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临空产业的规律与实践经验

临空产业的规律与实践经验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航空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兴起,临空产业这个概念进入操作期也是刚刚开始,综观临空产业的理论综述和实践经验,临空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套较为完整的发展规律和共性经验,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汇总、分析、总结临空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为郑州市航空港临空产业发展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机场是临空产业存在的必备基础。因此,临空产业的动力包含三个方面:基础动力、内生动力和外源动力。

临空产业的规律与实践经验

不完全统计,西安、成都、天津、哈尔滨、贵州安顺、珠海、上海等地都在力推航空航天产业,苏州等新兴城市紧跟其后。地方竞争的背后是航空航天产业巨大的拉动效应,《战略》就预测,未来航空航天项目产业有可能每年给上海带来100亿美元的产值,带动相关产业10万人就业,带动上海GDP提高超过0.5个百分点。由于航空产业特殊,投资巨大,率先启动的各个园区都试图避免产业同构。

一般意义上,现代航空产业链可分为管理、设计、材料、部件、机身系统、动力系统、制造、测试共9个大类。

临港产业区落户的“航空城”将形成1平方公里发动机基地、5平方公里发动机零部件基地、20平方公里产业配套基地。

古城西安航空园区则将打造成为制造加工、创业研发、航空博览旅游、教育培训和商务生活等不同的功能区。西南成都则试图打造成为集科研、设计、生产、商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主要发展包括高级豪华公务机等。

北部的哈尔滨则主要重点发展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的设计、制造、小型航空发动机等。

位于大西南的贵州则强调发展领域为通用飞机、民用无人机、航空发动机、航空转包生产、航空机载设备、电机电器、专业化产品及营运服务和机械加工业等。

东北沈阳注重发展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等机载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维修项目,重型燃气轮机等航空高科技衍生产品和成套设备制造项目,航空培训和工程技术研发项目等。

而天津则强调首期发展航空产业外,还包括发展民航产品设计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综合研究院、支持中心、试航审定中心、技术认证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和航空技术展示中心等。

南国珠海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航空展览基地;通用航空制造基地、亚太地区综合性的航空维修基地、国内重要的民用航空数控加工基地。

显然,各地注重自己的特色,发展自身优势航空产业,尽管如此,同构现象依然部分存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以航空零部件为例,上海、苏州、天津、珠海等都有这方面规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沈以赴被借调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总公司负责人力资源事务,他就告诉媒体,“中国的航空人才还是很紧缺,到2020年,商飞需要1万-2万人,而现在只有5000多人,大多是从上海几家航空公司划归过来的。”

据其透露,最主要的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达3000-5000人,目前只有几百人。

当下,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航空航天学院,试图破解掣肘这一产业发展的人才不足的困境。

而河南拥有郑州航空工业管工程学院和飞机制造历史,为什们不争取郑州临空经济聚集区,借助管理工程学院的优势,结合河南省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郑州临空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郑州能走出困境,河南走出困境,飞向蓝天。我们将拭目以待。

空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兴起,临空产业这个概念进入操作期也是刚刚开始,综观临空产业的理论综述和实践经验,临空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套较为完整的发展规律和共性经验,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汇总、分析、总结临空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为郑州市航空港临空产业发展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临空产业的一般规律

1.临空产业的科学内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的选择由运费指向、供给指向、市场指向逐渐发展到时间价值指向,那就使得企业的区位决策因素与机场这个现代化速度工具结合起来,以实现企业受益的最大化。航空港经济、临空产业便应运而生。因此,临空产业是指以机场为核心周遍集聚一批以航空运输、外向型、高端型为特征临空指向型产业,充分利用机场的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相关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信息、人口等生产要素的整合,进而形成系统的产业集聚群。临空产业的发展和辐射作用,在空间上形成航空都市,其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城市功能的提升、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优化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临空产业体系的构成

