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分析一些旅客的抱怨,可以发现,有些抱怨是提供主体自身原因造成的,有些是由于各个服务方的服务衔接不当而造成的。如果仅仅考量机场服务的某个环节或部门,而不从整个机场服务系统来考虑,机场服务质量的提升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因此,有必要研究机场服务系统,将机场全服务链的各个部门都纳入到机场服务中去,提升机场服务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与旅客对机场服务的整体感受相关的区域包括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停车场、候机楼等。旅客能否顺利进出机场,能否在不同候机楼之间快速转运,是机场旅客服务的第一个环节;旅客到达机场后,需要迅速找到停车场,支付合理的费用,快速到达和离开停车场,这是机场旅客服务的第二个环节;旅客进入候机楼后,能够便捷、高效地办理进出港手续,顺利乘机和离开,这是机场旅客服务的关键环节,也是进出港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节点。所有这些构成了机场旅客服务的整个系统,中间缺少哪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服务的中断,影响旅客服务的感受和体验。
为了给旅客在机场提供全服务产品的体验,需要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行政区划界限,互相配合,打造全服务产品。
首先,要建设快速进出机场的捷运系统,包括进出机场的地铁、快轨、公交车等运输工具,不仅要保证运输工具的多样化,也要保证乘坐不同时点进出港航班旅客的乘车需求,避免出现早班和晚班无车可坐的情况。因此,需要将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纳入市政交通规划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旅客进入机场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停车问题。机场要加强机场停车场的管理,在机场预留充足的车位供车辆停放,设置方便的进出通道,配备严密的安保设施,合理收费,保障旅客能够快速进入和离开机场。
紧接着旅客进入候机大厅,直接感受机场的进出港服务,办理值机、安检、登机口检查等手续,对于国际航班还要办理国际联检手续。这些手续有的是由机场管理机构提供的,有的是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公司)提供的,有的是由其他驻场单位(第三方地面代理)提供的,有些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但是,旅客不知道这些服务到底是由哪一家提供的,他们的总体感受是机场在给他们提供服务。可见,机场承担着服务提供方的角色,旅客对机场服务抱有很高的期待。
《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机场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运输机场的生产运营,维护运输机场的正常秩序,为航空运输企业、其他驻场单位、旅客和货主提供公平、公正、便捷的服务。机场管理机构与航空运输企业和其他驻场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在生产运营、机场管理过程中以及发生航班延误等情况时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机场服务目标的实现,不是机场管理机构一家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机场各个驻场单位的密切配合。既然机场被赋予了这些职责,那么,机场管理机构要与航空运输企业和其他驻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建立严格的进出机制、完善的服务标准并监督标准的执行情况。也就是说,机场管理机构在完成所负责区域管理和服务的前提下,还要统一协调和监督其他驻场单位的服务质量是否到位。需要强调的是,机场管理机构要特别重视交叉区域和“三不管”地带的服务主体,避免出现服务真空;同时,应特别注意特殊旅客和弱势群体旅客的服务,避免出现服务盲点,即为旅客提供品质稳定的、又不乏特色的服务。
机场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从机场服务系统的整体服务目标出发,以旅客为核心,通过建立系统服务质量标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增强与机场服务相关单位的协同效应,全面系统地提升机场服务链每个环节的服务质量,才能真正提高机场的整体服务水平。
几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对民航的挤压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9月28日,成渝高速铁路开通,49天后成渝航线停航;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开行,47天后郑西航线停航;2010年年底,作为身处高速铁路竞争前沿的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在全国170多个机场中倒数第二。曾经在欧洲、日本、韩国多次上演的“高铁把民航打下来”之大戏在中国大陆地区拉开了帷幕。2011年6月底,京沪高铁正式开通,中国民航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www.daowen.com)
随着2020年“四横四纵”高速铁路网络成型,高铁将在更大范围内与民航形成竞争。即使考虑了各种有利条件,来自高铁的竞争将使相当数量的国内航线上的票价降低、旅客流失。
笔者认为,中国民航迎接挑战有以下对策。
一是在宏观方面,民航必须坚持“控制运力增长”、“提高市场集中度”等对策。
从技术特征方面看,高速铁路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特别是在东部平原地区具有突出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保价值。随着高速铁路网不断成型,民航在高铁沿线市场份额相对下降是大势所趋。所以,民航必须坚持2008年以后实行的“控制运力增长”、“提高市场集中度”等措施,保障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匹配,如此才能为民航业迎接高铁挑战,实现行业“持续安全战略”创造必要政策环境。
二是在微观方面,民航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对策。
短期来看,民航应适当减少高铁沿线航班,增加“漂洋过海”、“上山下乡”航班。中国高铁线路多位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民航黄金航线的所在地。为应对高铁竞争,民航的短期应对策略必须是“漂洋过海”、“上山下乡”,即在高铁难以抵达的航线上开辟市场。
长期来看,民航应致力于外部收益内部化,通过大力推进“空铁联运”等方式实现与高速铁路的共赢。但由于现行体制原因,国内各城市的铁路、公路、民航、地铁和水运系统缺乏综合协调,难以优化资源。因此,根据现有实践,该策略还需要很多工作才能逐步显现效果。
中国高铁的出现和扩张改变了中国民航的发展环境。对中国民航而言,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这种外界竞争可以使中国民航改变很多原本难以改变的观念和做法,并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