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知识管理的产生背景及演变历程

知识管理的产生背景及演变历程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社会大背景人类文明进程经历了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和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移。由于知识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速度明显加快,新产品研制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知识经济的发生发展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群密切相关。事实上,“知识管理”的范围是在不断扩展的,而这同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的变革息息相关。

知识管理的产生背景及演变历程

(1)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社会大背景

人类文明进程经历了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和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移。在此过程中,领先的国家、企业(组织)和个人,凭借知识的优势,获得利益和发展的空间,赢得了社会经济竞争和个人发展的主动权。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原始文化与农业文明的竞争,是生存环境的竞争;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竞争,是生活的竞争;而工业文明与知识文明的竞争,是发展的竞争。

1990年,联合国正式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知识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更加强调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知识的产生、扩散和应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的发展壮大、竞争能力的提升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由于知识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速度明显加快,新产品研制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社会再生产主要表现为知识再生产,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与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形态。在资源配置上,知识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为重要。在生产上,其投入与产出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的变化。在分配和消费上,也主要表现为知识产品的分配和消费。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模式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一方面催生了信息产业等代表这个时代的新兴支柱产业迅速发展,一方面也引发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的管理,把人视为最核心的资源,知识和对知识的管理成为竞争力的源泉。

(2)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包括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知识经济的发生发展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群密切相关。例如,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人们的知识交流已经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一片高效能的芯片完全可以容纳一座图书馆的知识。因此,人们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实现办公活动的自动化、设计研发制造的协同化、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应用信息技术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加快了产品的开发速度,缩短了对市场的反应时间,改善了同用户与供应商的关系,提高了科学管理的水平。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在决策支持、数据挖掘、智能管理等方面直接促进了知识管理的深化和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支持的组织结构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加速了知识传播和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的形成,有利于重视知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的形成。

(3)企业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的演变促进了知识管理的应用

企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管理理念也随着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创新与改进。随着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变迁,以及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传统管理理念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不适应。工业文明所建立的是一种以复杂组织模式来处理简单、分解、规则的事务的体制,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当今时代,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已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工业时代管理的假设、原则和观念需要被重新认识,适应于知识时代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应具备简单、灵活、集成、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1)从企业管理的内容发展来看,经历了从数据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历程。对于一个制造企业而言,在系统的不断转换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由物流、商务流以及信息流等组成的动态组织结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管理并没有对信息流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早期的企业决策过程分散,服务于信息交流并为之提供基础的信息技术落后,各个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也很有限。(www.daowen.com)

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变以及激烈的竞争,生产过程也逐步走向自动化和社会化,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依附于物流与商务流的信息流被“剥离”出来,并被单独予以管理,而最早就体现为企业的数据管理。数据管理一般只涉及企业中的数据流,对数据进行一系列搜集、分类、组织、编码、简单的加工处理、存储、检索、计算等操作,为企业管理提供数据保障。

随着企业管理难度的加大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数据管理逐渐被信息管理所取代,信息管理经历了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两个阶段。

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不只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而是一个集成系统,它对企业的数据与信息进行收集、传输、保存、加工和使用,及时、可靠、准确和经济地向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以实现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的预测、管理、调节、规划和控制。

信息资源管理在对企业信息流的管理中强调系统化的研究方法,较技术信息管理更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管理的特定信息需求,解决不断发展、变化、增长的信息需求与适用信息稀缺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对企业管理的信息服务水平和信息保障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各个层次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信息资源管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信息资源仅仅关注表达知识的记录型信息的管理,即涉及到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却无视对人类知识的主体——隐性知识的管理;另外,信息资源管理已不能适应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从相对稳定、变化可预测的线性变化时代步入变化难以预测的非线性时代。

信息管理所提供的预测跟不上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管理应运而生。以信息为核心的企业资源管理从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从信息资源开发向知识资源开发转变,从信息知识积累向知识分享与重用转变。

2)从企业管理模式发展来看,“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行为,在企业中一直没有间断,只是以前都没有上升到一种管理模式的阶段。事实上,“知识管理”的范围是在不断扩展的,而这同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的变革息息相关。

——企业内“知行分离”阶段。在泰勒制科学管理时代,企业的知识工作者主要是决策和管理层人员,而生产作业人员基本上是劳力工作者,这两个阶层的区分是极为严格的。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开发、应用和积累是前一阶层的使命,而作业层只负责执行,完全不鼓励他们进行知识创新活动。

——企业内“知行合一”阶段。以日本丰田汽车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模式要求企业全员都要进行知识型活动,每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没有严格的劳动阶层的划分。丰田的口号是“卓越思考,卓越产品”。这样,整个丰田全面地成为一个思考型组织、学习型社区。

——价值链“知行合一”阶段。波特的价值链模型说明了现代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从原材料到零部件的生产,到生产车间的装配,到分销渠道最终的出售,以及企业与其上游和下游公司间的其他所有商务联系——整个产业价值链向前和向后不断地整合。这样,企业知识的创新就能不仅仅依靠单一企业内部的全员知识开发,而是可以沿着价值链进行全员知识开发。

——价值网“知行合一”阶段。实际上商务世界并不是扁平的二维价值链逻辑,而是三维的价值网结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不再仅仅是垂直或水平的关系,而是全方位、全天候的联系。此时,市场不再只是双方价值交换的场所,市场更是价值网中各成员(包括顾客、供货商、科研机构等其他合作者)间多元的知识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