关于临空产业体系的构成,目前国内通用的是曹允春教授的分类标准和依据。曹允春教授按照产业对航空运输和机场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将临空产业分为三类: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航空核心产业是直接利用机场提供的设施和服务进行服务和制造的行业,即由机场直接衍生出的相关行业。如: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等。航空关联产业是指对航空运输有较高依赖性的行业。这些行业对客货运输的时间成本要求较高,具有附加值高、体积小、重量小的特征。主要包括临空高科技产业、轻型现代制造业、总部经济、会展业、现代农业等;航空引致产业是指依托机场和前两类产业,引发的满足从业人员的生活需要如:居住、教育、消费、购物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满足前两类产业发展需要的研发、培训、金融广告、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三类产业相互支撑和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体系。

图1 临空产业生态体系图

5.临空产业发展阶段及动力机制的演进

任何产业的发展必然是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临空产业也不例外,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核心动力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讲,基本包含内生动力和外源动力两个方面。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临空产业还存在一个基础因素—机场。机场是临空产业存在的必备基础。机场的用途、定位、功能直接决定着临空产业发展方向。因此,临空产业的动力包含三个方面:基础动力、内生动力和外源动力。基础性动力主要是指机场基础设施为驱动力。这是任何临空经济区形成阶段的主要动力资源。内生动力主要是在临空产业自身发展过程中,随着资源的整合,表现为分工互补、降低交易成本、知识共享、规模经济等带来的单个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多个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内生动力因素直接作用于临空经济过程。外源性动力主要是临空产业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对临空产业的有意识地干预,间接作用于临空产业的发展。如:政府的规划、规章制度、国内外形势等。在不同阶段,三者所起的作用不同。依据三大动力在临空产业发展过程中作用强度不同,临空产业可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

起步阶段(机场极化阶段):机场这个基础动力的存在,使得临空偏好性企业在机场附近聚集,这个阶段临空产业呈现出原子状布局,在机场周边零散存在,同时外源性动力—政府会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的作用下,单个企业开始发展壮大。在这个阶段,基础动力起着主导作用,机场的功能、规模、保障能力、吞吐量、航线网络决定着临空偏好性产业的引进情况。同时,外源性动力起着一部分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机场功能的提升。内源性动力在这个阶段作用不明显,原因在于,临空产业还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的集群体系,按照波特的产业“钻石理论”,产业内部还没有形成分工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知识外溢优势等等。

成长阶段(产业综合体形成阶段):机场功能的不断拓展,以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不断完善,临空偏好性企业的不断增加,依据价值链理论,这些企业自动向专业化分工的集群化方向发展,主导性产业集群出现并形成完整的价值链。这个阶段,机场驱动力保持不变,外源驱动力逐步由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等逐步向搭建更好的信息平台转化。如:建立信息平台、中介服务体系、劳动力教育培训等。内生动力开始起显著作用,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在产业价值链的引导下,各个企业基于分工合作、知识共享、外部经济、规模经济等带来成本的降低,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使得这些企业实现从嵌入式向根植式的转变。这个阶段:外源动力、基础动力的作用强度走弱,内生动力占主导作用。

成熟阶段(知识创新阶段):临空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的规模,本地的资源整合带来的竞争力已经达到了峰值,外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就促使企业、产业、区域的协同创新,才能推动临空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在这种倒逼机制下,临空产业进入知识创新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基础动力在整体中的作用继续削减,机场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更多的转化为内部动力,内部动力占绝对优势,外源性动力转向政府如何构建新的平台。企业创新成为企业、产业、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临空产业的实践经验

1.机场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提升是临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机场是发展临空产业的基础,机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是企业的时间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是企业选址的核心要素。美国的达拉斯·沃思堡国际机场直飞133个国内目的地和全球36个国际目的地,就客流量方面,是世界第七大机场,就货运两方面,排世界第三。从而使得大量的临空指向性企业不断向该机场附近聚集。

