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风险与走出去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风险与走出去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资风险是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对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企业“走出去”和跨国经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感知,加强识别与防范风险的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与这些国家的资本竞争并不容易。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应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启动“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由过去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风险与走出去

我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和开展跨国经营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和陌生的。因此,对国外可能遇到的法律和政策等变化的风险,做好前瞻性应急方案至关重要。

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开展跨国经营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有:

(一)政治风险(Politic Risks)

政治风险指来自本国的、东道国的或第三国的政治制度变化,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实际的或潜在的威胁,包括战争和内乱风险、征收风险、汇兑限制风险、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等。

(二)东道国政府政策风险(Policy Risks)

政策风险指影响商业环境的不稳定性政策,包括无法预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价格控制、贸易壁垒、规章制度以及限制企业收入汇回国内等政策的变化,以及政府在公共产品方面的影响,如缺乏必要的通信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

(三)宏观经济风险(Macro-economic Risks)

宏观经济风险包括经济周期性衰退、汇率波动、通货膨胀、银根紧缩等,这些因素会使企业的经营面临恶劣的外部环境,如价格、利率和汇率的不确定性波动。

(四)人文风险(Human Risks)

人文风险指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在文化价值观及人口因素等方面的类同性和差异性,包括宗教信仰、语言、人口迁移、教育普及程度等。

(五)竞争风险(Competitive Risks)

竞争风险是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企业会不时地遇到竞争对手生产技术的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价格的下降等竞争与挑战。这种风险的特点是不能进行预测。

(六)产品市场风险(Product Market Risks)

产品市场风险指消费者的偏好、替代品的可获取性、互补产品的稀缺性等方面的变化导致市场容量改变的风险。通常,不可预知的政府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外国商品在市场上的不确定性。

(七)技术风险(Technology Risks)

技术风险指东道国行业劳动生产率、技术发展水平、技术转让速度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扩散而带来的风险。此类风险的危险程度大多与其变化的速度和力度成正向关系。

(八)投入物市场风险(Input Market Risks)

投入物市场风险指由于东道国基础设施的优劣,持续生产所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状况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来源于生产者供应的转变,或其他使用者对投入需求的转变。最常见的风险是原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以及价格的波动。

(九)经营决策风险(Make Policy Risks)

经营决策风险指由于企业对市场调研、信息掌握、经济实力和市场定位未能做到及时、充分和准确的评估,或由于决策的程序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而可能造成的风险。(www.daowen.com)

(十)交易风险(Transaction Risks)

交易风险指企业在使用外币(如美元)进行计价收付交易时,由于汇率、结算方式等方面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通常,可能造成交易风险的经营活动有:以外币计价的商品和劳务的赊销与赊购业务;外币资金的借贷业务;尚未交割的远期外汇交易业务;外币期货买卖业务以及其他可能有外币资金产生的债权、债务交易的业务等。

(十一)筹资风险(Raise Funds Risks)

筹资风险指企业在负债经营中,由于投资收益不确定、利率变动、资本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产生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利率变动、资本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

(十二)投资风险(Invested Risks)

投资风险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投资者产生经济损失和不能收回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投资风险是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大型投资活动的成败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在投资活动中,企业财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十三)营运风险(Operating Risks)

营运风险指企业在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以及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企业经济损失。

(十四)社会责任风险(Social Responsibility Risks)

社会责任风险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因承担商品质量、环境污染、人身安全等责任而产生的风险,最常见的是产品责任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风险。

(十五)人力资源风险(Human Recourses Risks)

人力资源风险指企业员工素质、工作状态、人员流动、价值观和生产率变化等因素所造成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中的主要表现是员工的罢工行为与管理者和员工本位主义的行为。

总之,企业“走出去”与跨国经营可能面临的风险既有宏观风险,也有行业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第1~4类为宏观风险;第5~8类为行业环境风险;第9~15类为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对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企业“走出去”和跨国经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感知,加强识别与防范风险的能力。

相关链接

中国政府为企业“走出去”护航,早在2006年12月11日就出台了首份«国际风险报告»,将全球100多个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形势等风险变化进行评估,绘制出我国首张国家风险地图。报告中将风险级别分为1~9级,其中中非、中东、东欧、拉美等一些国家被评为高度风险级别,而北美、欧洲大部分地区和澳大利亚被评为低风险地区。

具体而言,“走出去”大致可分为两类,即走向发达国家和走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健全,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处于饱和状态。中国企业“走出去”与这些国家的资本竞争并不容易。由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价值和文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行为往往被误读,被政治化。这更增加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度。但同时这些国家是法制型国家,契约文化发达,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利益比较容易得到保障。在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大多还处于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国家制度化程度还比较低。政治上人治色彩浓厚,国家政策经常因人而异。中间社会力量小,族群关系复杂,加上或左或右的激进政治力量,社会稳定性较差。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应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

从启动“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由过去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投资市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已非常突出,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有1/3存在亏损。最常见的风险有:第一,一些国家突然实行外汇管制、限制转汇、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等;第二,接受投资的国家拒绝执行已经签署的合同,或有意拖延已签署的合同;第三,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对国外投资强制实行国有化或者没收;第四,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商实行歧视性政策,取消国民待遇;第五,一些国家发生战争、动乱、社会冲突、恐怖活动,使外国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勿以大而惊恐,勿以小而不为。国家风险变化莫测,来势汹汹,它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会超过任何其他风险,国家风险的研究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必做的功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