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制度的局限性:阻碍发展的因素

制度的局限性:阻碍发展的因素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模仿者的行为则被称为“搭便车”行为。制度的非专利特征产生的“外部性”和“搭便车”现象,导致创新者缺乏激励,不愿进行制度的创造。制度供给处于不足状态,难以满足整个社会的最佳需求量。经济行为缺乏制度约束,影响了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制度供求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制度作用的发挥。

制度的局限性:阻碍发展的因素

制度虽然是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决定着比较利益的获取与增进。但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却限制了这一作用的发挥。

1.制度具有非专利特征

制度属于一种公共品,人们通过简单模仿,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复制并使用他人创造的制度,这便产生了制度创新外部性问题。模仿者的行为则被称为“搭便车”行为。对于模仿者来说,模仿别人的制度创新成果,可以减少自己的设计和创新成本,降低创新风险,对于创新者来说,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被他人无偿使用,就会使创新者的个人收益低于社会整体收益,投入的成本得不到收益和保障。制度的非专利特征产生的“外部性”和“搭便车”现象,导致创新者缺乏激励,不愿进行制度的创造。制度供给处于不足状态,难以满足整个社会的最佳需求量。经济行为缺乏制度约束,影响了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

2.制度具有资产专用性(www.daowen.com)

与技术的使用没有国界不同,一项新制度的移植与传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和限制。在一国效果良好的制度,到另一国不一定行得通。例如,在一些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中,由于存在强烈的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特征,政府的制度支持能够有力地降低成本,保护本国市场,促进比较利益增进,这些制度在日本和韩国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澳大利亚,政府为保护汽车工业实施的各项制度并没有使其发展起来,未能成为有竞争力的出口者。在我国台湾地区,虽然没有政府指导,但制造业甚至某些高技术含量行业的出口也获得了成功。可见,同一种制度支持并不总是能促进比较利益增进的。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利益格局、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制度很难通过简单移植,在不同国家发挥相同或类似的效果。

3.制度受资源的稀缺性制约

制度也是一种“产品”。制度形成、实施和创新的一系列过程,同样需要耗费大量资源。首先,一项新制度的形成往往是集体行动的产物,需要组成有效率的行动团体,并对集体的行动进行组织和协调,确保目标一致,这一过程将消耗大量资源。其次,制度形成后,需要借助一定的强制手段才能保障实施,违反制度的行为将会受到惩罚,遵守制度的行为将会得到激励和保障,这一过程同样将消耗大量资源。最后,制度实施过程中,基于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需要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进行制度的创新,这些活动也将消耗大量资源。总之,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不可脱离既定时期、既定资源的约束,受资源的稀缺性影响,制度的供给总是相对不足。制度供求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制度作用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