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采购的含义和方式
国际采购(International Purchasing)是指企业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的供应商,以保证提供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对路产品和服务。
良好的投入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国际采购,因此国际采购状况对企业的国际生产方式的成败至关重要。通常,企业在战略和技术两个层面上进行国际采购管理。
1.战略层面
企业从国际生产方式出发,对采购商和供应商实施严格的管理,这是企业生产成败的关键:(1)组建集成化的供应链,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进行前端管理,保证生产投入的质和量万无一失。(2)在广泛的外部市场上选择最佳的上游供应链,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3)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促进新产品的开发,以适应市场求变、消费者求新的需求。
2.技术层面
实施国际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对企业控制经营成本至关重要。这种重要性表现为:(1)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在制造业中,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约占产品单位成本的40%~60%,只有当制造商和供应商共同努力时,方能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因此,在采购和供应商的管理中,选择具有独特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供应商,关系到竞争的成败。(2)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制造业产品质量的考察,1/3的产品质量问题与供应商有关,因此,保证原材料和零配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3)有利于减少库存。现代企业为降低成本,实施零库存目标,就要加强与供应商的磋商与合作。
跨国公司国际采购体系主要有集中采购方式、分散采购方式和混合方式。
(1)集中采购方式。以总公司为主导,将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集中采购和统一管理,形成采购规模经济,增强了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由于公司体系庞大,订单繁杂,采购细目种类繁多,要求采购体系有较高的购买技能与调配技巧。通常,采购物资总量越大,采购规模经济效果就越好。
(2)分散采购方式。总公司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按照各自的习惯做法,分别发出进货报价、进行谈判以争取最佳的订货条件。这种自主采购方式其好处在于,能发挥各自的自主能动性和灵活性。这种方式适合采购货物种类多而供应商分散的情况。其不足之处是,在采购中,各个分支机构容易形成客户竞争的局面。(www.daowen.com)
(3)混合方式。这是兼容集中采购和自主采购的混合采购方式。在混合采购方式下,某些物资采用集中采购,发挥采购规模经济效益,其他物资则分散自主采购,发挥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和传统性。
目前,跨国公司国际采购普遍采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使市场信息、询价、报价、签约等采购系统、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形成一套科学、迅速和可靠的网络模式,将国际采购的四个基本要素——物资流、资金流、服务流和信息流融为一体。
(二)国际采购对企业生产整合程度的影响
1.国际采购与生产整合程度的关系
企业生产整合程度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自制部分与外部采购部分之比。生产整合程度越高,企业依靠的采购投入就越低,其极端情形是自给自足;生产整合程度越低,企业依靠的采购投入就越高,其极端情形是百分之百的采购。自制与采购在两种极端情形中游移。通常,采购又分为内部采购和外部采购。内部采购是指从相关的子公司采购,这是企业的内部交易。外部采购是指从非关联的企业进行采购,是外部市场交易。
在国际生产方式中,企业某些特定的环节是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即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这是企业能够保持优势的关键点,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真正依托。在实际业务中,任何企业可供支配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环节都保持优势,只有通过采购充分利用外部最优资源,实现企业内部自有的优势资源与外部的最优资源的整合,使其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实践证明,企业保持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有的优势资源,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最优资源,使其产生最佳的整合效应。
2.国际采购应注意的问题
在采购与自制的决策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是:(1)成本因素。由于跨国经营会涉及不同的价格体系,多变的汇率、要素成本的变化以及与采购有关的费用都应计入采购与自制的成本比较之中。(2)供应的可靠性。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质量、供应线的长度和环节,会影响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3)管理的偏好。不同的管理者,在采购与自制的决策上,有不同的偏好和习惯,欧美公司偏好于选择自制方式,日本公司则习惯于使用采购方式。(4)生产一体化程度。在生产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各个子公司分工与协作关系密切,各价值链的环节配合和协调较好,自然倾向于内部采购。(5)政治与政策因素。在那些贸易政策、本地化政策、民族感情较开放的东道国,则可较多地自制或当地采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