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障碍分析: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

障碍分析: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系统组织并充分利用知识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水平,实现改进企业绩效的目标。然而,知识管理的相对薄弱正在成为制约创新型企业完成使命的“瓶颈”,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在思想观念、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知识产权权属、管理变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障碍。

障碍分析: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

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系统组织并充分利用知识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水平,实现改进企业绩效的目标。虽然我国创新型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各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从整体及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既缺乏系统的知识管理理念,也缺乏系统完备的知识管理策略和手段,更缺乏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战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型企业肩负的引领自主创新方向、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客观要求创新型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知识管理的相对薄弱正在成为制约创新型企业完成使命的“瓶颈”,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在思想观念、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知识产权权属、管理变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障碍

3.3.3.1 管理理念和方法方面的障碍

当前,一些创新型企业在管理上更多的还是注重有形资源的管理,而对核心知识、创新能力等无形资源的管理却不够深入和全面,传统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仍在长时间对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和其他管理变革产生影响。

物本观念仍占据主导。企业仍然把设备、物资及物流的管理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而对于知识和员工的智力要素,依然作为一种静态生产要素来对待,对知识管理、创新研发缺少充分的投入。

个体或局部管理色彩浓厚。虽然创新型企业中系统性、整体性思想在管理中的体现相对较为充分,但是也应看到,创新型企业许多管理行为的对象主要还是针对某一孤立对象,着眼点仍是单独的事项,如研发、计划、资金、人事等,就事论事的现象仍十分普遍,系统化、整体性仍不够。管理中的局部观念相对较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揭示分析、采取的措施、管理模式的变革大多是针对某一业务环节或当前出现的变化,多属一种狭隘的技术行为。

线性及经验型决策。一些创新型企业的决策经常是直观、经验的,往往缺少专家充分论证、咨询研究部门的系统整理分析和领导集体讨论,而直接由个人或少数人根据经验判断后主观做出。特别是在当前创新型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对创新型企业知识优势扩张的机遇和领域把握能力不足,战略决策能力不高。

3.3.3.2 组织结构模式方面的障碍

由于创新型企业面临着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技术开发、经营管理逐步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网络平台成为知识管理组织形式和技术保障的实现基础。按照传统分工理论设置组织机构的企业模式,比如管理层级太多,上下级壁垒分明等,已经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并且不利于实施知识管理。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趋势将导致对已有权利关系的威胁,部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反对实施知识管理。

部分创新型企业现行各部门按专业职能划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仍然存在,面向全流程、价值链整体的管理能力差,创新型企业难以真正实现统筹管理;执行任务过多考虑部门利益,片面追求职能业绩最大化,部门间协调困难,知识交流动机缺乏,知识资源相互封闭,“知识孤岛”大量存在;大量新知识不能及时固化到创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内,已有存量知识不能有效流动和融入增值环节;员工技能单一,知识体系封闭,视野不开阔,知识学习、传播、共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不够强。另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产学研用相互脱节导致部分创新型企业开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动力不强,前沿技术储备不足,原始创新成果不多,掌握核心技术较少。

3.3.3.3 企业文化方面的障碍

从根本上说,创新型企业主要从事的是知识的生产。虽然知识的显化、固化、传播、共享逐渐引起普遍的关注,但实际操作管理层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员工价值取向上和组织激励导向上,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认知度低,热情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知识管理的文化底蕴,还未形成一种知识转换和共享的文化氛围。产品与技术开发、运营管理中的大量知识有许多留存在专家、资深管理人员的头脑中,员工只要离开单位或工作岗位,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就很容易丧失,特别是在老专家离退、骨干人才调离的情况下,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往往是从头再来;散落在科技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头脑里、笔记本中或移动硬盘中的各种设计方案、认证报告、工艺流程、专业技能、项目经验、质量禁忌、产品知识远多于显化的、可传播与传承的知识。拥有知识的人并未清楚地意识到它会对其他人有用,而需要知识的人也没有完全意识到组织中的其他人会拥有它,企业没有真正形成“人可以走,知识留下”的文化制度,无法从容应对人才的快速流动和知识的大量流失。此外,企业可能进行重组和人员裁减也往往使员工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信任感,知识在企业文化中没有正确的定位

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受多种因素制约,开放性、创新性、协同性不能满足新的发展格局的要求,而成功的企业明显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分享、协同的文化。传统的管理过分倚重命令和控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知识交流。对许多创新型企业员工来说,特别是科技人员知识显化、传播、共享意识较弱。知识资源独占,部门分割,团队之间相互沟通不够,一些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仍热衷于封闭起来个人搞创新,许多成熟技术与管理模式不能共用。在有些专业领域内部,由于不同产品之间的条块分割,使不同的人对同一技术问题重复攻关,导致研究力量分散,效率低下,成本加大。协同创新的氛围不浓,有益的经验不能够充分借鉴,技术开发、营销推广中某一项目或某一方面的教训不能够在其他工作或项目中及时汲取,不少低层次、低水平问题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重复出现。结果就使得企业的产品及技术水平往往就成为少数人的水平,甚至是个人的水平,而不能充分体现出创新型企业的整体水平和最高水平。