2.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是强化临空产业集聚区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以航空港的空运为核心,结合所在区域的良好的公路、铁路等地面交通,进而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网络,一方面使得多式联运的发展增加了机场的运量需求,提高了机场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综合集散条件的改善,拓展了腹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如:美国的孟菲斯机场,是FedEx的全球转运中心和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级航空货运枢纽,拥有发达的区域交通体系。机场附近有6条一级铁路,3个国际自由贸易区、1个大型的仓储配送区,进而保证了孟菲斯国际机场国际枢纽地位的形成。

3.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是临空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要素

机场区域作为整个城市的一部分,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反作用于机场区域的发展。尤其在临空产业初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出当地的科研实力,人才结构等,而临空产业是科技含量高、处于产业链高附加值部分,对科研、人才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临空产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支撑作用。这便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更愿意落户上海,而不愿意选在内地的重要原因。此外,对于起步期的临空产业,政策扶持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实践证明,对于临空产业的起步阶段,最有利的措施就是适当的政策扶持,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政府由直接政策扶持改变为间接的平台搭建。

4.充分重视现代服务业在临空产业未来发展中的潜力

对于现代服务业,虽然在起步阶段,并不是主导行业,但是随着主导产业的横纵向延伸及枢纽机场的全球易达性,必然使得培训、金融、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在临空经济区聚集。因此在最初的规划要预留这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如:孟菲斯、西雅图、达拉斯·沃思堡等临空经济区在最初的规划中有金融业、培训结构、会展中心等发展区域。

(三)航空城临空产业发展现状—以郑州为例

1.基本现状

2013年,郑州市航空港地区生产总值为325.6亿元,年同比增长126%;财政总收入为35.2亿元,同比增加99%;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同比增长59%;工业增加值1740亿,年增长211%;贸易进出口349亿,年增速1417%;郑州机场货邮增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总量位居中部六省首位,客运增速上半年位居全国第17位。目前实验区临空经济已经出具规模,累计入驻企业160家。机场功能、规模、营运水平逐步提升,随着基础设施的大力兴建和优惠政策不断出台,体制机制的不断改进,吸引着临空性指向的产业链中核心企业开始在机场附近聚集,目前,试验区初步形成了初步形成航空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的低层次的临空产业体系。

航空产业:目前主要是航空物流业已有一定规模,航空物流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约15%;目前主要有顺风快递、中外运、俄罗斯空桥等企业;航空制造业有美国穆尼航空制造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目前以富士康为龙头,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的集聚。郑州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13年富士康手机出货量9645万部,完成进出口总额358.8亿美元(海关统计口径不一致),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74.8亿元。目前,富士康生活小镇、苹果手机后端模组、精密机械园等项目建设方案已初步确定。

生物医药:全区生物医药区内现有生物医药企业1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先导区的郑州台湾科技园项目已建成33栋楼,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签约企业67家,其中院士项目2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项目4个。另外,已与l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行业龙头生物医药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位于南区的15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初步选址,将重点建设中原新药研发产业园、格然林药业集团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并积极吸引国内外新药研发企业入驻。

其他传统产业:如烟草、食品、煤炭纺织是新郑市的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纺织、化工原料及制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橡胶机械设备制造等成为尉氏县五大主导产业。目前传统产业依旧占据着一定的比例。

2.目前航空港临空产业呈现的特点

(1)主导产业逐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临空产业的转变

航空港区原有产业以食品加工、化工、钢铁加工、传统农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这些行业科技含量低、单位体积价值低、外向程度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与航空港临空产业方向不协调。近年来,航空港区,一方面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升其附加值;另一方面淘汰落后的产业,为临空产业的引进腾笼换鸟。目前航空港区引进临空产业类项目约160个,航空物流产业贡献率为15%,代工式电子信息产业贡献率为70%,生物医药为7%,其他传统产业为8%。(如图所示),目前航空港已经形成以航空物流为主的核心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为主的关联产业,以商贸、休闲为主的引致产业,三者实现低层次互联互动的局面。

