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就管理这种事物而言,其根本属性是:由人管理,核心管理对象是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基于人或其组织的特定目的实施的具体行为,所以,管理始终应该以服务于人为宗旨。这里的人,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但不包括作为类的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服务于人的一项职能。“把人看成是实现某个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把人本身看成目的,在德鲁克看来是极不道德的。”[7]
界定管理的性质,就是为了明确管理伦理。管理者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不故意为恶。除此之外,管理者如果能够输出善意,把社会机能障碍转化为组织的业务机会,就是服务于人,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
管理是一项社会职能。在任何社会,管理者都是社会精英,理应成为社会的道德模范,引领社会向着正直、诚信、善良、平等、公平的方向发展。英国哲学家培根热情洋溢地赞美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也提到,这种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加以引导,而且这种追求不应该是“为了自得其乐、争强好胜、高人一等、追逐名利、争夺权位,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卑微目的,而应该是为了改善生活”[8]。他还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人类非得变成经济动物,只知道专注于膨胀的胃和膨胀的银行户头吗?爱因斯坦也说:“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无法打开‘应该是什么’的大门。”“人类的真正智识表现为想象,而非知识。”这样的想象,离不开善良的意愿、积极的意义和好的价值观,是造福人类的,而不是坑害人类的。[9]“智慧是一种良善、光明的能力,违背良善和光明的能力,再强,人们也不把它称为智慧。”管理者是能力超群的一类人,但其能力不是为作恶而生,他们在追求组织绩效和个人价值实现时,不该故意侵害其他人的权益,不该危害社会,而要向社会输出正能量。
然而,中西方都出现过不道德的商业行为。
在中国,发生过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往饲料里添加瘦肉精、制作毒大米、缺斤短两、商业贿赂、欺诈、不正当竞争、环境污染等无良行为,“豆腐渣工程”更是在20世纪屡屡见诸媒体。对于“豆腐渣工程”,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有两个著名批示。一是针对某省长江堤段新修建的堤坝加固“豆腐渣工程”做出的批示:“如果千里长江大堤,质量大抵如此,则中国危矣,而我等均该骂名千古。曾记去年今日,解放军牺牲生命保卫洪湖大堤,而今一撮蛀虫克扣国家公帑,置百万人民生命于不顾,政府诸公视而无睹,国法何在,公理难容。”[10]二是针对公路质量问题做出的批示:“搞‘豆腐渣工程’就是对人民犯罪。”[11]无良商人与良心总理,是不同层次组织的管理者,二者表现出的品质、气度、格局、胸怀、情怀、高下真是天壤之别,是管理伦理的生动教材。(www.daowen.com)
在西方,污染环境、内幕交易、商业欺诈、会计造假(如美国安然事件、德勤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再保险公司进行违规会计操作、普华永道日本分公司与知名化妆品公司嘉娜宝共同谋划会计欺诈)、不正当竞争、操纵证券市场(如郁金香案,南海泡沫案)等不良行为也时有发生,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强案。20世纪70年代,美国普强公司的新药“帕纳巴”十分畅销,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这种药的副作用能致人死亡。普强公司召开了特别董事会,最终决定,继续销售,并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因为药品测试时间每拖延1个月,公司就能多挣100万美元。消息披露后,整个美国为之震惊。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阿姆斯特朗专门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实验来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他描述说:“当我询问那些没有卷入事件的人,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并问他们会怎么做时,97%的人表示会将药品撤出市场。”但是,当实验者转而扮演普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后,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董事会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有人想辞职,有人很沮丧,还有人大声争吵,但最终没有人提出将药品撤出市场。普强实验在十多个国家重复了近百次,结果大同小异。每一组扮演董事会成员的人都认为,这体现了公司的本分,即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就成了危害社会大众利益的美妙借口。[12]管理者“只需要一双手,却不得不雇用一个人”的苦恼,更是鲜活地刻画出了比机器更冰冷、把人当成机器的公司老板的唯利是图及丑恶心灵。
管理者应该明白,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应该如何利用技术;制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制度更重要的是应该制定什么样价值导向的制度。当代的技术几乎能够让我们建造出我们所希望的任何东西,现代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这种建造的效率,但是,我们迄今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值得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吗?我们管理着的世界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个世界吗?尽管不能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能兼济天下,但是,其管理至少能够增益人的幸福,无害于社会与人类。
管理的性质,决定了管理的价值定位与行为取向,即管理为什么、姓什么、往哪去,以及由此决定的应该怎么管与不应该怎么管,并区别于价值观错乱的应该怎么管与不应该怎么管,以及基于具体实践需要的怎么管与不能怎么管。明确了管理的性质,就确立了管理的价值观与总方向。自我管理,服务于管理者本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组织管理,既服务于组织中的人和人格化的组织本身,也服务于社会上的利益相关者。服务于人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而非以物为本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及其依赖的组织(有时也包括利益攸关者)的目标的完成与价值的实现,最终表现为快乐地工作、个人幸福感的提升与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而非单纯的经济效益、财富增长、权势增强等。管理的目的,是让人生活得更轻松、更自由、更富足、更快乐、更幸福,而不是把人变成创富的工具和谋权的利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