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掘中国科技创新潜力:从创业投资到融资

发掘中国科技创新潜力:从创业投资到融资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曼红于1997年左右从哈佛大学回到国内,在中国人民大学专业从事中国风险投资研究和推动工作,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研究第一人。在创业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创业者的水平和创业项目的质量与之前的创业行为相比有了质的进步。创业投资基金应当由具有创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和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人来设立。

发掘中国科技创新潜力:从创业投资到融资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物种,叫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我对这方面最早的认知是在1996年。我的老朋友王树当时在广州,告诉我他离开南方基金,到了广州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也就是IDG在广州的风险投资公司。当时风险投资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王树来北京出差后,才告诉我风险投资到底是什么。那时我在北京担任万盟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主要是从事并购咨询业务,也就没有深入研究风险投资。当时王树把熊晓鸽介绍给我和王巍,熊晓鸽专程到万盟来拜访,但王巍对此不感兴趣。后来王巍把他的美国朋友刘曼红介绍给我认识的时候,我们才对风险投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刘曼红于1997年左右从哈佛大学回到国内,在中国人民大学专业从事中国风险投资研究和推动工作,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研究第一人。

这个时期,美国纳斯达克股票指数一路上涨,直到5000点,成为资本市场的神话。同时,互联网刚刚传到中国,一股新的创业浪潮在中国兴起,同时也开创了中国“70后”创业的时代。

通过IDG的示范和刘曼红等人的传播,中国著名民主党派领袖、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席成思危在全面理解了美国科技创新、科技投资以及纳斯达克市场机制之后,给“两会”建言,建议创办中国风险投资体系,第一次系统地把科研、创业、投资三者结合起来,在中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香港准备创办创业板,也有效推动了中国创办第二版股票市场的积极性。

我和万盟的同事们也成为香港创业板和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积极推动者。我们集体创作了一本书,叫《第二版市场:新兴企业的创业良机》。我也在1999年第一个把风险投资的概念带到云南,在云南省政府批准下创办了云南第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云南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000年,我自己独立撰写的第一本专业书籍《中国的纳斯达克》出版了。

虽然由于2000年美国高科技泡沫破灭,中国创业板没有创建起来,但是创业和投资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投资融资市场体系进入了中国,使中国结束了原始的、传统的创业模式,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也相继发展起来。在创业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创业者的水平和创业项目的质量与之前的创业行为相比有了质的进步。但由于仍然没有建立起科技、研发、风险投资、资本退出渠道这样的完整生态,中国的创业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以我在云南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例,风险投资基金从创立到投资以及后续的整个过程都反映出那个阶段的幼稚。

第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不符合规律,必须要打上中国国情的烙印。

创业投资基金应当由具有创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和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人来设立。1999年,我已经有了八年的投资融资和资本市场经验,但是没有一个组织和机构认证我的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经验,因此我没有合法资质。当时整个中国也没有一个有资质的创业投资基金经理。我们这个基金不是按照这个方式来设立的,必须由政府来审批,于是云南省政府由一个副秘书长牵头,组织银行、大学教授、经委、工商局等机构的学者和官员一起来审议我们的可行性报告。来评审的人实际上也没有一个真正懂得什么叫风险投资,走了一圈程序之后,省长就在副秘书长呈送的报告上签字同意了。有关部门知道省长批准之后,以为这是一个可以募集资金的机会,几个抄袭我们方案的报告也递了上去,省长一看,怎么会有这么多热衷于有“风险的投资”呢?不行,赶紧刹车,所以批准了两家后就不再批准。因此,这种风险投资基金从一开始设立就不科学,注定不可能成功。但对我来说,明明知道这种方式是错的,但是用正确的方式能设立吗?不可以。市场化的机制在非市场化的体制下,被扭曲的只有市场。

第二,基金的募集和投资也不是市场化的行为。

省长批准之后基金就获得了“准生证”。但是钱在哪里呢?合格的风险投资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在哪里呢?严格地说,一个也没有。作为一个合格的风险资本投资人,他的资金来源首先应该是因为没有好的投资而取出的闲置资金,也就是来自今天所说的高净值人群。那个时候,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还不多,用于投资的资金不会是负债资金。但在实际募集的时候,国有企业的资金来了,银行的钱来了,没有一笔投资符合风险投资基金LP出资人的角色。

第三,基金的治理结构。

私募股权基金的核心是信用,是代理制。风险投资基金概莫能外,是出资人把资金委托给有基金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由基金经理全权承担基金信托责任,把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管理权分开的一种治理模式。基金经理以少量出资、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的形式来行使基金管理权。但我们在设立基金的时候,基金投资人没有一个讲这个道理。投资人认为,钱是我出的,我当然要管理,不然我就不出钱。于是,基金就被颠覆成了普通的投资公司。我这个唯一有投资融资和资本运营经验的人当然就被边缘化了。

一开始就错,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后续过程以及结果,必然以失败告终。

从1999年到今天,快20年了,中国已经有数万亿私募股权基金,但至今也没有几个完全符合基金的设立标准。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成熟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

创业投资不成熟的同时,科研机制和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转换也不成熟。中国科研体系从立项、科研经费、评审、小试中试、专利申请到市场化应用,在那个年代同样受制于非市场因素,更加不成熟。有多少项目具备投资价值呢?当初在设立和筹备云南风险投资基金的时候,我们在云南考察了一大批项目,20年过去了,除了一个叫绿A的螺旋藻项目还存在之外,最好的项目就是后来被卖掉的云南滇虹药业,其余的没有一个活着。

就算基金成功设立了,也找到了不错的项目,成功地投了资,被投资的企业也上了市,但在那个时候,创业板还没有设立,主板市场还没有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你的投资依然无法按照市场价格退出。所以,早期吃螃蟹者很多都是被莫名其妙地毒死的。

