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综述

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综述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创新型企业面临着如何在复杂的全球大环境下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知识附加值,改变知识资产质量不高的状况,形成企业持续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竞争优势,这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活动日趋活跃、开放,呈现出常态化、规范化、长远化和宽广化发展趋势。创新型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内部知识资源的开发。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提出并开展的运载型号设计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慧型产业的兴起。同时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活力之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种知识创新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做出完美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因此,实施知识管理对创新型企业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综合分析中国知名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可以发现,用户对企业的需求度越高,企业创新度越高,员工知识层次越高,拥有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越多,就越需要积极实施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创新型企业面临着如何在复杂的全球大环境下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知识附加值,改变知识资产质量不高的状况,形成企业持续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竞争优势,这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创新型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比一般企业更富有创造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而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由于创新型企业创新具有群体性、系统性、跨界性的特点,因而实施知识管理也更具典型性、带动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一些知名创新型企业,包括航天航空兵器等军工企业也都纷纷开展了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该院于2010年发布了知识管理战略纲要及推进阶段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知识管理工作,几年来,知识管理工作系统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为研究院自主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在推行知识管理中,构建基于产品、专业、部门的“三位一体”知识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坚持管理、技术、文化、信息化“四轮驱动”;落实积累、共享、学习、应用、创新的知识管理“五步法则”,形成一套完整、科学、适应航空企业特点的知识管理模式并在行业内广泛推广。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技术创新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它的组成和作用充分体现出知识的生产、积累、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经过多年探索,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在领导重视、员工意识、知识分享交流机制,以及知识管理实施和应用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等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从某种程度上说,知识管理将成为新经济形态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由于企业所处行业领域、企业产品特征、所处价值链环节及人力资源队伍而各具特色,在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和管理机构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变化。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活动日趋活跃、开放,呈现出常态化、规范化、长远化和宽广化发展趋势。

3.3.2.1 加强企业整体基础建设,促进知识管理的常态化

在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有利于知识交流和分享的文化,以及知识资源建设,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的整体基础,促进了知识管理活动和行为的常态化。

知识管理需要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信息化建设如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OA)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首先为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提升、业务流程管理再造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知识的沉淀、积累与传播共享提供了现代化平台;其次为异地联合研发、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使知识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知识共享和应用实现了最大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就开始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从最初的数据电子化、办公自动化,发展到现在的企业制造资源计划、内容管理、网格计算、决策支持、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结合程度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正在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

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行为准则的判断标准和体系,它时刻指导着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立以有利于知识创造和知识共享的价值观为指导,并使这样的价值观融合于组织和组织员工的价值观之中。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改造,深刻改变员工的传统思维模式。知识管理推行的最大动力及障碍都来自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取决于员工是否具有乐于创造和分享知识的意愿和动机。每个管理阶层对活动都给予高度支持,并鼓励系统化的创新,使创新成为个人的优先目标,从而改变员工的心态与行为。施乐公司开创了自由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全部的工作空间都是平等的、充满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员工之间进行公开、坦诚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

知识资源建设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和应用的基本要素。创新型企业主要通过采购知识数据库、模型库以及开发企业运行所需的最佳知识库来建立企业的基本知识资源。其中知识数据库采集主要是引入普遍适用的学术研究成果库、论文集等,比如万方公司的学术期刊库,国外的EI、IEEE、AIAA、AD报告等。模型库则主要是针对专业性更强的企业不同类型产品的研发引入的模型工具和过程模型等,旨在加快成熟知识沉淀,提高产品的研发设计速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在知识资源开发方面。创新型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内部知识资源的开发。创新型企业多以知识库或者专家经验库的形式,通过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构建企业最佳实践集,为企业员工提供典型的经验和教训,大大节约了产品和技术开发及服务成本,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英国宇航公司,知识管理被认为是“最佳的实践途径”,知识管理系统与虚拟大学(BAE SYSTEMS Virtual University)相结合,对知识的研究和管理涉及的要素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其中,内部要素是专家系统和最佳实践,最佳实践包括用户(英国宇航公司的员工)、过程、知识库(数据库)以及设施;外部要素是研发领域及外部学习。专家代表隐性维度,显性知识在知识库中存储,并与内部网连接。很多企业建立了内部知识库,用来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知识库里的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用户和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研究报告等。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提出并开展的运载型号设计知识管理探索与应用,在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采用设计师手册(见图3-1)、靶场工作日志(见图3-2)等方式,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在复杂的型号研制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和教训等第一手材料整理后传递和沉淀下来,从型号设计、专业建设、技术储备的知识管理需求出发,形成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共享化的机制,为持续提升整体科研能力提供了保障。