(2)试验区的产业集群多是政府主导下的嵌入式临空产业集群

嵌入式产业集群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而成。主要针对的就是短时间内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实现特定产业的集聚。政府在集群形成过程中,进行统筹布局,优化运行环境,完善交通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并且在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开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临空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一个较为完善的平台和载体。目前郑州市主要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扶植龙头企业,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推动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集群。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要通过引进富士康科技集团,带动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聚集;航空物流园,通过加强机场二期建设、设立郑州汽车整车、肉类、药品等特种商品特定入境口岸等措施,同时引进菜鸟科技集团等,推动试验区航空物流集群的形成。在临空产业的起步阶段,这种嵌入式发展模式对于扶持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集群的发展,其缺点会越来越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产业集群缺乏市场机制的运作而造成内生动力不足,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壮大,升级;二是由于产业集群内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都是外方提供,一旦外方撤离该地区,这个产业集群就有可能会垮台。目前实验企业富士康电子科技园就存在这种忧患。富士康目前是电子信息类代工企业,如果富士康撤离试验区,其配套产业将难以生存下去。

(3)试验区临空产业布局开始呈现圈层结构的雏形

依据临空产业空间布局理论,临空产业围绕机场,以核心产业和引致产业为第一圈层,以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为第二圈层,以关联产业和引致产业为第三圈层的圈层结构。目前从郑州的产业布局情况看,已初步形成了圈层结构。以空港核心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为第一圈层,以航空物流园、总部经济园、航空设备制造产业园、机场商务园等第二圈层,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会展城、未来科技城、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文化航空金融中心等第三圈层。三大圈层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同时依据“三区两廊”的空间布局规划逐步形成“生产—生活—休闲”为一体的组团式空间布局。

(4)以航空港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综合交通体系对于提升机场的运营效率,强化航空港区与周边,特别是与郑州中心城区的互动支撑关系,加快临空产业的集聚效应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郑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建立以航空港为核心的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性,确立了“一网、两链、三港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一网”,即以郑州机场为核心,构建覆盖国内城市、连接国际枢纽城市的轮辐式航空运输网;“两链”,即建立功能完善、覆盖全球、成本低廉的国际化航空生产供应链;“三港一体”,即综合发挥“铁公机”复合优势和航空一类口岸、铁路一类口岸、公路二类口岸的优势,利用“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十字”型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城际铁路网、快速路网等交通组织模式,将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无水港连为一体,通过节点交叉、互联互通、联程联运,形成多式联运、一站换乘、快速分拨、内捷外畅的域内外客货集疏网络。三年来通过机场二期、“米”字型高铁、城际轨道交通、高速路网、航线开拓等措施,使得以航空港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四)郑州航空实验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郑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对试验区产业发展支撑力非常有限

临空产业所包含的核心产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些产业都是后工业化经济的主体,只有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形态才能孕育和支撑这些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郑州市经济还处于粗放经济向集约型经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迈进的转型期,其经济发展程度反映出来的产业水平、科研水平、人才结构、市民素养、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不能满足实验区临空产业的发展要求,为试验区临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文化、环境支撑,进而制约着临空产业的引进和推进。在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如:很多电子信息类企业的研发总部更愿意落户上海、西安、北京等研发基础较为雄厚的区域,而不愿意落户郑州;还有一些企业虽然与实验区签订了项目协议,却由于我们的基础条件薄弱,迟迟不愿落户。

2.基础动力不足,难以吸引临空指向性强的优质企业

机场是航空港区临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基础设施。航线航班资源是客货运产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作者在调研中发现美国安邦快递曾经考察过郑州市场,从地理区位上看,郑州位处中部,适合做中国部的分拨中心,但由于机场运力和航线有限,不能满足安邦快递的需求导致这一项目落空。当前郑州航空公司数量37家,是浦东机场的三分之一;航线143条,不到浦东机场的二分之一;通航城市70个,约为浦东机场的三分之一。在临空经济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机场服务吸引产业、项目,当前政府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加速机场二期建设,笔者认为在此机场上,要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充分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在机场硬件设施、开放口岸、服务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方可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中,吸引临空指向性强的优质企业在机场附近集聚。

