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国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和壮大

跨国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和壮大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占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70%以上,且主要为私人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成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物质载体。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欧洲各国满目疮痍,急需美国的投资。

跨国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积累使得各大垄断企业已不满足于狭小的国内市场,到国外投资、生产和销售能获得垄断竞争优势。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将资本转移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市场广阔而资金短缺的国家和地区,使垄断资本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企业发展柳暗花明。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占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70%以上,且主要为私人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成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物质载体

(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海外投资遥遥领先。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欧洲各国满目疮痍,急需美国的投资。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马歇尔计划”。它是以援助欧洲复兴为名企图控制西欧的计划。美国要求接受援助的西欧各国购买美国货物,取消或放宽对美国投资和商品输出的限制,为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进入大开绿灯。1950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118亿美元,比1940年增长了170%,1971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已高达860亿美元,即20年间增长了629%(参见1972年1月美国商务部《美国多国公司对外投资政策》报告以及1973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世界发展中的多国公司》报告)。

美国的对外投资方式不同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它主要的投资方式是证券投资,即购买外国的股票债券,如购买铁路债券和政府公债等。而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即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1971年,美国国外直接投资为860亿美元,而对外证券投资为299亿美元。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顶峰,占资本主义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自身发展矛盾的加深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美国公司地位相对下降,西欧和日本公司地位上升,但美国投资的绝对数额仍保持领先地位。

1990年至1998年,美国经济连续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则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促进美国经济恢复上升态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90年之前的20年里,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1%,到1995年后每年平均增长2%,1999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达4%。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美国公司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占1/3,它们的营业额占500强总营业额的1/3;在世界500强利润最高的前50名中,美国公司占1/3。美国公司的这种特殊地位可归因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先地位。美国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不断增长的巨大国内市场,政府的积极推动,都有助于增强美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美国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加速了欧洲企业恢复和壮大的过程。进入20世纪70年代,并购后的欧洲大公司,在争夺世界资本和商品市场的过程中向美国公司提出挑战。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跨国公司挤进了前10名。荷兰、瑞士、瑞典和比利时等国的跨国公司也进入大公司的行列。日本海外直接投资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日本的综合商社是后起之秀,1997年,在世界500强榜单中,日本上榜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占据第二位,拥有126家。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跨国公司世界前10名中日本占6席。日本自退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后,其综合商社在世界500强榜单上的数量节节下滑,不断被中国公司超越。

总之,美国、欧盟、日本的跨国公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各自的特点是: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生产方面占优势,欧盟的跨国公司在商品输出和国外生产方面都有所发展,而日本的跨国公司则在商品输出上见长。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兴跨国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并购浪潮,进行了一场全球性的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上升,吸收外资水平增强,促进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因外向型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形成了自己的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称之为多国公司、多国企业。

新兴的跨国公司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跨国公司。多国公司,虽然其数目和规模都尚小,但增长速度却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1978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再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报告把发展中国家的多国公司称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新对手”。在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有133家企业位列其中,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入围的企业数也在增加。(www.daowen.com)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兴跨国公司,在性质和业务经营模式上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同,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资性

新兴跨国公司一般采用与当地企业合资经营的方式,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发展中国家在海外的子公司多达90%是合资企业,因此,它们有效地消除了当地民族的排他情绪。

2.地区性

新兴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大多数分布在邻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基地的多国公司,其海外子公司有87%设在东南亚地区;以拉丁美洲为基地的多国公司,它们的子公司有75%设在本地区。并且,它们的对外直接投资多数是“顺流而下”的运动,即投向生产水平低于自己的国家和地区。先强帮后强,抱团一起壮大,开创了“南南合作新模式”。

3.适用性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除了对外直接投资,还积极开发和转让“适用技术”,即适合第三世界当地技术、经济、社会条件的各种应用性技术。这种“适用技术”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工业化水平,缩小发展差距。

4.灵活性

新兴的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同,它们往往不采用大规模、专门化、标准化的技术设备,而是采用小型、灵活、多功能的技术设备,一机多用或主机附件灵活转换,以投入较少的技术设备生产较多的产品品种,非常符合当地市场的需要。以这种方式投入的项目,资金少、周转快、收益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据世界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新兴的跨国公司开始崛起,这对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贸易新格局的形成,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新兴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各国资源,发挥各国的优势,共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各自经济独立和集体自力更生,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提高同发达国家的谈判地位;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改变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世界经济贸易的不平衡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