3.3.3.4 知识权属管理方面的障碍

创新型企业产品与技术开发、运行管理是以庞大的数据流、信息流、知识流为基础的,这些数据、信息的产生、传递、共享等都会遇到大量的知识权益问题,知识权属不清会导致对知识的产生、传播、共享不能形成根本性激励因素,且造成知识(特别是核心知识)的流失,解决知识产权权属问题变得非常紧迫。以专利、技术诀窍、科技成果等知识资产为主要构成的无形资产在创新型企业总资产评估中所占比例现在远低于货币、设备设施等实物资产。这都非常不利于创新创造创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要形成在国际竞争中的强大优势,就必须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这个关键问题。(www.daowen.com)

国内一些创新型企业对知识资源、知识权益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知识产权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一是在科研协作、合作生产、技术交流等活动中对数据、技术信息、专业化知识的管理措施不到位;二是面对新的知识资源形态和网络环境,没有从规章制度到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上进行再设计,仍按传统的思维、工作模式和渠道进行管理;三是没有与其他管理工作协同变革。例如,没有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配合,在聘用协议或劳动合同中订立保护知识成果的内容;没有与科研管理部门相协同,在科研人员承担工程项目时,订立关于知识成果应用及利益分配机制的条款。

当前,知识权益在创新型企业中的应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大部分创新型企业来说,知识成果和知识产权拥有量在很大程度上仍被看做是本单位、本部门的一种管理成果,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生产分配要素、一种重要的资产,实现知识的优势互补,知识权益的应有作用和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3.3.5 全面推广知识管理方面的障碍

虽然国内许多创新型企业重视对产品与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中知识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但这些行为往往是分散的、被动的,甚至是基层部门和科技人员自发的行为。创新型企业尚未自觉按照知识管理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从顶层组织策划,全面、系统地推行管理变革,也没有将知识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产品与技术开发全流程结合起来。

实际上,当前创新型企业建立的知识库、数据库,提出的知识协同机制更多的是出于技术层面的考虑,主要侧重于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在战略、文化、思想意识、规章制度等“软”层面的投入和建设相对不足。对新形势下创新型企业资源建设、核心竞争力提升中涉及的知识现象与流转规律普遍没有进行系统的认识和研究。

整体管理创新不足。采取的管理行为不少是沿袭以往的经验或某些在局部起作用的做法,容易形成管理定式,创新不够。而当前创新型企业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客观要求高度重视获取、保存和应用所拥有的各种知识,创建动态、知识化的管理体系。

随着创新型企业知识来源管理的复杂性增加,网络环境和信息化建设使创新型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调动、集成更多的资源,有着比以往更广泛的知识、信息和技术来源。产品设计思想、技术创新思维更进一步突破了专业领域和地域,也更方便地突破了传统的行业界限、地域界限,能够更广泛地运用各行各业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信息、知识资源和研究开发力量,来形成新的知识优势。同时涉及更多技术、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状态,其中包括公知技术、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竞争情报、著作权等。

从整体上说,创新型企业还没有基于战略管理、跨越发展的宏观层面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务流转的操作层面对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体系、实施方案进行总体设计并付诸实施。同时,伴随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力资源、财务、产品研制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子系统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但是属于信息化高级应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仍然较少,应用水平偏低。可以说,离知识管理主导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尚有较大差距。

另外,现在不少创新型企业强化对已有新知识、新技术的管理,然而对如何及时发掘隐含在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缺乏基本的管理手段;对如何使大批知识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也不够重视,或不知从何处着手有效管理。

3.3.3.6 知识管理技术方面的障碍

伴随创新型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的系统规模、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产品研发所需的知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产品的研发组织管理、产品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服务所需的资源消耗量也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对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技术基础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具备从产品全寿命周期数据中挖掘准确、完备、有效诊断知识的能力,从而能不断固化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自动进行调整和修改,丰富和完善系统的知识。知识挖掘是针对大量未系统化整理但已初步显性化的隐性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再加工,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系统化。现实中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创新管理活动主要还是依靠专家的经验、诀窍、灵感等隐性知识来支持,如何深度挖掘利用专家知识,对提高研发人员的知识创造能力和研发效率极为重要。因此智能感知和知识挖掘技术成为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向高层次和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智能感知和知识挖掘技术发展来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并在部分领域开展应用。但是,国内外相关技术总体上仍处于快速发展和初步应用阶段,技术的成熟度、商业化的推广和应用仍存在诸多不足。知识发现技术和处理手段相对落后、软件工具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知识管理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