3.临空产业发展的行政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行政环境进一步改善

依据临空产业发展规律,政府在临空产业的起步阶段起着关键作用。尤其郑州航空港,临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基本属于政府主导下的嵌入式模式,推进临空产业的发展,政府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这个阶段,机场基础动力也更多是政府作用的内化表现。因此,在航空港试验区的临空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担负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目前航空港区采取“两级三层”领导机制和“全覆盖管理、全智能设置”管理机构,从理念上讲,本着“一站式”服务的理念,提高行政效率,服务企业。然而在调研中,发现诸如:省直派出部门和市直派出部门不能有效协调,综保区内部各部门由于利益关系不能有效整合服务于企业等诸多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的交易成本变高,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引进和产业链条横纵向延伸。因此,我们不仅短期上要从政策招商上下功夫,长远上看,要进一步改善行政环境,加大服务招商、功能招商力度。

4.内生动力极为欠缺,已形成的主导产业集群难以升级

依据临空产业的一般规律,最终使得临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内生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郑州市航空港区,从整体上看,依据处于临空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产业大部分处于原子化状态,产业的关联度、产业链条横纵延伸问题还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对于已形成的以富士康电子科技园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出具规模,但是由于其主要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完成,而不是市场的牵引力自然形成,其内生动力极为欠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升级也是很困难。那就面临着外方核心技术一旦撤出,电子产业集群将会破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培育内生动力的思路,政府通过建立金融、培训、交流、科研等各种平台和服务,推动市场的稳定性,使得企业能够充分通过外部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等推动企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www.daowen.com)

总体来说,由于以机场为核心的基础动力不足,以政府直接支持和服务及区域经济发展等为重点的外源性动力不够优化、以产业集群本身形成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培育起来,致使航空港临空产业发展集聚程度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关联度差等一些问题。当然,郑州市临空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自身产业基础差也是临空产业进步不够科学、高效的客观原因。

(五)航空港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领域

1.发展思路

依据规划的产业定位和指导思想大框架下,结合航空港目前的产业基础,航空港的发展一般规律和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坚持发挥自身优势、与郑州发展战略相一致、近期与远期相协调的原则,确立航空港产业的具体操作思路: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条件,培育以航空运输产业集群为主的核心产业、以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为主的关联产业、以临空现代服务业集群为引致产业、通过构建三大临空产业链条、从纵向上实现航空港产业从嵌入式向内植式的转变,横向上实现从传统产业向临空产业为主的转变,从依赖地方资源向利用全球资源的转变,从地域经济走向全球经济体系的跨越,实现三类产业的良性互动。最终推动航空港试验区产业的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2.发展阶段、具体目标和重点领域

依据临空产业的演进规律、郑州市航空港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相关规划确立航空港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及重点领域。

第一,起步期(2014—2017)以基础动力为主导作用的机场空间集聚阶段

这个阶段,随着机场客货运输的规模优势、航线网络的范围优势、运力资源的密度优势等逐步凸显,企业时间成本的区位选择机制致使航空偏好的产业和企业集聚在机场周围,航空港实验区将会完成传统产业为主导向临空产业为主导的转变、临空产业“空间孤立状态”到“空间集聚状态”的转变。这个阶段重点发展直接服务机场和依托机场资源的最强临空指向性的航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行业。

(1)以提升航空运输规模和效益为主的航空物流业。

实验区航空物流产业是临空产业中具有较强关联性的基础产业,对于整个临空产业体系的形成、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航空物流业是临空产业首先要发展的行业。

①实验区当前航空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一是航空运量激增,但后期动力不足。航空运量三成以上都是围绕富士康货物,且政府对于货源航线运输补贴政策相对优惠,如果未来出现富士康减产或是其他省的更优惠的补贴政策,将严重制约未来试验区的物流业的发展;第二,现有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如: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保税区到机场没有独立封闭的全货运通道等等;第三,尚未建立适应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比如:目前对于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验收,都是先税先放,申报、查验、征税都在口岸现场完成,造成通关效率低下。

