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郑州为例。根据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任务和建设进程安排,可以将其建设过程分为机场极化时期、产业综合体时期和航空都市区时期三个阶段,每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都有其阶段特征:
(一)机场极化时期的核心竞争力
机场极化时期是航空港经济区建设的初期阶段,这时候机场是区域内的独特资源,航空港经济区拥有优良航空基础设施及众多国际货运、客运航线经营权,能够提供充分的国际航空客运、货运保障能力,从而获得广阔的市场可达性优势。借助于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机场将航空港经济区的经济腹地与全球性市场联系起来,承担人员来往和货物运输的通道作用。
在机场极化时期,航空港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运输能力强大的机场、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和良好的通关口岸功能等核心资源。港区的主要建设活动主要体现为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口岸功能建设和国际营商环境建设。在此阶段,机场客货运输量快速增加。与之同时,电子通讯设备、微电脑、生物工程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开始围绕机场周围发展,与航空运输设备制造和维修相关的产业以及航空服务人员培训等服务业也逐渐在机场周边集聚,航空港经济区产业集聚开始发展。
应该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目前就处于机场极化时期,其经济活动也符合机场极化阶段的应有特征:当前正在加紧建设的机场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154.1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第二跑道、T2航站楼、综合交通换成中心、空管小区等,预计2015年建成。区内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设施,以及绿化工程等都在大规模展开。2013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313.99万人次,同比增长12.56%,其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62.37万人次,同比增长47.15%;完成货邮吞吐量25.57万吨,同比增长高达69.13%;货邮吞吐量增速在全国所有大型机场中位居第一。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卓有成效。2014年前5个月,郑州航空港累计签约项目21个,其中包括顺丰电商产业园等电商物流项目4个、中法通用飞机生产制造产业项目等航空园区项目2个、酷派智能手机等电子信息项目5个、美国杰科实验室中国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生物医药项目4个、旭龙再生资源创新产业园等精密机械项目2个、绿地会展城等现代服务业项目4个;这些项目已完成投资81.4亿元,总投资规模将超过518亿元。
(二)产业综合体时期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集聚效应作用下,航空港经济区内逐步形成优势产业的空间集聚。当郑州航空港区规划的主导产业落地生产,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之时,实验区就进入了产业综合体时期。在这个阶段,航空港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因素产生的比较优势,被优势企业掌握和利用,转化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核心资源优势是企业在航空港区集聚的最初动力,但企业集聚本身又产生出新的推动力。就像雪球越滚越大一样,企业集聚过程也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这是源于集聚经济的存在。
一般来说,集聚经济是指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和经济效益提升。关于集聚经济的来源,斯密基于劳动分工学说给出了较早的解释,他认为分工可以让工人专注于少量的活动,可以节省在不同工种间转换的成本,重复同样的劳动还会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并利于在熟悉环节上的生产技术改进,从而生产率随着分工发展而提高。马歇尔提出用经济外部性的概念对产业内集聚的原因进行解释,认为效率提升来自于厂商之间的劳动力共享、中间投入品共享和知识溢出,劳动力共享使得企业可以得到稳定的劳动力(劳动技能)供给,中间投入品共享有利于生产厂商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知识溢出指的是产业集聚利于创新和新思想的扩散,为探索集聚经济的来源提供了一个好的起点。在马歇尔提出集聚经济的外部性基础上,雅各布斯又提出了源于产品多样化的集聚经济外部性,认为产品多样化可以促进新思想的产生;布坎南也提出,对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共享,可以带来总规模报酬递增的收益。新经济地理理论对集聚经济的来源添加了一个新的解释:供求关联经济性,其主要带来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中间投入品运输成本的降低。
这样,产业综合体时期的航空港核心竞争力就主要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其主要来源是产业内企业集聚和产业链上相关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效率提升。所以,在机场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培育产业就应该成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注重引进产业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三)航空都市区时期的核心竞争力
当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入航空都市区阶段时,航空港区就不再仅限于经济功能,而是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交通网络高效畅通、生活环境绿色宜居、城市空间集约有序。同时,制度环境相对健全,区域内具有完善的航空口岸功能,通关便利,拥有良好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具备国际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这个阶段,创新和知识溢出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区域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良好的组织制度、企业文化、生态环境等软性实力,航空港经济区核心竞争力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核心区竞争力阶段。(www.daowen.com)
核心区竞争力更强调集聚(群)性和整体性。航空港区在核心资源、企业、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航空港区集聚就形成集聚(群)性,集聚(群)可节约空间交易成本,产生学习效应和创新效应;而整体性意味着航空港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整体,是各种关键要素和核心能力的综合集成。在集聚(群)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够发展出当地产业的核心技术与能力,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自主技术与产业链。
