工作要认真完成,有不同意见,应该用恰当的方式提出,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要当众拒绝,损伤上司脸面。

第十六,成果共享。在职场中,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就要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十七,细节中见真诚。平时在工作中要注意到一些小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成为别人对你综合评价的关键因素。少说多做,态度诚恳,在一些细节方面多做些工作,建立起自己在同事和领导心目中的良好的形象,以后的工作往往就顺利得多。工作勤奋,做事踏实认真,为人诚恳,虚心请教,让人觉得可以信赖。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人。“己敬人,人更敬己”,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只要你觉得周围环境安全可靠,与同事和朋友能友好相处,出现矛盾和问题能友善沟通,便是理想的人际关系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