②航空物流业的自身发展规律。第一阶段是自身配套货运业务发展阶段。主要是满足一家或是几家临空指向性强的大型产业项目运输需求和在满足旅客行李托运情况下,客机腹仓搭载快件或进行部分包机货运运输的简单货运业务。这阶段区域产业处于单一化发展阶段。第二阶段,航空物流与区域内多个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阶段,随着临空产业内部多个产业集群的形成,航空物流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更加协同发展。第三,国际航空物流中心阶段,随着货源区域的扩大,中转能力的增强,最终形成具有强大集货能力,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③当前推进航空物流产业的具体措施。一是完善国内货运航线网络。目前郑州市机场共有航班23条(其中国内航线4条,国际地区航线19条),UPS、Fed Ex、东航、南航等货运航空公司均已经入驻,基本形成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欧亚美的航线网络,依照省委省政府提出“货运为先,以货带客”的建设要求,笔者建议选择对郑州机场有重大支撑作用的航空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同是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大型货运航空公司在此设立基地,建立国内航空货运节点,不断提高郑州面向全国的航线网络覆盖率。

二是完善货运设施。加快郑州机场二期建设步伐,建成第二跑道及第二航站楼;在第一条跑道南侧建设高水平快件转运中心;分阶段扩建现有货运设施,满足货运发展需要;适时规划建设货运专用跑道,增加货站数量建设。

三是货运管理方式的改善。建议以政府立法的形式明确机场特许经营的具体做法,发挥机场的经营自主权。土地使用方面给予机场较大使用权,采取BOT的建设模式对货站的开发建设做统一的管理,由专营商在承租使用的机场土地建设专营权设施,在专营期满后,交予机场。

四是打造高效的多式联运网。一是进一步拓展卡车航班的范围。目前郑州已经开通直达北京、上海、天津、西安5个城市卡车航班,覆盖范围还比较小,需要进一步支持机场、货代公司等,进一步扩大卡车航班覆盖范围,形成价格优势,争取更多货源。二是依托跨境电子贸易试点和欧亚班列,大力推动空铁联运。目前,郑欧班列已经成功开通15班,覆盖欧洲12个国家32个城市,今年又新开通了莫斯科和阿拉木图两条线,并且,今年4月1号起,郑州与哈尔滨、长春、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武汉、西安、济南、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福州、广州、深圳、长沙等将近20个大中城市的高铁快递业务也将陆续开通。通过空铁联运,使得货物能够不断向内陆城市延伸,同时降低了航空与铁路的竞争,形成优势互补的联运联盟。

五是充分利用E贸易试点优势和电子平台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提升货物的通行效率。一是充分利用郑州作为首个跨境电子贸易试点的优势,完善E贸易运行政策。如:出口退税、进口免税试点政策,提高货物流通效率;二是完善电子口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便捷有效服务,以吸引国际大型电商、物流商的入驻。

总之,通过完善机场货运物流设施,采取适合郑州发展的货站管理方式,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同时提供优惠政策,拓展卡车航班服务范围,吸引大型快递企业和货代企业的入驻,形成完善的国内航线运输网络,推动航空物流业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2)以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金融等为主的航空运输保障业的起步阶段。

①以航空租赁为主的航空金融业。在中国,租赁是航空公司重要的飞机引进方式,据统计中国的民用客机有60%—80%是各航空公司利用融资租赁方式。然而目前航空港区还没有航空金融的相关项目,要推动航空产业的发展,必须引进航空金融。当前实验区应当首先完善保税功能,以降低航空租赁企业免缴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航空租赁企业的入驻。

②以吸引维修公司和人才储备为主的航空维修业。随着航空机队的快速增长,航空维修业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实验区的航空维修业还是一片空白。鉴于航空维修业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近期应当通过引进有势力的航空维修公司。要吸引维修公司,势必要努力将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维修基地在郑州有分点。另外,加强对行业院校的交流,储备专业化的航空维修人员。

