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不只是空中楼阁

创新:不只是空中楼阁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处在无时无刻都不在创新的时代,但是面对眼花缭乱、打着各种创新旗号的概念,我们也必须头脑清醒,不要被盲目的创新所忽悠,也不要在创新的空中楼阁里迷失了自己。成千上万的创新故事里面只有一个海南航空走到了今天。当年海南最大的创新故事就是让海南成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自由岛。除了这个当时最大的创新故事之外,海南的另一个创新故事就是洋浦港的开发建设。互联网金融是几年前非常热门的创新创业模式,成功的代表是宜信。

创新:不只是空中楼阁

我们处在无时无刻都不在创新的时代,但是面对眼花缭乱、打着各种创新旗号的概念,我们也必须头脑清醒,不要被盲目的创新所忽悠,也不要在创新的空中楼阁里迷失了自己。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想表达三个意思,第一是创新是在坚实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幻想、不是做梦得到的;第二是绝对不要打着创新的旗号,从事欺诈的行为;第三是要善于识别创新的真伪。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到海南的时候,发现海南就是一个任自己发挥想象力、遍地都在创新的世界。置身其中,你会觉得每天都被创新所包围。20多年过去了,回忆一下,当年那些信誓旦旦的故事还有几个存在的?成千上万的创新故事里面只有一个海南航空走到了今天。

当年海南最大的创新故事就是让海南成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自由岛。创意很好,创新思路也很好。方案的设计者全面了解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端消费形式、高度自由的消费态度以及高端消费的能力,然后深入理解中国人长期被封闭的猎奇心理,幻想着不用出国就可以实现和获得外国的理想和自由。在当年中国国门还没有真正打开的时候,缩小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确实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梦想。包括我在内,当时也非常高兴,觉得如果海南真的这样开放,我自己也是这个成果和梦想的分享者,也是我的荣耀。其实20多年过去,当我自己也走遍了发达国家的时候,当今天的中国和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我才发现当年所谓自由岛的创新设计,其实很难最终实现。我反而觉得,今天也许到了要重新思考创建海南自由岛的时候了。

如果今天要在海南创建自由岛,我相信一定是基于贸易为基础的推动投资、发展产业的自由岛。比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很多产业和科研领域都存在差距,我们可以制定许多优惠政策,从签证、居住、购房、置业、关税、人才引进等很多方面,向这些特定行业放开,包括医疗健康养老教育产业化文化体育互联网人工智能现代农业、食品、旅游、娱乐、现代服务业等,让所有这些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能够享受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摩纳哥、巴厘岛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类似的软环境,海南这个自由岛就有了实验意义,有了创新性,成为很多制度和政策在大陆实施前的滩头阵地,这样,海南就会很快发展起来。海南的创新就会给许许多多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

这个当时海南最大的创新愿景成为一块经常敲门的砖头,不时要来光顾一下,但在1993年之后,再也没有人提及。其实这个时候反而是最需要创建自由岛的时候,给新时代的海南创造一个奇迹。

除了这个当时最大的创新故事之外,海南的另一个创新故事就是洋浦港的开发建设。当时的创意者也把洋浦港的价值和作用包装得天花乱坠,把孙中山都抬出来,好像中国除了洋浦港就再找不出第二个优良港口建设的选址,后来海南把洋浦港以及周边30平方公里土地租给当时的日本企业熊谷组的时候,竟然引发了巨大的纷争。30年过去了,纷争再也没有了,洋浦港在中国若干个巨大的港口里面排名第几呢?前30名都进入不了。

当时一个著名的技术创新项目就是沈太福的长城机电公司,这个公司打出节能电机技术创新旗号,利用一种创新的技术进行融资,在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沈太福打着创新的旗号到处融资,当时的国家科委领导也出来给他站台,《科技日报》也公开刊登他们的创新事迹,结果后来因为非法集资,沈太福被判死刑。

还有一个所谓的著名技术创新项目——水变油项目。现场演示者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桶水和他们研发的不知名的添加剂混合在一起,注入一辆拖拉机的油箱内,然后发动拖拉机就可以当场开动。围观人群大多不得其解,不少人参与投资,最后才知道上当受骗。

改革开放40年来,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创新模式、路径和项目。互联网时代更是打开了人类创新的大门,但互联网时代也是许多不切实际的创新行为的陪葬时代。从最早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到今天的APP,都有数不清的创新创业者被拍死在浪潮前面的沙滩上。早在20年前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我当时的创业伙伴、后来的中国并购公会的创始人王巍就认为,互联网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带来的创新和颠覆可能改变投资银行的生存方式,企业并购今后在互联网上就可能发生,于是他很快就去创建了万盟的网站,希望万盟成为中国专业从事并购的网站。20多年过去了,互联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是我们没有听说国际国内有一个并购交易是在互联网上直接完成的。

