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政策服务的精细化供给?

如何实现政策服务的精细化供给?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需求导向,指的是一切政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回应贫困人口的减贫与发展需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求导向”首先需要解决政绩观的问题,“精准扶贫”固然有指标层面的要求和时间节点的要求,但“精准扶贫”的要义在于通过改善政策供给方式,促进扶贫开发政策对于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的有效回应,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社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成长。

如何实现政策服务的精细化供给?

所谓需求导向,指的是一切政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回应贫困人口的减贫与发展需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求导向”首先需要解决政绩观的问题,“精准扶贫”固然有指标层面的要求和时间节点的要求,但“精准扶贫”的要义在于通过改善政策供给方式,促进扶贫开发政策对于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的有效回应,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社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衡量各项政策、各项工作,就能够摆脱将贫困治理偏狭地理解成指标管理,[10]真正回归“精准扶贫”的本意。更具体地说,“需求导向”还意味着让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产业的选择能够体现地方实际和贫困人口的发展意愿,避免以行政思维替代减贫与发展内在逻辑的扭曲政绩观。

兰考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人民观点,一切从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群众路线贯穿于县域精准扶贫政策体系设计与优化的始终。以兰考推动畜牧业经济和林业经济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产业扶贫政策为例,兰考县选择了鸡、鸭、牛、羊、驴以及瓜果、蔬菜食用菌、水产、经济林十个扶贫产业作为抓手。之所以确定这十个产业,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老百姓的发展意愿来看,这些产业项目都是兰考百姓传统经营、相对熟悉的,通过典型示范,老百姓的发展热情很高。在一些乡镇和贫困村,一些产业原本就已经形成了一定基础,问题在于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不稳定等因素制约影响产业的发展。二是这些产业在兰考发展比较有潜力,市场需求稳定且比较旺盛。基于此,兰考确定了产业扶持的重点,着力通过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因素,并综合运用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技术培训等政策工具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为了促使产业扶贫政策更好响应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需求,兰考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大胆创新,在国家“四到县”要求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先拨付、后报账,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督”的资金分配运行机制,2015年兰考县将1150万元到户增收资金、4600万元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资金、2000万元支持肉鸭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全部下拨到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运用“四议两公开”的方法,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调配使用,自主决定实施项目。通过扶贫资金使用机制的改革,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等安排”到“拿主意”的转变。改革之前,县里等省里安排,乡、村等县里安排;现在,县、乡、村都要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没主意,即便“等来”资金,也会成“烫手山芋”。二是从“空管道”到“真滴灌”的转变。派驻工作队,只解决了铺设“管道”问题。给每个贫困村都分配资金,就如同给这个“管道”中注入了活水,让“滴灌”真正能够实现。三是从“与己无关”到“以我为主”的转变。资金到乡、村,乡、村由原来的被动承接转变为主动运作;项目到农户,农户自己有了项目选择权,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四是从“业主”到“监理”的转变。扶贫资金新的分配使用机制理顺了扶贫资金管理关系,把业务部门从分资金、干项目、“当业主”的传统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到资金项目监管上。[11](www.daowen.com)

这些政策体系形成的方法以及配套改革的设计,都体现了鲜明的“需求导向”,体现了“扶真贫、真扶贫”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实践效果来看,各项政策不仅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更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认同和拥护。

表4-2 兰考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覆盖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