③以引进大型航空公司为主的航空总部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东航、厦航等国内大型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设立基地,充分利用其国内航线网络优势,将国际航线与国内一线城市相连接,通过不断开发国内一线城市的客源市场,带动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的不断增加。

第三,临空指向性高科技产业。目前航空港已成规模的临空指向性制造业主要是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①以代工转型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a.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富士康科技电子公司。它的主营业务是电子产品OEM生产,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从本质上讲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目前还有10家电子信息类企业落户试验区或达成入驻意向。但是这些企业在郑州的业务仍集中在分装测试、生产制造等价值链低端环节。b.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一是随着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然而我国的电子产业多处于价值链低端,整体水平偏低;二是以富士康为首的电子信息产业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目前郑州市航空港主要依靠富士康的支撑,然而富士康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它的生产完全取决于美国苹果公司,这对富士康的未来及港区的未来非常不利;三是创新资源的储备不足,使得电子信息的前端研发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足,研发中心的数量和规模上难以与东部发达城市、甚至周边省会城市抗衡,此外,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成果,因为其是军事院校,难以实现成果转换。c.当前产业推进的措施。一是培育电子信息新型业态,物联网技术领域。一是导航领域。以北斗(河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项目为龙头,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的融合和联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二是大数据领域。紧抓全国大数据发展的机遇,注重招商这个领域的相关企业。它将带动郑州进入大数据时代,有利于极大提升郑州的软环境实力。

二是积极出台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加大电子信息产业公共要素的投入,及土地、税收、财政投入、政府采购、项目审批、投融资机制建设等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各方面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入。

总之,以试验区为中心,以重点企业为依托,扩大区域产业规模,加速配套企业集聚。进一步扩大移动终端产品的生产规模。围绕手机研发,通信终端、手机研发设计、通信软件等重点领域发展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联合,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完整的智能终端设备产业链。

②以引进项目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

a.生物医药产业的制约因素和挑战。目前试验区内医药企业有11家,多以兽药为主,科技实力薄弱,产业创新集聚和辐射能力不足。一是创新主体严重匮乏。目前在试验区的11家生物医药企业基本不具备创新能力;二是创新机制欠缺。试验区尚未建立系统化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输送机制。尽管郑州生物学院和郑州中医学院的生物医药专业实力很强,培育大量的生物医药人才,然而由于试验区对口企业较少、或是研发平台的匮乏,使得创新人才流失严重。三是资金运作模式不够成熟。由于生物医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因此对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的需求量大。由于试验区缺乏生物医药成熟资本运作机制,各级政府注重“短期效应”,加之风险投资的不足,使得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很是困难。b.生物医药产业的近期发展举措。依托郑州市机场资源优势、产业资源、政策资源优势,以郑州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为载体,积极吸引至少国内生物制药领军企业和医药服务外包机构,争取至少一家高校在实验区建立研究所、实验室、扶持培育一批生物医药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生物医药创业苗圃和孵化器,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初步建立生物制药,生物CRO创新环境。

(3)以金融和专业咨询企业为主的现代临空型生产性服务业

①发展现状。随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会为制造业提供强大支撑。目前实验区生产性服务中,金融数量机构较少,研发中心、会议中心、法律、会计、审计等资讯类和文化创意类几乎没有。会展方面只有一个中国(郑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②现阶段措施。作为生产活动的配套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在建设的初级就保持跟进。特别是金融机构和专业咨询企业的引进,需在现阶段就落实,以保障实验区内其他产业的推进。

(4)以酒店、餐饮、购物的升级为主导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

①发展现状。实验区内生活性服务业基础薄弱,周边有15家宾馆,其中9个为二星以下,四星以上只有两家;餐饮行业,中高饭店较少;现有两家医院;娱乐休闲项目多为洗浴中心等低端形态,这种形态不足以承接未来的大都市的发展,并且不利于高端人才的聚集。

②具体措施。实验区初期应重点发展中高端购物中心、酒店、餐饮,做基本保障,至少引入五家五星级酒店、两到三家四星级以下酒店,餐饮业引进要保证其高端性,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对集聚人气起到很强作用,有助于彰显临空经济的国际品质。

