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无法轻易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分析

金融无法轻易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现代金融完全是从零开始。而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没有今天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化金融的,在计划经济时期,金融只有钞票一个概念。以货币发行、存贷款、结算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初步形成。这个阶段开启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直接融资市场。巨大的金融市场需求与低水平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机构严重不匹配。金融领域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国际金融资本实际上难以参与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投资,国际

金融无法轻易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还是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计划、生产、分配、消费,整个经济体系是财政经济体系,不是市场经济体系。中国的金融只有财政体系下面为财政服务的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人民银行就是一个管货币发行、银行存款和结算的国家机关,中国银行就是人民银行派生出来办理外汇结算和进出口贸易结算的国家机构。从1984年开始,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才纷纷创建和独立出来开展业务。所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现代金融完全是从零开始。而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没有今天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化金融的,在计划经济时期,金融只有钞票一个概念。

由于几家银行的创立,终于有了银行向企业贷款。为了响应国家把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决定,不少政府部门和机构纷纷创办企业,没有钱就直接从银行贷款,准备总投资额20%~30%的自有资金,就可以投资创办企业,从事经营活动。

原有的企业和银行之间只有存款和结算关系,政府和主管部门把钱拨给企业,企业以自己的名义把钱存在银行。1984年国家开始对企业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把国家对企业的拨款改成贷款,把企业向国家交的利润改为税收,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才出现存款和贷款以及结算关系,企业也开始向银行支付资金成本,银行业才成为一个经营单位。这个时候的银行都是完全的国有银行,虽然从零开始,但是起点很高。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还是不少的。

全国性商业银行出现之后,1986年开始,逐渐出现由企业参与投资创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

1979年,在邓小平的推动下,红色资本家荣毅仁领衔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目的是利用荣毅仁的海外关系,通过引进国际资金发展中国经济。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信托投资公司。

接下来的几年里,各银行旗下纷纷创办了信托投资公司。由于中国开始发行国库券、企业债券,于是很多银行又创办了证券营业部。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用了十年时间,初步形成了从零起步、服务于实业的金融体系:工商银行主要服务于工业企业,农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村生产,建设银行主要服务于城市建设,中国银行主要服务于国际金融,交通银行主要服务于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桥梁隧道港口码头、机场等。

以货币发行、存贷款、结算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初步形成。这个时期从金融产品到金融工具再到金融监管,金融几乎就是货币银行的代名词。但这时还是金融的初级阶段,主要是提供间接融资,中国还没有建立资本的概念。财务报表也是资金平衡表,没有资产负债表。金融和企业及产业的关系也只是银行和企业及产业的关系,金融对企业和产业的理解也仅限于贷款和还款。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个新的事物在悄悄酝酿,那就是证券、股票。1974年邓小平访问美国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去参观华尔街,至少华尔街之行让他已经感受到华尔街为何物;1986年,他又在北京把上海飞乐音响公司50元面值的股票送给了时任美国证券交易所主席的范尔霖。中国的股票市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在没有任何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成长起来了。

国内一些改革派和华尔街留学的学子也在当时的领导人谷牧副总理的支持下,开始悄悄地提出创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议,由王波明、高西庆等人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王岐山、王波明、张晓彬等人一起发起设立了中国证券市场联合办公室,准备筹备中国的全国性证券市场。但很遗憾的是没有实施下去。1990年年底,中国为了向世界展示继续改革开放的形象,在深圳和上海分别创办了两个交易所。即使到这个时候,对为什么要创办这个市场,这个市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理论和实践上实际上也没有梳理清楚。尤其是到了1991年,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遭遇空前危机,中国在政治方向和经济发展上面临一个根本性选择,整个中国陷入迷茫。

1992年春天,还是我们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80多岁高龄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向国际国内宣告中国将要继续坚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随后,中国国家体改委迅速行动,推动中国掀起了一轮股份制改革,并且利用证券市场发展直接融资的高潮,同时与国际证券市场接轨,让中国公司打破禁忌,直接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的股市上市融资,让国外资本有机会投资中国企业

这个阶段开启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直接融资市场。但是由于国情和意识形态,政府没有对如何在中国开展资本市场,如何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创建资本主义的资本市场作出解释,导致中国多年来一直没有正面解读和宣传诞生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地位、意义、作用和创建方法,摸着石头从岸上进入深水区。直到今天,中国证券市场创建快30年之后,也没有系统地从金融学理论和实践来解读资本市场。

