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比较利益内涵及其动态性问题

研究比较利益内涵及其动态性问题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燮康认为,在传统贸易理论中贸易利益就是参与分工和贸易的国家能够以相同的代价获取更多的产品。[16]关于比较利益的分配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以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为代表,认为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这是因为,比较利益是一国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而获取的经济利益。

研究比较利益内涵及其动态性问题

任燮康认为,在传统贸易理论中贸易利益就是参与分工和贸易的国家能够以相同的代价获取更多的产品。任燮康将国际贸易利益分成狭义和广义两种,其中,广义的贸易利益指的是国际分工和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狭义的贸易利益指的则是传统贸易理论中的比较利益,即一国通过国际贸易能够以相同的代价获得比贸易前更多的产品,或者以更低的代价获得与贸易前相同的产品。[13]谢作诗和崔万田也认为,比较利益就是两国按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导致的总产量较封闭状态下的增量。[14]诺克斯区分了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指出各国通过国际贸易不仅获取了静态利益,还获得了动态利益。所谓动态利益,就是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诺克斯提出的动态利益作了进一步扩展,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进口能力的提高;二是国内投资流向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三是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四是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国内统一市场形成;五是外国资本的流入;六是为了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出口产业及相关产业纷纷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15]国内学者采纳了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的划分,认为静态利益是直接的贸易利益,动态利益是带动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间接利益,增加国际贸易收益必须进行比较利益的动态转换。[16]

关于比较利益的分配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以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为代表,认为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都曾对此作出经典陈述,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进一步从一国内部代表不同生产要素集团角度,区分了贸易的受益者和受害者。斯托尔珀(Stolper)和萨缪尔森(Samuelson)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即在满足一定假设的前提下,贸易毫无疑问地提高了价格上升产业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降低了价格下降产业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林德特(Lindert)采用社会无差异曲线和供求曲线对国际贸易利得进行说明和度量,得出的结论是,可进口商品的消费者获得的利益显然大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受到的损失,如果给利益和损失的每一美元赋以相同的权重,那么一国的贸易净获利就等于贸易量和价格变化的一个简单可度量函数。[17]另一种以新贸易理论为代表,认为并非每个国家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只有满足了一定的条件,它才能获利,在不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它可能出现亏损。这里所谓的条件可以理解为比较优势的获取。这是因为,比较利益是一国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而获取的经济利益。

随着对各国贸易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仅从静态视角对比较优势的审视,不能准确反映一国比较优势的实际情况。事实上,贸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时点上,因此对贸易要进行动态性分析。[18]动态比较优势的概念开始进入学者们的视线。与静态比较优势反映现时的比较优势不同,动态比较优势反映的是转换中的比较优势,[19]强调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形成比较利益。希克斯(John R.Hicks)在研究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曾指出,比较优势可能会随经济增长而发生改变。[20]随着一国要素供给状况的变化,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新的比较优势将不断产生。在巴拉萨(Balassa)提出的外贸优势转移假说中,曾假设各国外贸结构和比较优势会随生产要素积累状况而迅速改变的情形。[21]筱原三代平(Shinohara)也指出通过努力可以对比较优势进行改造。以杨小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提出了内生比较优势的概念,通过建立内生贸易模型,强调一国可以通过参与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获得原先所没有的比较优势。[22](www.daowen.com)

国内学者也对动态比较优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陈长霞等指出,亚当·斯密把绝对优势分为两类: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其中,获得性优势是指工业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条件,暗含其应当是动态的。[23]王学武把世界各国分成若干阶梯,强调比较优势可逐级替代,并指出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与生产要素积累间的动态联系。[24]李辉文认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都具有动态性,因此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本身就是动态的理论。[25]杨帆认为比较优势从来就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只是人们习惯有意无意地、主动被动地把它长期化、固定化而已,国家产业相对优势的变化导致比较利益的动态性变化。[26]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外生到内生,不断丰富和拓展了比较利益研究的理论基础,使得比较利益的动态性更加凸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