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航空大都市的基本观点和建议

航空大都市的基本观点和建议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缝隙对接,有助于实现航空城和航空大都市之间的协同效应。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以来,其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和中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整个区域要采用最高质的设计和建设标准。作为国家定位的三大国际航空枢纽,广州极具打造航空大都市的基础条件。

航空大都市的基本观点和建议

(一)明确目标

2015年7月,航空港实验区获批内陆首个人民币创新试点;全面实施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多证联办”的“政务超市”审批服务模式;建立起协同创新机制与实用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正在快速形成。

实验区未来目标明确:到2020年,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基本建成国际商都核心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航空都市。

(一)观点:规划设计要有灵活框架

应对挑战,首先要求以航空大都市战略作为基石,去制定一个新的发展战略。卡萨达说,他对规划方案中99%的内容都表示认同。但是,规划设计不应该一成不变,应该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框架方案。在他看来,一个灵活的方案,更利于去改变。因为,投资者不断在变,他们的需求也在变。一个灵活的框架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应用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发展。决策者也需要一个非常快速敏捷的思维提供这种服务。交通无缝对接很重要。卡萨达说,他非常欣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五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可以使整个区域基本上连通起来。但在这个区域里,高铁和城际规划与机场并不是无缝衔接的。他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从世界范围内看,发展不错的航空都市,大多都实现了高铁、轻轨航运各种交通无缝对接。无缝隙对接,有助于实现航空城和航空大都市之间的协同效应。最开始,航空城服务机场客运货运,这些服务又促进了周边区域会议、娱乐、购物中心的发展。这些业务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航空城的客流量和货物量的增长。

(二)挑战:无力承担任何决策失误

卡萨达认为,目前,郑州和河南正处于产业发展十字路口。现阶段的所有决策都会影响到以后几十年郑州和河南的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竞争力就业机会、城市繁荣相关方面。因此,在这个阶段,政府无力承受任何的错误,也将经受各种严峻的挑战:(1)能否持续从传统的采矿业、制造业、旅游业向高科技产业和其他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型?(2)现在就要考察财务金融以及市场营销等服务业,是否可以在未来几十年里,使得郑州乃至河南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3)在未来,郑州和河南的领导们是否能保证在所有层级,比如低层次劳动就业和高层次就业的机会一样增多,是否能实现预定增长的目标?(4)在郑州机场周边发展物流业或者工商业,是否能够充满吸引力?

(三)发展

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决定旅客是否投资挑战背后,更重要的是,航空大都市在建设中能否吸引来投资。吸引投资的关键在于,世界各地的旅客来到郑州机场时,他们的第一印象和离开机场时的最后印象是怎样的。这个印象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相关,决定了他们是否会在这里投资。而第一和最后印象,都来自于机场以及机场周边的实验区和与之相关的道路交通,这也是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区域规划的重中之重。机场、航空港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业配套等交织在一起,决定了郑州和河南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决定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能否成功。

随着越来越多的航空相关产业在航空城内集聚,以及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航空大都市(英文名为Aerotropolis)——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应运而生。传统的都市区是由一个核心城区和它周边的郊区构成,航空大都市的发展则是在以机场为核心,半径20英里(30公里)范围内,由航空城以及沿该廊道的航空关联产业集群、住宅开发项目等共同构成。阿姆斯特丹、德克萨斯州的拉斯科林纳斯以及韩国的松岛新城等诸多航空城,都是在城市边缘地带打造航空大都市的典范。

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以来,其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和中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统计显示,2015年,航空港实验区地区生产总值是2010年的6倍,年均增长4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11倍,年均增长61.4%;外贸进出口总额是2010年的3480倍,年均增长410%,约占全省的65.2%以上。2016年一季度,各项指标也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

在航空经济带动下,实验区现在已发展了智能终端(手机)产业集群与精密机械、航空物流、大宗商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五个产业集群,共建成八大产业集群。而港区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高端商住小区、教育医疗餐饮住宿、商业消费、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一位来此工作的美国专家一再表示,将来要在实验区买别墅养老

(四)建议

在卡萨达长达450页的报告当中,提出了33条具体建议,其中几项建议如下:

1.要有一张大学校园样的脸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个非常成功的有钱人。我曾经问他,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他的答案很简单,“我向来都打造精品。”

因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整个区域要采用最高质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尽管整个区域是产业区和物流聚集区,但是不能设计成传统工业和仓储区域的模样,而应该看上去是个大学校园或商业园区。

2.要有单独的项目管理机构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项目,比4个曼哈顿还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项目管理机构来进行推进,可能很难成功,最终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包袱。(www.daowen.com)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对整个项目进行一个过程管理和优先级别的管理,需要一个非常有计划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最初的目标。

3.给航空港一个好记的名字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名字过于冗长,不利于传播。“大约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读明白。”

他建议采取ZAEZ的缩写,并将其作为品牌推广。而且这个ZAEZ有几种解释,可以是郑州机场经济区,也可以代表我们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缩写。

2014年3月26日,由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白云区委、区政府承办的“航空大都市经济高峰论坛”拉开帷幕,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共聚一堂,共商航空大都市创新发展大计。

作为国家定位的三大国际航空枢纽,广州极具打造航空大都市的基础条件。而白云区恰处于机场通往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人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地理空间广阔,正是广州寻找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动力的最佳地域。航空大都市核心区,不应只是白云新猜想,更是白云新未来。

4.瞄准航空大都市核心区

航空大都市并不是简单重塑和提升中心城区,而是在机场周边形成新的功能强大的都市空间,并与中心城区良性互动。白云区南端紧邻中心城区,北端坐落白云国际机场,是发展航空大都市的核心区域。

传统观念认为,机场仅是服务于城市和区域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功能单一。旧白云机场周边所呈现的城市形态,正是这一传统观念的产物。

新世纪以来,这一观念被逐渐改变。社会学家马克·古迪诺尔说:“我不能说机场就是城市,但机场作为新的城市中心,确实履行了历史上城市中心商业区的重要功能。城市的机场,正升华为机场的城市,航空大都市理念应时而生。

但是,航空大都市不能凭空而来,它必须依托国际航空枢纽而生。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博士表示,航空大都市以国际化大型枢纽机场的核心,依靠通达的全球航空网络与世界各国相连,汇聚各国优势资源要素,成为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节点。

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快速崛起,让广州具备了发展航空大都市的基础。

2014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5478万人次,全国排名第2位,全球排名第11位;货邮吞吐量145.7万吨,全国排名第2位,全球排名第19位。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着力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而在“一带一路”规划中,重点提及“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综观世界已经成形的航空大都市,并不是简单重塑和提升中心城区,而是在机场周边形成新的功能强大的都市空间,并与中心城区良性互动。

白云区南端紧邻中心城区,北端坐落白云国际机场,是机场通往中心城区的必经之地,人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正是发展航空大都市的核心区。

2013年,广州空港经济区规划公布,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其中239平方公里位于白云区,200平方公里位于花都区,定位为“全球综合航空枢纽、亚洲物流集散中心之一”。

不过,上述规划由于管控面积过大,并未形成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集聚。未来,白云区有必要以打造航空大都市核心区为目标,制定切实管用的发展战略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