互联网金融(P2P)是几年前非常热门的创新创业模式,成功的代表是宜信。宜信通过互联网构建的对等模型,在互联网平台上将资金的借方和贷方直接联系起来,完成贷款交易,在交易中获得服务收益。这个模式被称为金融的脱媒,即不需要金融中介、银行中介。一时间,P2P就像见风长一样迅速在全国蔓延起来,一时间让银行也非常紧张,是不是这个创新模式一旦发展起来,存款者再不需要把钱存到银行,直接在网上把钱借出去,获得的收益就比银行利息还高?监管机构也一时没做出反应,P2P模式既没有从借款者手上把钱吸收过来作为存款,同样也没有直接从互联网创办者手上将钱直接借给需要钱的人,宜信成功了,还在美国上市了。但风起云涌的时候也是泥沙俱下的时候,由于创业门槛非常低,接下来P2P创业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种妖魔鬼怪就出现了。一些P2P机构开始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展开了高息揽存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业务,几个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出现了。E租宝、昆明泛亚、中晋系等一大批骗局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钻了监管不力的空子,给市场信用造成了巨大的伤害。(www.daowen.com)

“互联网+”出现之后,确实给利用互联网对接传统产业创造了许多创新空间,创新无处不在,共享空间的出现、共享理论的出现也诞生了巨大的共享创新模式。但共享模式其实并不是互联网的专利生活当中有很多共享模式的案例。重庆火锅最早的商业模式就是共享模式。

重庆火锅最早创建时,是生活在江边或船上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在寒冬腊月瑟瑟的风中为了吃上一口热饭热菜,干脆把一锅蔬菜、荤菜加上重口味调料放到锅里边吃边煮,后来经过商业化改造之后,发展成为共享火锅。一个炉灶上一口锅,锅里九个格子,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共享一锅汤料。你要吃什么、吃多少,直接买来放到属于你的格子里下锅烫煮,吃完结账走人;另一个人来了同样可以坐上来再买再吃。觉得辣味不够,征求大家意见,加点辣椒;味道不浓,可以添加牛油。共用一锅能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互联网时代,利用共享机制把一些上班族的车征用起来,可以随时接受互联网公司共享的数据信息资源,接收信息之后成为出租司机,自己的车成为经营性资产。互联网出租车公司不需要购置一辆汽车就可以经营起来,于是,若干种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模式成为创新经营模式,被许多创业者模仿,从物到人都被共享起来。

我相信还有很多共享模式可以开发用于创新,但是作为创业者,要采用共享机制进行创业的时候,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呢?

共享经济创业模式首先是需要确定一种或一类共享物或者人,这些人或者物被确定为可以被共享。比如一个农场,有1000亩(约合66.7公顷)地,农场主同意把这1000亩地作为共享资源,就可以和创业公司签合同。创业公司获得经营这1000亩农场用地的机会,采用各种方式把这1000亩地改造出各种功能,让有兴趣的人来种植、养殖,在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还可以吃到放心的农产品。公司将经营收入和土地拥有者共享,也和经营者共享。类似这样的共享创新创业机会比比皆是,但是创业风险在哪里呢?就是每一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投资产生正现金流的周期。

很多人在共享经济这个创新模式中失败的原因,就是最后没有走到现金流为正的时候,钱“烧”完了。

这几年非常流行的创新就是众筹。众筹是一个既可以在线上,又可以在线下操作的把投资、融资、创业、经营同时捆绑在一起的创新模式。这既是一个金融领域的投资银行业务,也是一个创业行为。我的一位美女朋友王琴同学一直想用众筹这个模式做些业务。她是学传媒的,曾在江苏电视台工作过,还做过房地产营销和房地产投资。几经周折,她发现在北京可以利用众筹做民宿改造的商业模式,于是把北京可以出租的具有经营价值的民宿租下来,然后通过众筹获得资金,用这些资金对民宿进行酒店式改造,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众筹出资人可以分享投资收益,也可以自己来消费。取得一个店的成功之后,她就发现了这个商业模式的成立,开始一个个不断地征集众筹对象,扩大融资规模,也不断地发掘北京可以出租的民宿,进行投资改造。如果良性循环下去,王琴同学真有可能成为利用众筹模式经营民宿的民宿女王。

每年有很多众筹公司倒闭,为什么“70后”的王琴能够成功,那么多“80后”“90后”的众筹模式失败呢?筹看起来是互联网行业,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比互联网重要的还是创业者的商业经验。包括从哪里去找到民宿,怎么判断这个民宿的区位价值,怎么进行改造装修,需要的都是传统行业的经验。“互联网+”不仅需要懂得互联网怎么去加传统产业,也需要具备传统产业的经验和资源。在这些方面,我们的“80后”,尤其是“90后”都是非常缺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