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有软硬两方面环境保障。软环境即知识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生态环境,存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它是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首要条件;硬环境即知识管理技术基础环境,处于企业的基础层面,它是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条件。
(1)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保障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创新型企业要在知识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步营造知识创新导向型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将创新视为企业最核心的动力,能够深入持久地支持全员有效地获取、创造、交流和利用知识,并更强调通过知识创新来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更强调通过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追求开拓创新、开放共享的文化,更强调采用非正式组织结构来传递与分享知识,更强调通过学习不断创造新知识。
根据相关学者对欧洲104家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有效的知识管理成功的基本因素(促成因素)是企业文化(47.1%)、技能与激励(43.1%)、高级管理层推动(33.7%)、组织结构与流程(29.8%)、信息技术(27.9%)。在这里可以看到企业文化以及激励制度机制等环境因素在知识管理实施中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创新型企业必须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抛弃单纯从技术出发推进知识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技术再先进,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再强大,如果没有企业文化行为和组织机构的变革,知识管理不可能有效推进。要使知识管理技术得到有效利用,必须与相应的企业文化、行为模式和激励制度机制有机结合,如通过知识管理技术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平台,鼓励员工学习交流,并将学习考核结果与表彰、晋升、加薪等挂钩。
企业文化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世界上著名的公司,如波音、微软、通用电气、联邦快递等,无不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知识管理的重要位置。这些公司竭尽全力地利用文化吸引优秀的人才。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企业文化,消除传统的相互戒备或对抗。这就要求一个企业具备基本的现代组织机能,如协同工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效的倾听等。同时,适当的激励一向是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动力。由于创造专有知识会给自己带来额外收益,所以分享这部分知识对员工来说是缺少动力的,让知识员工接受并运用新知识,改变或放弃以往的习惯和做法,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较好的解决办法是由企业来承担知识分享的成本,将知识贡献度纳入员工绩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由于知识创新常常会更改企业的管理方式或业务流程,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这首先需要企业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战略和制度时鼓励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容许创新行为的不确定结果,给予创新型人才充分的权限和自由,摆脱层层评审、级级审批的繁琐流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创新上来。其次,有实力的企业应对可行的创新项目以风险资金支持,或引入市场风险投资,并给发明人及所有的骨干成员利益分成,在知识产权法的指导下制定企业内部奖励创新的制度机制。在这方面,美国的“硅谷模式”是值得借鉴的。1939年,两个青年人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尔德在美国一间狭窄的车库里创建了惠普公司。这个车库如今已被美国政府命名为硅谷的诞生地。谷歌、微软、戴尔以及亚马逊等无数后来驰名全球的创新型企业也都是起源于“车库”。这里的“车库”,已经成为自由自在、没有阻力、没有门槛的创业大环境和有利于知识创新以及人才成长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代名词,成为青年的创造激情和资本的风险投资互相结合的集结处。硅谷成功的诀窍就在于它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知识高频度的流转、交换、共享和创造使得它本身不断增值,并最终导致创新层出不穷。
此外,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无论是鼓励知识共享或者创新,对员工的尊重都是第一位的。应当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给予员工分享自己知识、提出建议的平台,重视每个员工的个人意见,能够将有知识价值的建议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的改进和技术、管理、市场的创新上,并对这些岗位创新和岗位改进进行衡量,对增加的收益进行分配,使作出贡献的员工分享这些知识的经济价值。
企业通过更多的文化导向,即不是一种说教式的文化灌输,而是各种有创意的文化熏陶;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口号、誓言,而是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不是简单地给予表扬和奖励,而是赋予更大的权利和责任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创造和共享利用;不是以资历为尊,而是以知识为尊,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其知识对企业作出贡献,都应同等对待,不能形成偏见,使企业员工在行为规范方面共同对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活动充分理解、重视、参与和支持。
