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讨没有公司法的小企业:琼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探讨没有公司法的小企业:琼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范很快租下办公场地,注册公司,招兵买马干了起来。虽然叫有限公司,但他自己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是有限公司,只是知道是公司就有组织,就不再是个人单干,可以有规模地干,不会再让人看不起、被人嘲笑了。为什么要创办公司,公司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搞清楚,也没有一部公司法规。范日旭的琼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很快就招来了低薪的大学生员工。公司成为取代个体户的新的创业和商业力量。

探讨没有公司法的小企业:琼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如果说“万元户”完全是在没有本钱、没有平台的状态下创业的话,进入20世纪80年代,状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邓小平破天荒地选择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通过开放来推动改革,引进国外的技术、资金、管理和观念,倒逼改革。几乎完全不懂得现代商业、现代经营和管理的国有企业、早期成功的个体户大学应届毕业生,在优惠政策和自由没有束缚的环境召唤下,纷纷涌向四大特区。尤其是稍后批准设立的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更以力拔千钧之势,开启了大规模创业的滚滚潮流。

1988年,海南建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一夜之间竟然有超过十万人没有经过任何动员和安排,突然涌进这个岛。当时的海南岛,最高建筑不过五层楼高,没有一座像样的宾馆,根本没有接待十万人的能力。

和绝大多数赤手空拳、被时代潮流裹去海南的盲目人群不一样,离开东北后一直在佛山一带倒买倒卖的“万元户”范日旭嗅到了海南建立特区的商机,拎着十万人民币巨资非常阔绰地渡过琼州海峡,登上了几乎是不毛之地的海口。此时的老范,俨然已经是商场老手,虽然他身高不到1.7米,但财富却在登岛的十万人中鹤立鸡群。

老范很快租下办公场地,注册公司,招兵买马干了起来。和过去相比,个体户已经成为历史,他第一次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海南琼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虽然叫有限公司,但他自己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是有限公司,只是知道是公司就有组织,就不再是个人单干,可以有规模地干,不会再让人看不起、被人嘲笑了。而那时的内地,也冒出来一大堆公司。为什么要创办公司,公司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搞清楚,也没有一部公司法规。20世纪80年代初允许银行给公司贷款之后,各种公司便铺天盖地成立起来,而且名头还越来越大,比如环球公司、宇宙公司。

范日旭的琼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很快就招来了低薪的大学生员工。“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时候,我在四川大巴山巫山县扶贫,通过和同学的书信知道了此次壮举。彼时我在偏僻的大山里激动万分,但很遗憾没有和他们一样拥有这样的机会。我的同学朱江就是这样被范日旭招聘进去的。

范日旭终于不是赤手空拳创业了,他以大老板的姿态找到了小渔村滨海新村,和每家每户的渔民谈判,要为他们免费投资重建破破烂烂的小平房,不要渔民出钱,只需要他们搬走几个月,房子盖好再搬回来,一楼由渔民居住,二楼以上由公司经营,六年后全部还给渔民。渔民当然求之不得。不出钱能住楼房,几年之后还有一栋楼房,听上去像做梦一样,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琼台公司签下协议之后,马上就去打房屋出租广告,租客先付订金,三个月之内就可以住进来。当时很多内地企业也来海南办公司,还不知道做什么,就先派人去把公司注册下来,再找业务。当时整个海口也找不到那么多办公室,它们一看琼台公司有房子出租,就纷纷交了订金。这时范日旭再把客户交的订金拿去支付给建筑公司,让他们收到订金开始干活,其余的钱验收后再支付。老范带来的十万元钱,只是租办公室、发工资,可以说完全是空手套白狼地把房子盖起来的。说是来投资,实际上他还是用个体户的思维演绎了一个精彩的创业故事——虽然手法是个体户手法,但是此刻如果没有公司,你就没有信用,渔民、租户和建筑公司都不会相信你。公司成为取代个体户的新的创业和商业力量。(www.daowen.com)

