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与借鉴:深层次的历史阶段

创新与借鉴:深层次的历史阶段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一方面是我们在观念、体制上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是在寻求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同时,不断在发展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我建议中国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有创新的意识、方法和手段,同时也需要在创新过程中学会借鉴,甚至在借鉴中找到创新的机会。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创新和借鉴也进入了一个深层次的矛盾的阶段。

创新与借鉴:深层次的历史阶段

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创新也在不断刷新高度。商业领域也是这样,个人、集体、国家和民族生活在竞争与合作同存的地球上,为了追求各种不同的利益,创新就成为商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推动力。由于世界经济和文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步,有的国家是先发先至,有的国家是先发后至,也有的国家是后发先至。这样的文明进程也告诉我们,不一定非要经过创新来推动文明进程,不要做为了创新而创新的事情,应该把学习、借鉴、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文明的创造者。从隋开始到唐宋,中华发达的文明从文字到生活方式,再到文化艺术,都将自己灿烂的文明成果传播给世界,尤以日本为甚。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先后九次大规模派出遣唐使,向中国学习语言、文化、艺术、科技等。那个时候还是封建农耕社会,没有今天的商业保护观念,也没有专利保护机制,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就是共享文明。包括后来中国的明朝,也组织人员七次下西洋,把中国的先进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

200多年来,西方依靠工业革命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走上了发达之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新的辉煌。没有同步进入工业革命的中国,历尽艰难再次崛起,通过改革开放的40年,通过在开放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工艺以及市场经济体系而快速发展起来。所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一方面是我们在观念、体制上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是在寻求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同时,不断在发展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我们通过学习和借鉴,完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环节。

近十年来,我在全球并购、中国整合的业务历程中,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中国在整体推进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中,在发展、创新的同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方面做得还不够。一方面,我们承认自己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总是在制造一种不断在各方面追赶和超越发达国家的氛围,另一方面,我们又仅仅采用各种抄袭和简单模仿的山寨方式,粗暴地获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

我建议中国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有创新的意识、方法和手段,同时也需要在创新过程中学会借鉴,甚至在借鉴中找到创新的机会。以高铁为例,中国就是在对日本、法国、德国这些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在发展中通过不断创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最领先的国家之一。总体来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绩,就是在学习借鉴过程中又不断创新走过来的。但是要看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尤其在学习借鉴高科技的方面,我们只重视了技术本身,而忽略了这些技术产生的系统生态。

以以色列为例,这个只有800多万人口的国家创造了全世界许许多多的高科技成果。如果要讲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以色列是这个世界少有的苦难深重。他们曾经创造了悠久的文明,但是犹太民族却在地缘政治中被赶出了曾经的聚居地,流落他乡,成为一个离开自己发祥地的民族。千年之后,他们历经磨难,重新回到发祥地,重新艰难建国。他们一边争取国家的独立,一边发展教育和科技,在战乱中读书,在硝烟里做科研,不断发明研究出创新的医疗农业、生物、信息、材料、军工等领域的技术成果,通过孵化体系、创业投资以及到发达国家的市场去应用,实现产业化,最后获得高额退出收益,形成良性循环。以色列为什么能产生那么多技术成果呢?饱经磨难的民族精神,犹太人的聪明头脑,热爱读书的习惯和传统、科技激励机制,懂得和市场接轨及金融资本的经验,这就是完整的体系。但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以色列没有诞生什么大公司?这也是他们这个体系的聪明之处。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就是创造和创新,如何把创造、创新扩大到产品和产业,不是只有800多万人口的国家所能承载的。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所以仅仅是局部的因素和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是不可能诞生令人尊敬的以色列和犹太民族的。

所以,我们要善于吸收人类文明共同的成果。既然可以古为今用,为什么不可以洋为中用呢?在对外投资和并购过程中,我们很注重技术性资产的并购,但不注重服务型企业和资产的并购。其实一家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经常不如一家有服务优势的企业。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一旦技术被超越、被淘汰,企业的价值就很容易失去,而有服务优势的企业往往是经过很多年服务模式和品牌的积累,往往不容易被超越。但是中国在对外投资和并购中,也包括在创业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大多很在意技术,而经常不在意品牌和服务;在意技术的创新,而不在意服务模式的借鉴;在意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知识产权,而不在意学习和借鉴长期积累的品牌经验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价值。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这样的企业,有多少技术含量呢?这些企业为什么没有因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而倒闭呢?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早早就看到了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这样的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企业进入中国,多少年来一直都有企业在学习、借鉴甚至创新,但是今天有几个成功的产品和企业品牌呢?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传统企业,上百年来产品、品牌、市场有多大变化?中国这些年来为什么就没有多少成功的借鉴呢?一些创立时不错的品牌、不错的产品,为什么持续不了多久就消失了呢?(www.daowen.com)

在这一点上,我想又起了谭木匠。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已经从经营管理的位置上离开十多年了,当年他在任时,总是希望不断创新、不断想超越自己,总是担心品质和创新被人超越。没想到他离任这么多年,产品还是这些产品,品牌还是这个品牌,门店还是这些门店,企业并没有衰退。

我们今天确实面临一个创新的时代,但是创新一定不是全民运动。一定不能因为区块链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就马上把还在继续发展应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称之为“古典互联网”。技术、产业的快速颠覆和迭代,听起来很时髦,但是我们一定要用这么巨大的创新成本和投资代价去推动文明的进步吗?

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创新和借鉴也进入了一个深层次的矛盾的阶段。中国有很深的民族情结,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信,人民有勤奋精神和聪明智慧,尤其是被世界列强压制100多年以来,总希望依靠自己的双手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指导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不仅要借鉴世界所有文明成果,还需要用我们的成果来指导和支持不发达国家。但是今天的深层次文明冲突对我们的学习和借鉴方式提出了挑战,最近发生的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企业七年之内向中兴通信出售产品和技术的禁令就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教训。因为这个禁令发生在中美贸易摩擦这个敏感时刻,于是大家都把这个事件和中美贸易摩擦联系起来,也和政治联系起来。一方面加深了中美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又激起了中国的民族情绪。

我认为,我们各行各业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还是没有深刻了解。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了200多年,虽然这个时候我们因为中兴通讯事件痛定思痛,反思我们为什么不能独立自主地造出世界一流水平的芯片,也提出砸锅卖铁也要造出“中国芯”,但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我们需要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世界级高水平芯片,用来发展中国的信息社会,但是,除了芯片,我们还有很多新的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上。除了技术、产品、工艺这些我们非常清楚的节点之外,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还很多。很多产品和技术是看得见的,但更多东西是看不见的。产品背后的工艺、质量,产品制造者的能力和素质,技术研发的团队和研究机制,研究体系后面的基础研究体系,基础研究体系背后的科研机制,研究者的保障,研究人员的科研精神,等等,都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除了产品、企业、管理、资本这些因素外,还有产业体系、法律体系、现代教育体系、人文体系和价值观。而且,在现代开放的区域和国际化、全球化时代,我们即使借鉴,也有很多创新的借鉴方法,而不是遇到障碍就失去理性,任由情绪指挥大脑。

在借鉴过程中,我们比较局限于技术的借鉴、产品外观的借鉴、知识产权的借鉴,而忽略了管理的借鉴、技术体系的借鉴、工作态度的借鉴、价值观的借鉴等。同样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注重产品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而忽略了资本的全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