知识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但又非常困难的任务是隐性知识的传承和保存,比如新产品研制过程中隐性知识密集产生,其中不乏高价值的知识,如何使之成为企业可控的知识,更好的办法是企业有效组织和管理员工群体按照知识管理战略目标,让长期积累的经验、判断等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引导员工自觉养成发现、挖掘工作中的有益知识的良好习惯;并借助专业化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把及时整理、完整记录稍纵即逝的新概念、新思路和诀窍技能等变成一种可行方法供组织调用。
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必须克服“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坚持“文化第一,技术第二”。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造。“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使有些人误以为个人的隐性知识是其价值的体现,如果与人分享就会失去自己的价值而丢掉工作。但实际上知识在循环中无限增值的本性要求人们共享利用知识。因此,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大力提倡“知识共用就是力量”的企业理念,并使之不断强化成为员工的个人意愿,进而主动投身于知识共享和创造活动。在知识共享基础上创造新知识,供更多人共享利用,再创造更多新知识,这是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
同时,创新型企业必须从价值观上形成有利于知识生成和传播的互信、创新、开放理念。企业中的高度信任是交互的、双向的,这对于企业与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中营造充满信任和亲密感的文化氛围,让知识员工在企业中有平等感与责任感,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与才能,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核心力量。企业还应当培育和保持一种自主与协作并存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活力和企业的凝聚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并能容忍失败;同时,开放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以自身独特的隐性知识与企业其他知识源互相交流,能够积极主动与外界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和互换,与外界协同开展知识创新。
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不仅规范了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大大提升员工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使用新知识的意识,培育员工养成乐于贡献自己的知识、愿意与别人分享知识、自觉参与协同创新的良好习惯,而且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如微软、谷歌和苹果公司在世界各国都是“创新”的代名词,依靠知识和文化资产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传统企业。“中国航天”形象、航天企业和航天品牌在中国民众的心目中,也已经成为“高科技”、“高质量”、“诚信”、“社会责任”的象征,是中国航天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的企业文化资产。
(2)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技术保障
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应用的技术主要是基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知识管理技术,包括一次性购进或研发的技术设施和工具。知识管理的硬件主要是通过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和知识门户等技术工具将知识和应用有机整合,同时又能将多种信息技术集成,为企业提供知识管理服务。知识管理的软件则是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群件技术、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仓库等技术工具,使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实现知识管理系统的各层次的功能。
创新型企业拥有的核心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组合,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需要企业运营中广泛采用知识管理技术,积极创造知识共享和利用的条件,使得知识能够在企业内外部、员工之间自由地流通、转移、共享、利用;并使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能力的员工无障碍地互相沟通,密切合作,在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中利用知识管理技术集中交流使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运用集体智慧,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价值。
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强有力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而建立知识的联系。这种技术是知识管理技术最重要的组成,把信息技术同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方法有机结合,形成和谐的知识管理环境,能够大大降低知识生产、获取的成本,扩展知识转换、积累的范围,加快知识传递、分享的速度,提高知识应用、创造的效率,使知识创新在企业内持久开展变得更为现实。
知识管理技术并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个围绕人来设计的应用技术体系,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和相关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它包括的技术内容异常繁多,覆盖了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整体的知识管理技术体系。知识管理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对象,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工具。对创新型企业来说,用于隐性知识管理的技术工具更为重要,由于隐性知识隐藏在技术工具实现逻辑的后台,在使用技术工具时应遵循事先约定的知识,更多地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着力向智能化方向拓展,进一步提升知识的采集、处理、存储、传播、利用和安全保护能力,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知识管理服务,当然,这需要有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创新型企业一般根据知识活动流程选用知识管理技术,主要包括:
(1)知识搜寻(www.daowen.com)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到所需的信息,把寻找到的有用信息及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高效准确地输入到知识库,是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信息搜寻技术有I DGS系统、PADMA系统、Act ive Know l edge技术等。I DGS系统是为在Web上自动进行技术资料的搜集而设计开发的,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和基于词频统计的权值评价技术,由特征提取、资源站点查询、文档采集、模式匹配等四部分组成。PADMA系统基于Mu l t i-agent,采用PPFS(Parall e l Portabl e Fil e System)开发,目前主要用于分布式系统中文本文档的分析和分类。Act ive Know l edge技术采用基于Bayes ian概率和词频统计分析方法,对非结构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取出形成信息主题的词。此外,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快速扫描技术等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并以合理的格式显示。
(2)数据挖掘
除了从外部采集知识外,创新型企业内部还流动着大量隐性知识,而且通过积极引导和有效激励,创新型企业还蕴含着强大的知识创造能力。这些由企业内部自生的知识需要通过数据挖掘的手段来予以揭示。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而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将数据挖掘运用到知识管理中,就能将看似无关联的数据进行筛选、净化,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的核心部分。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有分类、聚类、关联规则等。也可以说,数据挖掘是一类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是实现数据上升到知识的必然过程。数据挖掘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尤其是数据挖掘通过与企业不同的业务系统有效集成,可以主动从业务活动中发掘新知识,反过来指导业务活动更好地开展。
(3)知识仓库
知识仓库通常以文本方式和数据库的形式存在,但比一般的信息库和数据库更复杂也更有效率,是企业知识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建立知识仓库,也可以利用外部相关的在线服务设施作为企业内部的知识仓库。建设知识仓库有利于知识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协作与沟通。通过建立有安全性保证的知识仓库,不仅可以积累和保存编码化的知识,而且可以存储与之相关的场景信息,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方法。把不同地点的相关知识连接起来,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是知识仓库对企业的首要贡献。建立知识仓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息和知识做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这为有效使用更新知识打下了基础。其次,知识仓库的作用是使有序化的知识和信息供寻找利用的时间大大减少,自然也加快了知识流动。知识仓库还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积累,实现企业内部的协作和沟通,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知识仓库可以分为三层:一层是知识库和知识存储代理组成的数据信息层;一层是知识引擎组成的知识层;一层是分析工具、检索工具等组成的激活层。描述知识及其关联背景的元数据作为共享资源贯穿各层。企业的数据、信息经过这三层的加工、处理,以活化的知识(即情报)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支持用户的学习和决策。
(4)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一组概念及其关联关系的表述,并能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概念,提供通向相关知识源(信息或人)的链接。知识地图的形态可以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无论知识地图的最终指向是人、地点或时间,它都必须指出在何处人们能够找到所需的知识。知识地图是企业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它提供了一种企业学习、创新的环境和路径,帮助员工迅速找到所需的知识资源,显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分布情况。知识地图还能够为用户提供知识库浏览导航系统,描述企业流程中的知识,将业务流程中的知识通过图表的方式显现出来。知识地图是通往知识库的向导。例如,创新型企业根据各领域专家及其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和研究成果等制定出企业的“专家地图”,这些专家可以是高层的管理专家、也可以是基层某一领域的技术专家,这些专家是创新型企业隐性知识的重要源泉。制定“专家地图”是描绘出创新型企业知识分布的一项重要步骤,“专家地图”也成为一种隐性知识的导航系统。
(5)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智能程序系统,是一种能够模拟专家思维,提供集中化的知识环境、解决专门问题的良好系统。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专家知识及知识推理来理解和求解问题,根据足够多的专家提供的知识,总结提炼为规则,用软件方法实现并存储,使得少数专家所拥有的知识能够被更多需要这种知识的员工所使用。建立专家系统,不仅可以充分应用专家的智慧,更能促进专家的通力合作,专家系统成为创新型企业中支撑知识传递和知识创造的核心。专家系统建立在一整套规则的基础上,所以能够处理相当复杂的推理过程。但专家系统要求涉及的知识领域具有相当稳定性,并适用于相对狭窄的问题领域,长期维护和升级比较困难,在以专家知识为核心资源的创新型企业中更容易实现。
(6)知识门户