在这个阶段,创新能力和知识溢出成为航空港区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体现,这就要求存在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等地方创新网络主体,并具有一定的知识资源和科研设施优势。而人力资本更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关键因素,所以航空港区就需要在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同时,这个阶段的航空港区重要地位之一即是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将彻底拉近中原与世界大市场的距离。这时的航空港区,不仅限于自身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而要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发挥交流通道的作用。这里的交流不再单纯是指人员的流动与货物的流通,而是指借助航空交通的优势,为内陆地区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提供平台,突出国际联系及辐射带动功能,消除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劣势,实现在信息、技术、市场、资源等领域完全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四)培育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前文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了航空港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并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实际,分析了其当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以及在今后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竞争力特征,从理论上勾勒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轮廓。本部分将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提出培育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首先,在实验区建设进程中,要树立优先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观念。郑州航空港建设要取得良好成效,实现规划的预期目标,就必须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只有抓住核心竞争力培育这个重要环节,才能把郑州航空港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把郑州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其次,培育实验区核心竞争力要将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依据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表现为核心资源竞争力、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区竞争力等不同形式,三种形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呈现某种递进发展的关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建设过程,会经过机场极化时期、产业综合体时期和航空都市区时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地,每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都有自己的特征。在实验区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着力点,又要注意实现各个阶段的有机衔接,实现核心竞争力多种来源的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第三,培育实验区核心竞争力,要高度重视集聚经济的作用。相对来说,郑州航空港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比较容易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招商引资、充实产业的重要性也得到充分认识。但在构建高端航空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时,不能单纯以增加经济总量为目标,还要关注园区产业的结构关联性,才能保证园区经济的长期良好发展。这就要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跳出给予土地、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旧思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那些真正与航空运输有关联,在航空港区真正能够得到效率提升的企业安家落户,充分体现出产业集聚效应的作用,才能形成航空港区内企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第四,培育实验区核心竞争力,要注重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生态环境等软实力的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验区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的特有竞争优势,往往具有区域独特性,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是区域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根植于区域制度、文化之中,才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验区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性决定了其是各种关键要素和核心能力的综合集成,其中既包括机场、陆路交通网络、其他市政设施、企业、科研机构等实体性要素,也包括社会制度、企业文化、创新精神等软实力,而且软实力对于区域创新和技术提升可能更为重要。郑州航空港区要充分利用国家在相关规划中给予的先行先试机会,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
第五,培育实验区核心竞争力,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实验区核心竞争力作为将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其发挥作用离不开高素质管理者和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动性。核心竞争力的高级形式是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新观念、新制度、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能力。在现代社会,高校、科研机构是基础知识、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企业是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而政府是制度创新即为创新活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的主体。在郑州航空港建设中,中央政府和河南省政府给出了许多支持政策,并赋予实验区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上先行先试的权利。但实验区包括实验区所在的郑州市地区,尚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机构、高素质劳动力,而这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状况。所以,实验区建设过程中,要尽早给出这方面的相应对策,未雨绸缪,在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引资的同时,着手区域创新主体建设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