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知识管理的演进过程解析

企业知识管理的演进过程解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2000年被确认为知识管理年。进入21世纪后,知识管理的实践应用更为深入,也愈加成熟。

企业知识管理的演进过程解析

知识管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企业成长的实践应用探索,经历了从理论思想萌芽、初步应用、快速发展到体系相对完备和逐步深度应用的发展过程。

3.1.2.1 知识管理演进历程简述

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对知识的产生、积累和运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知识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知识管理的诞生做好了准备,奠定了基础。早在1959年,彼得·德鲁克在《明日的里程碑》中就创造了“知识工人”一词,指出人类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应该是知识,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将发挥主要作用。

1965年,新古典经济学之父马歇尔最先认识到了显性知识对于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他指出存在于组织中的知识是生产力最强大的动力引擎。同年,《加州管理评论》发表题为《转化新知识以实现经济增长》的文章,讨论了知识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1966年迈克尔·普拉尼定义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20世纪70年代,彼得·德鲁克形成了管理人们想法的观点,知识管理的雏形开始出现。

1975年,ChaparralSteel公司组织实施了全球第一个涉及知识管理的项目。1980年,DEC公司采用大型知识库支持其结构化工程和销售活动。随后,一些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商业和政府用户开发了基于知识的系统,通过知识系统将专家的知识传递给使用者。1985年出版的《信息盈利》揭示了知识的可鉴别和可度量特征。1986年用瑞典文出版的《知识型企业》,成为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瑞典运动”的思想源泉。同年,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ILO)会议中首次提出“知识管理”一词。1987年,斯威比出版的《知识型企业的管理》一书,提出了一整套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和实用方法,成为知识型企业管理的开山之作。

1988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德鲁克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指出“未来的典型企业应该被称为‘信息型组织’。它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在基层从事不同的工作,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知识主要体现在基层,体现在专家的脑海里”。20世纪80年代末,知识管理这个术语开始普及。1989年美国召开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同年,欧洲开始启动国际知识管理网络。

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提出了不少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早期的知识管理思想、方法,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知识和知识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才开始得到较为系统的发展。代表人物和著作有达尔·尼夫的《知识经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查尔斯·M·萨维奇的《第五代管理》等,主要理论观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对知识经济的看法,二是关于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创新的探索,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和知识联网来共同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将是“知识型企业”,产品将是“智能型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知识在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财富》杂志中曾有过经典的生动描述:

“工业经济时代的关键原材料是石油和钢铁,然而,现在石油开采成本的大约50%是用在有关的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上。至于钢铁,……大钢铁厂以前制造一吨钢需要用掉3~4个人1小时的劳动力,但是现在用上了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以后,平均生产一吨钢仅需要一个人45分钟的劳动力。产品价值中的智力含量大大提高,而物质价值的含量在减少。

如果说钢铁是工业时代的基础产品,则芯片就是信息社会的护身符。今天,所有芯片的价值已经超过了钢铁的价值。是什么造就了芯片的价值?当然不是它的物理材料,芯片主要由硅造成,其价值主要在于芯片的设计,以及制造芯片的复杂机器的设计,它的主要成分仍然是知识。

综上所述,你会自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所买和所卖越来越多地是一种知识,知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原材料。”(www.daowen.com)

1990年,在国际知识工程协会第二届国际年会中发表的《知识管理:导论》一文,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篇正式以知识管理命名的文章,该篇文章成为系统化知识管理理论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自此,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以技术方法为重点转向了以人为重点。知识成为企业的关键资产,因此管理知识成为现代组织每天至关重要的活动。美国知名的咨询公司如毕马威、麦肯锡开始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先进企业如思科摩托罗拉也开始在企业内部推进知识管理活动。

20世纪末,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逐步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知识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体系。1994年,第一次知识管理学术大会在美国召开,一些著名的咨询公司开始向用户提供知识管理服务,同年,知识管理网络首次大会吸引了100位欧洲企业家。野中郁次郎在1995年发表了《知识创造型公司》,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模型,并合作发表了权威著作《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1997年,知识管理国际联盟在美国成立,拥有IBM、惠普施乐等46个大公司和机构的代表200多名成员。1998年,响应经合组织提出的知识经济概念,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日益受到关注。《加州管理评论》在1998年4月出版的《知识与公司》特刊收录了大量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管理研究文章。知识管理开始大面积在欧美企业中推广,并渗透到中国,中国学术界、企业界开始了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探索。1999年,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2000年被确认为知识管理年。

进入21世纪后,知识管理的实践应用更为深入,也愈加成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组织也发布了知识管理标准和实践指南。2009年至2010年,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先后颁布了知识管理框架、术语、组织文化、知识活动、实施指南、知识评价六大部分的标准(GB/T 23703.1—2009~GB/T 23703.6—2010),这标志着知识管理已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3.1.2.2 知识管理演进的阶段划分

回顾知识管理发生发展的历程,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阶段划分。比较典型的有按时间段划分、按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划分、按知识管理内容的特征划分等多种划分方法。

按时间划分的主要观点是,知识管理发展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知识积累和自发传播阶段。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为知识管理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该时期知识管理的概念开始提出,相关研究大量出现,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对知识管理进行阐述。这些研究涉及信息管理、组织学习、人力资本等,但是总体上并未形成系统化观点和框架。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企业知识管理得到高度重视,咨询类公司开始提供知识管理咨询服务,知名跨国公司也纷纷探索建立知识管理系统,设立首席知识官,加强知识管理。来自学术界的全面系统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知识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按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划分,可分为以技术为中心的阶段和以人为中心的阶段。以技术为中心是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围绕处理信息构建知识系统,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显性知识。以人为中心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作为知识承载、获取、应用、传播和共享主体的人,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转向隐性知识、知识交流,以及有利于创新文化的建立。

按知识管理内容的特征来划分的主要观点则紧密围绕信息化的应用,比如将知识管理分为自动化阶段,该阶段也是初级阶段,主要是对文档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还处于自发状态。第二阶段是将知识管理和业务流程相结合。第三阶段主要是提升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视为战略性的投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