知识门户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应用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构建企业知识门户的目的是在保护企业现有投资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整合和集成,用统一的界面来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统一登录、统一用户管理,形成统一的知识信息入口,使企业员工可从单一平台获取日常所需的各类知识信息、服务,完成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实现知识共享。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这些构建于不同时期、不同平台架构的应用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对企业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的知识信息。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数据仓库进行分析处理。而企业知识门户能够对以Email、电子文档等形式存在的非结构化的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归纳和共享,提供企业员工个性化的界面,获得个性化知识。
(7)知识检索
知识检索综合应用信息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基于知识和知识组织,融合知识处理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多种方法与技术,是一种能充分表达和优化用户需求,高效存取所有媒体类型的知识源(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等),并能准确精选用户所需结果的高级信息检索方法。知识检索基于对web页面信息的知识单元和知识关联的揭示,在对其进行非线性知识组织的前提下,实现基于信息语义内容理解的智能化查询的一种高级信息检索方式。知识检索的实现,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和语言学工程的支持。知识检索应用知识检索的理论和方法,实现知识的存储、发现、检索和利用,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与传统的信息检索系统相比,知识检索系统能够从大量零散的数据、信息中发现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形成自身的知识库;检索的知识性、交互性强,这对于促进创新型企业高效开展知识创造是很有益的。知识检索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快速查询和获取,进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利用,为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技术手段。
(8)群件技术
群件是协同群体合作工作的新工具,包括信息共享、电子会议、日程安排、群件文档、数据库、电子邮件、工作流自动化、软件和联系群体各成员的网络。使用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软件或应用开发环境能帮助用户建立应用系统。企业员工、业务单元是群件技术应用的主体;专业技术、解决方案库、客户情况和市场等是群件作用的对象。创新型企业的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通过群件可以就复杂的专业技术、解决方案、用户情况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交流,共享知识。群件是一个可供企业员工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在线开展议题讨论、建议、决策沟通及存储的地方。如创新型企业内部的协同办公系统设置中,不仅包含办公管理、公文管理等业务管理流程,而且还提供内部知识和外部信息供企业员工使用。必须注意的是用户对群件系统要有正确的理解:群件系统是一种群体的而不是个人的工具。当前创新型企业运用群件进行“虚拟会议”交流,发挥了很好的沟通作用。通过群件的使用,减少了许多重复的会议与人员之间的对话,这样就在沟通方式上克服了时间的限制、地域的间隔与僵化的组织层次的阻碍,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业务单元之间的协作,大大降低了组织运作的成本,提高了组织内与组织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这种知识共享与交流保证了企业进一步提高集体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知识管理全流程和最佳实践中,还广泛利用了加密技术、E-learning、BBS、视频会议、文档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和手段。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智能知识管理已被越来越多实施知识管理的创新型企业所重视,并着手开展了相关研究、验证工作。在学术研讨中,知识管理支持企业智能化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商业智能的出现。商业智能是利用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多种人文信息处理工具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程,让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这种智能化决策对于企业实现智能运营是最为关键的,知识管理决定了企业智能运营的效果和水平。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北京仿真中心以“知识工程”为核心,在“一网(知识网络)、四库(知识库、模型库、数据库、算法库)、两引擎(推理引擎、仿真引擎)”系统架构上建立的智能化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平台,提供可视化的交互式知识建模环境,有利于知识的获取、积累和重用;基于仿真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智能系统,支持设计、开发和验证全过程;全面支持知识工程应用的开发、调试与运行,提高系统开发效率,缩短实施周期,降低工程成本。
知识管理技术为知识管理流程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知识创新营造了良好的保障条件。当然,上述知识管理技术中部分技术距离在实践中的成熟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创新型企业推行知识管理时没有必要一下子全盘采用这些技术。不同的企业根据需求和资源情况采用不同组合的知识管理技术,即将知识管理技术与企业现有的信息技术与应用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和策略、知识管理重点的确定和企业的经济状况等,来确定企业在知识管理技术方面的选用和投入。必须注意选用的知识管理技术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功能,而且应具有实操性强的特点,并与知识员工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高度协调,试点后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