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型构建
基于现有实证研究和专利标准化的作用机理,专利与标准的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专利的技术优势,强化了标准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也利用标准的载体功能,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对专利标准化的效应进行验证和分析,本书基于我国饮料行业的经验数据,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15]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中,Y为产出,L为劳动投入,K为资本投入,A为技术因素。
将(6.1)式两边取对数得到:
假设技术因素A受到专利以及专利标准化的影响,对(6.2)式进行修正,得到:
下标t表示年份。为了比较不同的技术因素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不同影响,本书以(6.3)式为基础,选用我国饮料行业的国内产出、销售额和出口贸易额三个不同的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进行回归。
模型中所有变量均采用对数形式,以消除可能存在的非平稳性、异方差性和偏态性,同时不改变序列特征和经济意义。此外,考虑到模型中数据年份较短,使用滞后变量会造成自由度的一定损失,同时采用专利公告日和标准实施日的数据,已尽可能消除了滞后因素的影响,因此,模型没有采用以往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滞后变量。(www.daowen.com)
2.变量说明
LnY1t表示我国饮料行业产出的对数值,Y1t用t年我国饮料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表示,行业分类基于国家标准:GB10789-2007关于饮料的定义和分类,并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数据源自《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考虑到部分年份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数据来源为《我国食品工业年鉴》。
Lnkt、LnLt和LnY2t分别表示t年我国饮料行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国内销售产值的对数值,K用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表示,L用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表示,Y2用工业销售产值表示。行业分类、时间跨度和数据来源均与Y1相同。
LnY3t是我国饮料行业在国际市场销售额的对数值,Y3用t年我国饮料行业的出口贸易额表示。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该数据库是按照产品分类进行统计的,本书基于国家标准:GB10789-2007关于饮料的定义和分类,将与饮料行业对应的SITC编码确定为:111(不含乙醇的饮料)、059(果蔬汁)、071(咖啡等)、072(可可等)、074(茶等)。将这些数据加以汇总,根据IMF提供的年末汇率进行换算,即可获取以人民币表示的我国饮料行业出口贸易额数据。
LnPt是我国饮料行业的技术创新指标。P用t年我国饮料行业的专利公告数量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按照国际专利分类(IPC)进行统计,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以专利反映技术创新能力,是很多学者在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16]但在对专利进行度量时,李新波、陈春晖等采用专利的授权量,张勇采用专利的申请量。考虑到专利申请后还需经过实质审查,没有驳回理由的,才能授予专利权;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后还需办理登记手续,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登记手续的,视为放弃取得专利权,只有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登记手续的,专利局才颁发专利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故本书选取专利的公告数量对专利进行度量。如前所述,专利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对产出和贸易产生积极影响,因此,γ的符号预期为正。
LnSt是我国饮料行业的技术标准水平指标。S用t年我国饮料行业新实施的制、修订标准数量表示。与专利着重影响技术创新的投入不同,标准在技术的迅速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7]推动着企业的技术创新。[18]实证研究中,多采用标准存量对标准进行度量。[19]考虑到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一个新标准产生的同时,往往会伴随一个或数个原有标准的废除,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时,标准存量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标准的动态变化。为了准确度量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参照张继宏的方法,[20]本书采用每年新实施的标准制、修订数量对标准进行度量,数据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查询系统,按照标准的国际分类(ICS)进行统计。
LnPt·LnSt是LnPt和LnSt的交互项,反映专利与标准的相互融合,是我国饮料行业的专利标准化指标。专利和标准相互结合后能否相互为用、共同促进产出和贸易的增长?为了对此加以验证,本书设置了这一交互项。如果专利能够强化标准的技术基础,充分利用标准的载体功能,共同促进产出和贸易的增长,则λ的符号预期为正。反之则为负。C为常数项,μ为误差调整项,以满足通常的假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