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者当中,60年代出生的人居多。他们已经和40年代、50年代的创业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创业者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很多人不再是从零开始创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土地承包模式像燎原的大火,很快燃遍全国,几年之内,人民公社就被乡镇政府取代。农民生存问题、基层政权问题解决之后,政府终于把国有企业改革列入议事日程。首先是让承包模式进入国企,全国掀起厂长经理承包经营浪潮,给了很多企业家、创业者自由度,充分发挥厂长经理的积极性;其次是很多农民企业家通过承包乡镇企业涌现出来;最后是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大规模涌向几大经济特区,创办各类企业。

1964年出生的唐万新是这个年龄段创业者的典型。1986年,唐万新在新疆创业,当时22岁。他多次和我聊过他的创业动机和方式。他非常聪明,但是很不喜欢大学的学习方式,第一次高考上了华东石油学院,还没有毕业就退学回到新疆,后来又上了新疆石油学院,但读书期间却对地球的起源和自然辩证法产生了浓厚兴趣,读了很多这方面的学术著作,也写了不少这个领域的专业文章,一直希望在这个领域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然而研究需要钱,他需要挣钱来支持研究工作,于是,靠借来的400元人民币,唐万新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朋友”彩扩社。用彩色胶卷拍照片在20世纪80年代还属于年轻人的时尚奢侈品,他们利用新疆和广州的利润差,在新疆收取胶卷,到广州洗出照片来赚取价差。没想到从此之后,唐万新再也没有机会继续他的自然辩证法抑或理论物理学术研究了。唐万新的创业史从400元起家的个体户模式开始,承包过国有企业旗下的经营部,也把自己的企业挂靠在政府或者国有机构旗下过,更从事过制造业、种植业、商品贸易、加工业、服务业、技术研发、实业投资、资本运营、金融业,甚至国际投资融资、海外并购,等等。他多次创业,多次失败,经历了许多次创意实施和许多个创造性故事,创造了中国早期创业者许许多多的经典和传奇。他首创民营企业大规模开垦土地、从事农业产业化;第一个买进航空母舰“明斯克号”,改造为军事主题公园;第一个创办战略投资公司,把国际上先进的战略投资、战略并购、战略整合带进中国市场;他开创民营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的先例;第一个创办金融混业经营平台……从尝试各种商业行为到创办新疆德隆,再到几乎家喻户晓的“德隆系”,30年的商海沉浮、几起几落,他几乎经历了这个时代创业精英们所经历的所有行业、商业模式以及创业模式。

“60后”与“40后”“50后”比较,有了很好的创业条件。首先,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大多通过了1977年、1978年开始恢复的大学教育和高考,走向社会的时候,又遇上20世纪80年代那个充满激情的火热年代。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引进了大量发达国家关于工业文明的思潮和市场经济的理念,让中国从发达国家身上看到了差距,认清自己落后的现实,才有了发愤图强、振兴国家的理想;其次,“60后”创业之后很快遇上中国发展资本市场,赶上了利用资本市场来发展企业的机会;最后,新世纪以来,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大、清华都开办了高水平、国际化的工商管理班,这些本来就好学、综合素质很高的创业者再次获得了系统学习西方工商管理知识的机会,从而懂得如何通过掌握发达国家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60后”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为了生存而创业、为了生活而挣钱,中国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给了他们很多创业机会。

虽然有了各种创业平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环境还没有形成。创业者素质虽然提高了很多,很多人是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但由于还没有构建系统的以工商管理学科为核心的知识体系,还是以赚钱为基本目的,也不懂什么愿景、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所以这个阶段的创业行为还处于初级阶段,以产品为中心,以贸易为盈利模式,生产制造简单的初级产品,以满足中国经济巨大的短缺需求为创业手段。

“60后”创业者受到创业环境的限制,创业地点主要集中在五个经济特区以及沿海一带,甚至大量的产业集中于和开放相关的加工业。广东一带创业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当地100年前下南洋的强大的华侨资源,给他们带回信息和商业机会,开拓商业视野,提高商业技巧。大量海外华人及资本在中国大陆成立了合资公司,让中国大陆的亲戚朋友成为股东兼职业经理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