978-7-111-48497-4-Chapter03-2.jpg

图3-1 设计师手册的主要内容

978-7-111-48497-4-Chapter03-3.jpg

图3-2 靶场工作日志的主要内容

3.3.2.2 注重组织建设和人才教育培训,促进知识管理的规范化

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管理除了构筑信息化基础,营造良好的氛围外,更注重从组织机构建设、教育培训、人才团队建设等角度和层面提高知识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创新型企业促进知识管理规范化的途径主要包括设立知识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知识培训组织机构和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传承的人力资源梯队建设机制等。

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知识管理机构建设得到加强,尤其是首席知识官(CKO)制度开始在欧美的大企业中建立起来,CKO是企业知识目录、知识基础系统、知识密集型业务与管理程序、知识交流机制、知识共享空间和知识保护政策的设计者,同时也是营造知识交流文化,促进知识应用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筹划人,其职责在于启动、推动和协调知识管理计划,核心是推动创新和培育集体创造力。世界500强公司中有一半以上都设立了CKO,这对知识管理规范化开展极为有利。

知识培训的目的在于让员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行为,并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去。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开始注重知识培训,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理念。企业对知识和技术培训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认可,许多知名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更加系统地开展教育培训,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达到约3700所,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截止2012年,中国企业大学的数量已超过2000所。(www.daowen.com)

教育培训是创新型企业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竞争力同教育培训密切相关,教育培训已成为企业的基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是企业是否重视知识管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志。联想、GE、LG等在核心人才培养方面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相对规范化和体系化的教育培训模式。LG公司建立了分阶段培训体系,按照职级分阶段进行培训,旨在培养兼备实务能力和知识基础的核心人才。而日立公司则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采用了差异化培训模式,公司将核心人才培养分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和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三类,然后再针对不同类别的核心人才分别开设课程。如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了解企业传统产品和新产品方面的知识以及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商品企划能力、开发能力、生产技术能力、销售企划能力等,扩展视野,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学习尖端技术,以避免产品落伍,失去机遇。联想针对高级管理核心人才的培训,除了一般员工必须接受的基本入“模子”培训以外,还进行牺牲精神的培训、纪律性的培训、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战略能力的培训。

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人。对创新型企业而言,隐含于业务流程及实务规范中的知识和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经验比标准化的显性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创新型企业非常重视隐性知识的固化,通过规章制度促进员工隐性知识的显化,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余梦伦班组”是我国第一个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创新型班组,创新在这个班组一脉相承,“不突破不行”成为这里每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而团队合作文化是重要的基础。在这里,从来没有密不告人的闭门设计,也没有相互封锁的计算方法,一旦某个人钻研出了新的设计工具,就会上传到共享平台,和所有人分享,并相互优化、改进。

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的轨迹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赶超。不少企业要求所有人员将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专长传递到公共区界面,让其他成员可以随时进行撷取及搜寻,更方便学习及分享。明确规定学习是企业的策略之一,鼓励再进修及教育训练,让员工接受新观念、创造新思维,并将其自然地应用到工作中以实践知识创新。

除此之外,一些大型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传承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比如在部分创新型企业中实行“企业导师制”或实施“导师带徒”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研究院、厂所会为每年新入职的员工指定一名“导师”,这名“导师”一般在某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深厚的学术造诣。“导师”会根据经验给“学生”制订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其尽快熟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开展科研的基本技能。“导师带徒”计划周期为一年,经过一年的培养,新员工已经掌握了相关流程,具备了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航天科工同时制定了激励政策,鼓励学术专家用心带徒,做好知识的传承;制订了诸如“人才接力计划”、围绕重大科研工程和重点科研项目培养人才的制度;进一步引导和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充分激发职工创新的潜能,取得了显著效果。

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很多企业还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并实行《知识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管理对象和考核办法等,既明确了知识管理的整体工作目标,又为规范高效地推进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

