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不仅赢得了县域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其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体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梁八柱”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脱贫攻坚政策“组合拳”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与贫困村及贫困户内在脱贫需求相结合的治理结构安排的运行成效。
其一,兰考脱贫摘帽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围绕着如何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意义,如何准确把握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实质,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贫困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多次亲临脱贫攻坚一线与干部群众共商脱贫大计,这些重要的论述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全面系统的论述体系。兰考脱贫摘帽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解决了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要深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提升政治站位;要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把工作的重心放到脱贫攻坚上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科学认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和实质,结合地方实际准确把握制约当地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瓶颈因素;要看到脱贫攻坚与其他各领域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提升县域治理各领域的能力。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要坚持因地制宜的观点,将中央、省一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做到“六个精准”,借助“五个一批”的分类施策办法,切实解决好“四个问题”。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减贫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将政策支持和外部发展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减贫成果,提升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观愿望和内在动力。这些思想对于打赢县域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兰考县的成功脱贫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科学性和指导性的生动体现。
其二,兰考脱贫摘帽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兰考实现了成功脱贫摘帽,三年间,兰考累计7万余人脱贫,其中2014年实现脱贫5063户19360人;2015年实现脱贫10843户37556人;2016年实现脱贫5310户12675人。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减贫,堪称“中国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在于中国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即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近代中国社会陷入空前危机、民族危亡的时刻,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国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从实践层面来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扶贫开发领导格局,各贫困县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精会神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全党全国全社会高度动员,密集行动,在资源保障、人力保障、政策保障、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均形成了有力支持。我们看到,脱贫攻坚战在中国国家治理领域中无疑是重要的板块。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成为政治注意力、公众注意力高度密集、资源高度密集的领域,同时也是各项改革创新举措高度密集的领域。这些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领域的改革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有利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县域脱贫攻坚领域还贡献出众多的中国奇迹,如在贫困识别领域中,国际通行的贫困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家计调查和参与式财富评估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识别办法),识别精度都不到65%,而以兰考为代表的中国县域贫困治理的识别精度超过了98%。这一奇迹,无疑得益于新时代中国国家贫困治理领域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得益于加强驻村工作队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应当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为解决众多国际减贫与发展领域的难点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出了中国智慧。(www.daowen.com)
其三,兰考脱贫摘帽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梁八柱”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脱贫攻坚政策“组合拳”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与贫困村及贫困户内在脱贫需求相结合治理结构安排的运行成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提出,在中国乃至世界减贫史上堪称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在减贫研究领域内,知识界广有共识的是,贫困问题的成因具有多维性,即贫困问题不能简单理解为物质生活的匮乏状态,而是要看到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面临多个维度的匮乏、脆弱性和权能缺失状态,包括生计、人力资本、政治权力等方面。同时,在社区和个体层面,致贫因素的组合每每不同,因而有效的贫困治理需要增进政策供给对于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的回应能力。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成功的经验并不多,主要体现在局部地区或特定的反贫困干预项目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贫困治理领域的体系化改革和能力建设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经历着密集的调整与优化,在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过程中,中央层面各部委密集出台“一揽子”政策举措,密集推进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为各地结合地方减贫与发展实际,谋划脱贫攻坚的思路和路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围绕着增进政策供给对于政策需求的有效响应能力,中国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通过实施“四到县”的改革,将决策重心和资源配置重心下沉到县及县以下层级,同时扩大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在减贫与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确保了政策供给的有效性和回应性。兰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了项目安排权限下放到村、资金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的改革思路,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避免了政策资源的错配,将各项扶持政策与贫困人口的发展意愿和自身优势更好衔接,形成了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