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奥康:千里行,初现迹象【案例点评】

奥康:千里行,初现迹象【案例点评】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康一直坚持专业化经营,在一个行业做深做透,我认为这是奥康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多元化经营非常盛行的中国市场上,能咬住牙坚持做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抵制诱惑比发现机会更难。奥康的多品牌战略始终围绕着各种鞋做文章,用不同的品牌覆盖不同的消费群体,实现了小众化营销。而企业进入腾飞期之后,则要加大力度做管理,用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而不是凭自觉。

奥康:千里行,初现迹象【案例点评】

敢想敢干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要创业就必须有梦想,就必须有追求,而且是普通人不敢做的梦,普通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使命,正像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所言:正是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改变了这个世界。可以说,一个成功创业者的梦想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能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能接受常人无法接受的挑战。王振滔就是这样的一位创业者和企业家,他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向自己挑战。

我在以前出版的《笑着离开惠普》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道理:合格的员工不需要管理,杰出的员工不需要激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杰出的员工总是自己激励自己,他们不需要依靠外力,因为他们自己有着强烈的意愿和奋斗精神。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人需要靠外力才能产生激情,才能努力奋斗的话,这样的人能成功吗?即使靠外力产生了激情,这样的激情能持久吗?

奥康一直坚持专业化经营,在一个行业做深做透,我认为这是奥康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多元化经营非常盛行的中国市场上,能咬住牙坚持做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抵制诱惑比发现机会更难。奥康的多品牌战略始终围绕着各种鞋做文章,用不同的品牌覆盖不同的消费群体,实现了小众化营销。这也是很多国内同行容易忽视的地方,很多企业喜欢“为人民服务”,以为覆盖面越广越好,产品门类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在中国逐渐从温饱型消费转向小康型消费的时期,企业一定要树立“为部分人服务”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在一个相对窄的领域站稳脚跟,成为某个细分市场的龙头老大。

家族式管理是温州企业的一大特色,我所熟悉的很多企业都是家族成员参与经营与管理。其实家族式管理并不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在创业期,因为大家的价值观比较一致,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彼此之间完全可以信赖,规避了社会上诚信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由于大家都是家族成员,利益分配也好商量,这对于喜欢帮助亲朋好友的温州人来说,满足了内心深处的那种需求,同时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也带动了周围一批人致富。但是,当企业进入成长期的时候,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有些人是小富即安,不愿意冒险了;有些人是经营管理思路跟不上,成了拖企业后腿的力量;有些是多头管理,让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是该听谁的,尤其是大家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很多家族式企业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是在内耗中倒下。所以,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一定要建立模式,把很多“自选动作”变成“规定动作”,把企业成功的逻辑提炼出来,这样才能从偶然成功走向必然成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不再是因人而异,逐渐用“法治”代替“人治”。而企业进入腾飞期之后,则要加大力度做管理,用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而不是凭自觉。(www.daowen.com)

我经常讲企业发展的四段论,那就是:创业期找机会,成长期建模式,腾飞期抓管理,成熟期做文化。这些工作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尽管每一件事情都该做、都重要,但是如果搞错了顺序就会出麻烦。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炒菜,如果先放肉和菜,后放油,那会是什么结果?肯定炒煳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是一样道理,做什么事情也有先后顺序。我接触过很多中小企业,他们看到大企业搞企业文化很奏效,自己也开始热衷于搞企业文化,看到大企业通过设计严格的规章制度与考评机制非常见效,自己也开始设计类似的制度与机制,结果是员工不接受,老板使劲推,最后往往导致优秀员工纷纷离职,老板觉得很苦恼。

走向世界,与国际市场接轨,千万不能用做国内市场的思路和方法,更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而要学会借力,这样才能尽量减少交学费,避免重大失误。很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之所以出现重大问题就是由于自己过于自负,以为自己在中国市场已经成功了,在国际市场也一定能成功,结果大意失荆州,不得不给自己找借口。别忘了那句老话:淹死的大多是会游泳的人。奥康在这方面就非常理性,他们引进管理顾问公司为企业做诊断,为公司做战略,为公司做管理体系,应该说他们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那么为什么很多国内企业都不愿意借助外力来发展呢?除了自负以外,很多人的期望值不合理,要么把管理顾问公司看得什么都不是,要么把管理顾问公司当作灵丹妙药,这两种思维都有问题。我们说,管理顾问公司更像是企业的保健医生,他们只能帮助企业把基础打好,把体系建好,这些工作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见效的。就像盖大楼需要花很长时间“打地基”一样,很枯燥、很费力,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做这种艰苦细致的工作。我曾经讲过这样一个道理:一个经营好的企业能够赚钱,另一个管理好的企业才能健康。企业不应该仅重视赚钱而忽视健康,必须两个方面同步发展,否则早晚一天要还账的。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如何走向世界需要冷静地思考,需要谦卑的心态,需要科学规划,更需要明白人引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贤人指路”。当公司渡过了创业期之后,就要借助外力来提升自己,用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的系统来改造自己,这比自己摸索着前进有几个好处:一是效率高;二是成本低;三是时间短。所以我认为聪明地工作比努力地工作更重要,企业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就要学会用巧劲儿,而不是使蛮力,这样才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后来居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