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要素禀赋、规模经济、需求偏好、技术差异等因素决定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决定比较利益。除此之外,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决定比较优势?人们在对贸易模式的探索和解释中,开始考虑制度因素,逐渐揭示了制度是比较优势来源的经济规律。
(1)制度质量较高的国家,合约实施环境较好,资产专用性往往较低,投资不足问题较小。资本成本越小,产品的总成本优势就会越明显。那么,具有较高制度质量的国家,就会倾向于出口更依赖制度质量的产品。换句话说,对于制度质量依赖程度高的产品,制度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出口。
(2)制度质量影响企业的技术选择,决定了先进技术的采用和比较优势的差异。一方面,企业选择的技术越先进,就会拥有更高的生产力,但同时也需要与更多的中间供应商缔结契约;另一方面,制度质量越高,契约的不完全程度就越低,中间供应商面临的敲竹杠风险降低,预期收益增加,就会增加投资,进而导致最终品生产者采用先进技术的收益增加。总之,先进技术的选择,决定企业的生产率,生产率的差异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因此,制度质量较好的国家,往往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中具有比较优势。
(3)好的制度可以监督合约执行,减少交易费用和摩擦,促进贸易的发展。制度是否公开透明,以及能否有效实施,决定了商业合同能否顺利履行。好的制度表明该国存在良好的合约监督与执行机制,能够有效减少交易摩擦,降低交易费用,避免价格加成,从而在产品出口中兼具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一般认为,产品越复杂,交易中就会有更多的因素不能被交易方所控制,就越需要法院或仲裁机构对交易进行监督。因此,制度质量高的国家,合约监督和执行机制较为完善,在复杂产品的出口方面就会形成成本比较优势。(www.daowen.com)
(4)制度质量通过劳动分工作用于比较优势。劳动分工体现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影响比较优势。不同国家制度环境不同,制度质量存在差异,导致合约的不完全程度也不相同,进而会影响到企业分工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影响到分工的程度和范围以及产品的生产效率。制度质量较高的国家,其合约的不完全性对分工的影响较小,那些对合约依赖较强、分工程度较大的企业,就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取得较强的比较优势。由此,制度质量相对较高的国家,会出口生产迂回程度较长的产品;制度质量相对较低的国家,会出口生产迂回程度较短的产品。
总之,制度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与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获取比较优势、实现比较利益增进的机会与能力。一国的制度质量构成其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这种影响甚至超出了物质资本和劳动技术要素的总和。[18]
另一方面,传统理论认为供给要素和需求要素是影响一国比较利益增长的关键性力量。以供给要素中最活跃的技术要素为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一大批新的产业部门相继涌现,对产业结构和比较利益增进产生深远影响。但是,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太成功的现状,吴敬琏在《发展中国高新产业制度重于技术》一书中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对制度的过度忽视,对科技创新的过度强调,以为“科技发明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只要投入足够多的人财物去开发和引进各种高新技术,就能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吴敬琏指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快慢,不是决定于政府给了多少钱,调了多少人,而是决定于是否有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在他看来,“制度安排的作用重于技术演进本身。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创新,才能最终建成创新型国家。”[19]综上所述,供给要素和需求要素的发展及提升,存在一个动力机制问题。很多国家技术创新停滞、经济增长缓慢的经验教训表明,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供给优势和需求优势的强有力动力,也是实现比较利益增进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