第二,成长期(2017—2020)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临空产业集群协同机制促进临空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在初期基础上,产业链实现纵横向延伸。横向延伸:向各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相关业务延伸;纵向延伸:向产业链附加值高的环节延伸。

(1)航空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

①以航空货运链延伸的航空物流业。实验区在有一定货源集聚力的机场上,建立以郑州为核心的航空货运网络,同时与国外航空公司合作为手段,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完成国内国际两大航线网络构建。引进冷链物流设施,建立专业冷链车队,深度发展物流产业高附加值的冷链物流环节。

②以成立本地航空维修企业为目标的航空维修业。在引入航空维修的基础上,考虑成立自己的航空维修基地。鉴于航空维修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可通过政企合作、政府独资的模式建立实验区本土维修企业。③以发展航空配餐和航材供应为主导的航空总部基地。

从航空产业链角度,纵观整个航空运输业发展脉络,拓展延伸航空运输服务业服务对象辐射范围。建立航空公司行政管理总部基地,发展航空配餐、航材供应等。④以发展航空器租赁为重点的航空金融业。

在原有航空租赁业务的发展基础上,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器租赁业务,推动航空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2)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

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做大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业同时,扶持重点新型电子元器件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健全自主技术创新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协调上下游发展,建立健全电子元器件配套体系,推动电子元件制造业从外商投资型向全球配套型转变。同时力争形成电子元器件自主创新体系。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在支持试验区内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吸引跨国生物医药机构入驻,支持大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积极申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培育并引进一批服务于不同消费群体的健康服务机构,打造中部医疗枢纽。

(3)现代临空型服务业产业集群。

①现代临空型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进一步通过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继续充实初期的业态,重点发展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文化创意中心。

②现代临空型生活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重点发展国际医院、健身俱乐部和文化教育产业,同时对初期发展的业态进行高端升级,以体现临空经济区产业的高端化。培育具有特色的生活性服务业以彰显实验区的活力、魅力、现代国际化门户形象。借鉴案例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利用中原文化优势和中国商贸业中心的优势,做好生活性服务业规划,积极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高端的现代商业休闲区、中原文化展示区。

第三,成熟期(2020—2024)基于良好的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完善,彻底实现产业由嵌入式向根植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创新机制的完善和创新环境的优化。

(1)航空产业集群的创新阶段。

①以提升和拓展服务领域为主的航空物流产业。航空物流产业将会就有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这个阶段,政府应积极推进内陆型自贸区建设,争取天空开放政策,打造洲际航空运输节点。随着该期重点行业向发展航材、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这几个领域延伸,从产业角度推动物流业向高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以拓宽服务范围和品质为主的航空维修业。随着航空维修业实力的增强,不仅服务本国的航空器,而且服务国外的航空器。同时航空产业链也会通过航空维修的链条引进来。

③以发展航空咨询和适航审定为主导的航空总部基地建设。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基础,通过产业升级和空降型产业培育方式重点扶持潜力产业发展,不断扩展实验区航空总部基地产业体系,发展航空咨询、适航审定等。

④以建立研发中心为主导的航空金融业。建议创建金融“孵化器”,打造金融超市,为企业融资,不断壮大航空金融业。

(2)临空高科技制造业集群创新阶段。

①以建立创新联盟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鼓励区内企业建立跨省市乃是跨国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开展标准化创新工作,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网络,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②以拓展服务范围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电器机械、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医药、汽车灯行业应用软件和电子政务应用软件,以及通信和消费电子嵌入式软件。推动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建立健全软件行业应用配套体系。

③以提升生活品味为主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完善生活性服务业产业链条。打造“时尚岛”、“文化城”、“学院城”等,构建集衣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高端生活服务业集群。

④以高端化、国际化为主导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做大做强已有优势业态的基础上,注重企业的高端化、国际化,根据市场的变化,丰富生产性服务业全产业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