3.3.2.3 围绕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知识管理的长远化

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不仅是充分利用存量知识,挖掘现有隐性知识,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掌握未来发展所需的关键知识,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开展知识和技术储备,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的长远化。

创新型企业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和服务于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成立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建立企业级研发部门或者创新中心。前者用于跟踪国内外最前沿的产品和技术发展领域,分析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和国际政策环境。后者则是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进行探索性产品和技术开发,这些产品和技术将影响到企业未来十年甚至是数十年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牵引,促进有关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企业级的研究院主要负责企业的基础技术研究、战略性核心技术攻关,以及高难度的关键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企业级的研究院站在企业开发研究的最前沿,承担着企业技术发展的战略性导航作用。企业级研究院开展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质,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在本行业领域的竞争地位。纵观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如通用电气、施乐、杜邦、微软、英特尔和AT&T公司等,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都会设立企业中央研究院,整合企业内外部的创新资源,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增长。比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臭鼬工厂”就是世界知名的创新研发设计部门。而波音公司的“幻影中心”在公司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生发明和创造的实验室,而更是拓展和引导整个波音公司技术创新发展的组织者和倡议者。

我国一些特大型创新型企业集团内部都建有中央研究院,而不少大中型企业也开始建立企业级研究院,如包括美的集团、TCL集团在内的广东省众多创新型企业都积极建设自身的研究开发院。此外,不少创新型企业还建有专职的战略研究机构或承担大量战略研究课题任务的信息咨询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承担了战略研究、规划编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竞争情报与管理咨询等知识咨询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3.2.4 结合企业价值链拓展知识资源,促进知识管理的宽广化

创新型企业在充分挖掘内部员工、流程知识的基础上,还围绕企业的价值链,根据需要主动寻找外部专家知识,关注并获取用户、供应商的知识,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了解用户需求,改善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保持竞争优势。通过围绕企业价值链的知识管理活动,创新型企业一改过去与用户之间单纯的销售买卖关系,变用户为合作伙伴,充分挖掘用户的有效资源,促进了企业与用户的共同发展,促进了价值链知识的共享、应用和增值。

创新型企业开展价值链知识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直接与用户开展交流,了解和掌握应用的知识;二是开展产学研合作,迅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构建企业创新联盟,实现知识的快速共享和应用,提升创新能力,获取技术和经济效益。

在直接挖掘用户知识方面,主要是加强同用户交流,了解用户行为特征,了解用户需求,总结相关知识,提升服务水平。知识来源不只限于企业内员工,还涵盖企业外顾客、供货商、竞争者等合作伙伴,关注用户体验和应用,通过要求用户授课、搜集竞争者情报知识等多种途径,拓展知识的来源。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结合各自在资源、功能、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的活动。战略指引、市场导向、良性互动、规范约束的产学研合作是企业统筹利用内外部资源,加速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着眼的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关系到企业在某个非常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领域的重要技术,以及探索现有技术、设备等未被挖掘的应用前景,并且推动核心业务的发展。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活动看,源于产学研合作,在组织之间形成知识创新和分享机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方位交流和多样化协作的成功案例很多,如美国硅谷的扁平化自治型“联合创新网络”,欧盟创新实验室、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参与的“创新集群”等。波音公司同剑桥等世界知名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信息技术、航空和制造技术智能系统、自然语言信息加工,以及信息安全,将知识融合和渗透,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内许多创新型企业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一段时期以来,中央企业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大部分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完成的。不少创新型企业同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共建“协作创新中心”、“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获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命名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与国内外20余个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主要的合作模式:全面战略合作、科研项目合作、共建国家级实验室、用户合作共同开发等,全面开展协同创新、技术开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为企业打通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到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的整条价值链。

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是近几年出现的知识管理重要趋势,其特点是紧密围绕企业价值链,着眼于大型的项目,由于需要大量的知识和资本投入,一般是行业中优势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共同受益。比如国内6家钢铁公司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建立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行业共性、重大前沿技术发展,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法国Saft公司和DCNS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将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护卫舰、潜艇、鱼雷、自主式潜航器和无人艇的电储能技术并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两家公司获得最佳的技术、工业和商业利益。当然,理想的合作伙伴之间应有互补的知识或技术,应有相容的战略导向和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