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扶贫:政策工具箱日益丰富

金融扶贫:政策工具箱日益丰富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容否认的是,既往的金融扶贫实践相对比较分散,模式较为单一,运行成本较高,难以适应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农村减贫与发展的形势变动,金融扶贫的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各主要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了“一揽子”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政策,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

金融扶贫:政策工具箱日益丰富

金融扶贫指的是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生计,改善发展条件。这种模式有效地发挥了金融杠杆的作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扶贫模式,将生活式扶贫转变为生产式扶贫,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资本式扶贫,将对外争取单一式扶贫转变为对外争取和自力更生共建式扶贫。在中国国家贫困治理体系中,金融扶贫是行业扶贫的重要板块,对于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具有支撑性的意义。

金融扶贫在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社区、贫困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建设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迅速补齐各类短板因素,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发展不充分的状况方面,金融扶贫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回望改革以来贫困治理走过的近40年历程,金融扶贫始终是重要的板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否认的是,既往的金融扶贫实践相对比较分散,模式较为单一,运行成本较高,难以适应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2014年“建档立卡”数据显示,全国仍有7000多万名贫困人口,确保在2020年实现现行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以来,扶贫工作越往纵深推进,面临的挑战就越大,所需的资源量就越多。因此,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资源十分有限。实施金融扶贫,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为脱贫攻坚事业筹措资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渐增长,但就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来讲,资源总量依然十分有限,如何有效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动员市场力量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是赢得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金融是农业经济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在促进扶贫开发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性意义。改革之初,以金融服务支持农业发展已经纳入中央层面的考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扶贫信贷和财政扶贫资金共同构成了中国扶贫开发的投融资机制。随着中国农村减贫与发展的形势变动,金融扶贫的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各主要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了“一揽子”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政策,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创新,不仅为脱贫攻坚战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新时代“金融下乡”积累了宝贵经验。(www.daowen.com)

从农村减贫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新时期700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超过四成的贫困农户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可以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脱贫,而制约性的因素之一便是资金匮乏,根据“建档立卡”数据的分析,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和扶持就业解决脱贫问题的人口中,有超过半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资金”。小农经济是“低水平均衡”的状态,仅仅依靠农户家庭积累,很难实现传统农业的改造,特别是对于贫困农户来说,这种情形尤为突出。因此,加大对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是助力其发展家庭经济,摆脱贫困面貌的重要手段。扶产业才是扶根本,通过发展生产和扶持就业解决3000万人的脱贫问题,需要缜密地谋划、扎实地推进。从现实来看,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分散的农户经营依然是主要的农业经济形态。新时期,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置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认识,如何解决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外部市场之间的联结难题,是产业扶贫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农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户发展生产方面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技术匮乏、资本匮乏的问题,在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多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凸显。因此,产业扶贫的治理单元,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治理单元不能简单置于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农户与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关联,是新时期开展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基本思路。这就意味着需要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为农业产业发展特别是农户发展生产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下,大规模的金融行为并不多见,实际上也无必要,在地缘和血缘的网络中,农户之间互惠行为性质的民间自发借贷,基本就能够满足生产生活之需。但在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金融需求。从农户层面来看,采用新式生产技术,调整农业经营结构,购置必要的生产资料,仅靠家庭积累往往难以实现。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乃至资金流的周期,往往都会衍生出金融需求。换句话来说,如果得不到金融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进程将会大大受阻甚至根本就难以发生。其二,产业扶贫过程中,涉及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产业扶贫的模式安排,与各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具有一致性。20世纪90年代,产业扶贫的概念未明确提出,扶持生产主要指的是发展家庭副业,以庭院经济的形式,促进贫困农户家庭经济的多元性生长,进而增强贫困家庭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期间,产业扶贫逐渐成为政府专项扶贫的工作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户参与市场。新时期以来,产业扶贫的内涵不断丰富,需要置于改造传统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布局地方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对地方经济和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带动能力。同时,农业产业是弱质产业,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较低,唯有建立有效的支撑体系,才能增强产业的发展韧性。这就意味着,新时期产业扶贫工作领域,衍生出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求。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说,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投入,除了引入工商业资金,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之外,仍需要得到金融产品的支持和助力。从各类农业产业市场主体的角度来说,其经营活动往往面临着资金的约束。从农户的角度来说,对金融的需求也将随着产业的发展而趋于旺盛。如何有效地满足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需求,通过金融支持产业、产业带动农户的方式,以及提供直接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是金融扶贫的基本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