由于有了创业投资的驱动,这一轮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才真正被定义为创业。这一轮的创业大潮主要有以下表现:(www.daowen.com)

第一,和传统的创业行为大多属于被动创业不一样,这一轮创业普遍是主动创业。

深圳、海南这样的经济特区,许多年轻创业者获得了企业经营的经验,也在资本市场积累了创业的资本。房地产行业成为这个时期主要的创业领域。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提升,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需求大增。同时,由于早期房地产市场全国性统一的开发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开发商可以直接从国有企业、政府部门通过土地协议获得可开发土地,同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启动房地产项目,通过商业银行的开发贷款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垫资、建筑材料的支付拖欠提供启动支撑,房子还没有盖好就可以预售,从而获得预售收入,因此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创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房地产行业的创业模式里还有个特点,就是经常有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高管做到一定阶段,掌握了行业的创业规律后,很快就自立门户。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曾经非常著名的万通集团。万通创业于海南,早期也是什么赚钱做什么,但真正发展起来是他们在1993年海南房地产调控之前转战北京,创办了万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西二环的万通新世界广场在1996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卖出了天价。然而,万通集团当年创业的六君子很快分道扬镳。潘石屹离开万通,在中国华诚集团的支持下创办了红石房地产公司,后来改名SOHO(中国),开始高管创业生涯;后来易小迪离开万通,也创办了房地产企业。

第二,过去的创业更多是基于商业机会的发现和把握,创业者要么有资金,要么有经验,要么有特殊的资源,而这一轮的创业者主要是拥有技术或者创意

1997年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压缩过剩产能,还有一个主题就是朱镕基总理掀起的机构改革。政府机构的压缩使大量的公务员选择下海,很多公务员选择到大型民营企业担任高管,也有不少掌握着不错的市场资源、政府资源的技术人才选择直接下海创业。

第三,过去的创业者一定要干到一定规模和一定程度之后才考虑找投资人,同样,投资人也要看到创业者做出什么之后才可能考虑投资,而这一轮创业行为凭着一份商业计划书,什么都没有干就可能获得投资。

当时没有今天的风口之说,涉网就是最大的风口。很多上市公司都想参与互联网,只要哪个上市公司宣布投资互联网,股票就一定大涨。很多人不懂互联网,但是都懂得互联网的原理,可以想象互联网的未来,都可以编出一个互联网的商业故事。只要是从美国回来、专业是计算机的留学生,写出一个商业计划书,就有可能获得上市公司的投资。

一个我曾经帮忙出过主意的荒唐故事足可见那个年代投资的疯狂。有个记者出身的朋友获得了在澳门创办电视台的权力,但他完全没有资金,于是利用记者,尤其是财经记者妙笔生花的写作技巧和故事编造能力,模仿凤凰卫视的成功模式,写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商业计划书,制作了在那个年代非常精美的PPT。他们把商业逻辑讲给我听之后,我差一点也动了心。其中的内容包括他们如何设计这个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如何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内容走出去的窗口,如何取得中国广告客户的信任,如何超越凤凰卫视,在中国有更大的卫星电视落地的范围,未来会有多少用户,每个用户的关注度可以创造的广告价值是多少,每年的活动收入有多少,甚至这个公司每年的业务收入、利润收益都算得清清楚楚。

我告诉他们,这个阶段的商业计划是找不到正规的投资人的,最好的投资人就是那些没有多少文化但赚了很多钱、发了横财的土豪。他们居然就靠我的这个建议,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投资者。因为这类投资者难以获得上电视的机会,也难有和杨澜、曾子墨这些气质美女打交道的机会,如果能够成为美女主持人的老板,想想都美妙。投资几千万,不仅美好,还能赚钱。结果美女还没有看见,钱也没有赚到,几千万投资就进入参与筹备。这帮段子手拿到钱之后,租了很豪华的办公室,装修得大气磅礴,给人的感觉就是第二个凤凰卫视即将横空出世。架势摆开的同时,融资还在继续。居然有一个见惯了国际大场面的著名投资基金被忽悠了进来,但是很快,创始人就消失了,卷了多少钱、跑到哪里去,谁也不知道,第二个凤凰卫视至今也没有看见。

第四,这一轮创业行为最多的是来自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实际上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业大潮。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互联网门户网站获得巨大投资而成功崛起,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各种专业网站也成为创业热门。但是几乎所有测试过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业务信息、实现业务交易,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结算而获利的商业模式没有一个成立。今天能够活下来的行业网站基本上只能靠会员费支撑网站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第五,由于互联网盈利模式还不成熟,创业的成功率大大低于失败率,创业投资也损失惨重,由此也催生出中国第一次互联网泡沫。

从1997年到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受美国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中国每天都在传播着互联网神话。国内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中,盈海威公司就是其中闪烁的明星,创始人张树新成了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领袖。可是很快,没有找到持续盈利模式的盈海威就消失了,巨大的投资打了水漂。互联网企业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让大家感受到了高科技的残酷。

后来大家发现互联网门户网站不好干了,又去投资创办互联网应用公司,结果互联网应用尚无盈利的商业模式。但是大家又发现到处都在创建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发现创建这一平台的系统集成公司很赚钱,结果一哄而上去创建系统集成公司,没过多久,系统集成公司基本上和基建行业的包工头一样,谁都可以干,利润率下降得非常厉害,没有软件开发能力的系统集成公司也活不下去了。

总之,以计算机为操作终端的互联网生态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系统建设以及应用,成为这个时期最大的创业场景。几年拼下来,绝大多数创业者成为了陪葬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