总结起来,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本创建了一个巨大的综合金融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的特点是:

第一,是以货币银行为核心、以高储蓄率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市场;依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

第二,资本市场发展了27年,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目前还远远小于间接融资比重。间接融资占据融资总量的70%,市场成熟度远远不高。(www.daowen.com)

第三,巨大的经济总量带来了巨大的金融总量,但是总体运行效率不高。巨大的金融市场需求与低水平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机构严重不匹配。

第四,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监管和机制决定着资产、财富拥有者的资产流向,而不是以资产拥有者为中心,为资产拥有者提供服务。也就是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实际上是利用高储蓄率获得的巨大资金支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金融的本质是为社会公共财富拥有者提供系统金融服务,并没有最有效地服务于市场资金需求者。

第五,通过金融监管和准入门槛形成巨大的金融准入成本,而这个准入成本不是人才、资产规模、市场规则形成的,金融准入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第六,由于没有资本项下的市场兑换,利率汇率国际金融市场难以接轨,导致中国金融国际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金融领域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国际金融资本实际上难以参与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投资,国际成熟金融机构难以进入中国,发达国家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也难以和中国金融服务市场进行深度融合。

第七,通过中美元融市场体系比较,我认为中国和美国金融市场一个是金字塔结构,一个是倒金字塔结构。

如何理解呢?改革开放早期,中国实际上没有民间财富,只有国家财富。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的国家资产、民间资产渐渐趋于平衡,正在朝着富国富民的方向发展,而美国是一个民富国穷(政府财政)的国家。在这个财富结构框架下,中国金融服务的重心在底层,而美国金融服务的重心在顶层。这个结构必然导致中国金融服务的效率远远低于美国。

第八,中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几乎没有向国际开放的市场。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很多领域已经高度开放,但是金融的开放度非常有限。外资金融机构几乎很难在中国开展金融业务,外资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持有股权一般不超过20%,即使有少数金融机构外资成为单一的第一大股东,但是在产品经营上,同样不能随意销售。最核心的表现就是人民币没有在资本项下实现自由兑换。

第九,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各种各样的混业经营状态,既有银行主导的金融混业模式,也有保险主导的金融混业模式,还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甚至已经出现金融财阀模式,不仅拥有混业金融平台,而且已经直接用混业金融平台的资本优势和金融优势投资经营产业,形成同一控制主体下的产融结合。

以上这些特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体系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和市场体系的不兼容,对中国经济必然构成后续发展的巨大瓶颈。

和其他领域一样,中国的金融业也在过去40年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发展,对于金融的本质、金融的功能,以及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在过去40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而已经到来的新时代同样需要的是我们可以从顶层设计的金融,中国必须从国际化、全球化的高度,按照市场化主导配置资源的要求,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理解金融的本质,重新构建新时代中国金融体系,根据中国财富与资产结构设计中国金融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法律体系,使其符合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符合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我们已经看到,在2018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将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次开放的结果应该是发达国家金融资本和金融服务也希望看到的。海外资本可以投资持股中国金融机构的比例超过51%,这个比例意味着中国金融服务机构可以被外资控股,甚至占到51%以上;另外,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全资或独资分支机构。

如果我在这次去美国前听到这个开放信息,我的反应和思考还不一定清晰,但通过对美国金融交流考察之后,再来理解这个开放尺度,就确实让我震撼了。

对于金融开放,国人一般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很大,金融机构规模和实力也非常强大了。中国金融已经具备了对外开放的条件,我们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我们已经不惧怕金融对外开放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反而希望通过开放倒逼金融改革,推动中国金融机构更加市场化,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如果没有对中美元融深层次的比较分析,我也基本赞同这样的观点。由于中国金融和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之间的差异化,我基本相信,发达国家金融资本不会谋求对中国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控制性投资,争夺公有财富资源掌控者没有意义,他们也做不到。但他们需要的是不断增长的中国中产阶层这个财富拥有阶层,而对这个阶层提供综合性、高水平金融服务的机构的数量基本为零。但这个市场才是发达国家金融服务最大的优势,与中国金融机构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这些领域,中国金融机构几乎没有竞争力。

在这些领域,中国并没有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