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着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以改造世界的基本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存在,从而自觉主动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内在本质力量和创造力去面对和解决自己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在脱贫攻坚的战略决胜阶段,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创新“干部下乡”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根本动力
回顾兰考的脱贫攻坚历程,激发人的主体性,特别是激发推动事业前行的关键群体——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是脱贫攻坚改革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兰考通过创新队伍建设机制,解决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动力。
一是建立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社区)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系2—3个贫困村(社区),定期到所联系村(社区)走访贫困户、召开群众座谈会、研究脱贫政策,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求县级领导干部每周至少在所联系村(社区)内住宿一晚,并认真记好扶贫工作笔记,拍照入档。
二是完善县直单位分包贫困村制度。每周要召开会议,听取本单位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汇报,研究驻村扶贫工作。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多进村入户,每个月至少到帮扶村走访调研一天,对所帮扶村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该提供资金的提供资金,该提供项目的提供项目,既要做好分工协作,又要做好一对一帮扶,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建立健全驻村工作制度。一方面,因村派人,发挥资源优势。兰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因村派人,不仅实现驻村工作队的全覆盖,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优势。兰考针对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分别派驻了驻村工作队。2015年,兰考在全县范围内抽调345名后备干部组成115个驻村工作队,派驻到115个贫困村,实现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工作全覆盖。此外,2016年,兰考又从各乡镇抽调335名优秀干部入驻非贫困村,担任包村干部,确保非贫困村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另一方面,分类派驻驻村工作队。在向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村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主要问题等配置不同的工作队员,充分发挥不同工作队的资源优势。派驻贫困村的人员主要由从县级各部门抽调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的后备干部组成,派驻非贫困村的人员主要由从乡镇各级抽调的优秀干部组成。在稳定脱贫奔小康阶段,兰考县开展了以“支部连支部,加快奔小康”为主题的派驻工作,进一步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稳固提升脱贫成效,加快奔小康步伐。
2.创新能力建设机制,克服扶贫干部的本领恐慌(www.daowen.com)
其一,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贫困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现阶段,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决胜阶段,现有4000多万名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兰考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将现阶段的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同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促进脱贫攻坚队伍思想认识的提高,让党员干部认识到兰考脱贫攻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对于兰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从县级领导到基层干部,对脱贫攻坚的认识均有了极大提高。县级干部以全文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相关文件精神为主,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集中讨论研判,加强对脱贫攻坚战略、脱贫攻坚政策、脱贫攻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基层干部和其他帮扶主体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提高对脱贫攻坚的认识,以此帮助提高脱贫攻坚队伍的思想认识。
其二,重点加强脱贫攻坚队伍的作风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概括。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是保持党的青春活力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动力,增强脱贫攻坚队伍的战斗能力要把作风建设作为根本出发点。兰考县委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大熔炉”,使之成为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成效的有效平台。县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每周在联系的贫困村工作一天、住宿一晚,做好脱贫攻坚抓落实谋突破的先行者,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督促作用。乡镇干部、驻村干部坚持“五天四夜”,解决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此外,兰考县委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三联三全”活动,组织53名县级干部、567名科级干部和3000多名机关在职党员开展联系帮扶,实现对150个重点项目、115个贫困村和5729户贫困户的联系帮扶全覆盖。
最后,增强脱贫攻坚队伍的工作能力。一是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兰考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核心工作,出台了《村“两委”干部管理办法》《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关于实行党员分类管理、评分定级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基层干部管理。持续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明确驻村工作队“不转化不撤离、不晋级不脱钩”,推动软弱涣散村转化升级。此外,开展支部连支部活动,在全县开展“支部连支部、加快奔小康”活动,组织45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454个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巩固成果,促进稳定脱贫奔小康。二是全面提升脱贫攻坚队伍的能力。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兰考讲堂”、专题培训班、微信推送等措施,深入宣传扶贫政策措施,提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责任意识和政策水平。此外,对全县454名村党支部书记开展集中轮训,切实提高他们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党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3.提振贫困群众信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可见,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贫困人群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贫困人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至关重要。围绕扶贫先扶志,兰考县主要从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着手,增强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愿望与信心。
一是通过宣传教育营造脱贫攻坚氛围。乡镇(街道)层面主要利用宣传牌及村内广播等方式做好扶贫政策宣传,提高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县委宣传部主要通过《今日兰考》、《兰考手机报》、兰考电视台等宣传报道全县脱贫攻坚的内容,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此外,县文广新局依托文化大院、文化广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扶贫政策。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贫困人群对脱贫攻坚的认识,增强了信心。二是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提振贫困人口信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电力保障、安全饮水、道路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力,激发贫困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条件。2016年1月,兰考县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根据“五不五有”(不能住危房,要有大门和围墙;不能没门窗,要有玻璃和纱窗;不能没家具,要有床柜和桌椅;不能没家电,要有有线电视和电扇;不能脏和乱,环境要有大改变)和“五净一规范”(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院内摆放规范)的要求,各乡镇(街道)、包村干部、帮扶单位、工作队帮助贫困户改造危房、整修大门、修建围墙、安装玻璃和纱窗、购置床柜桌椅、购置家电、安装有线电视、改造老化线路、整理院落、赠送被褥以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切实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提振了脱贫信息,激发了内生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