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规划统领: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治理总体布局

规划统领: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治理总体布局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兰考的产业体系安排,生动体现了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实现了强县与富民的统一,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的统一。兰考以产业体系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规划布局,有效破解了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的命题,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兰考在谋划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城镇化对脱贫攻坚促进作用的发挥。

规划统领: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治理总体布局

兰考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时体现在将脱贫攻坚视为第一位的民生工程和各项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将脱贫攻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突出位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都是围绕着“稳定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来布局谋篇的。

具体体现在以脱贫攻坚统揽产业体系布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安排等方面。

1.产业体系促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在新时期的脱贫攻坚战中,依然是最为主要的帮扶手段。扶产业才是扶根本,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人力资本提升,促使其能够参与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收益,是助推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手段。同时还应看到,产业体系的建设同时关乎县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新时代按照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发展机遇,从而实现县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是县域内生动力建设的核心命题。兰考的产业体系安排,生动体现了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围绕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通过产业带动的方式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另一方面,贫困农村地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潜在的生产要素得以激活,结合技术创新的手段,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和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体而言,兰考的产业体系布局遵循三个方面的准则:一是坚持产业发展要能够带动贫困人口有效参与,促进其脱贫增收;二是产业体系安排要能够契合地方特色优势资源禀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三是产业体系发展要符合产业体系优化与完善的一般规律,补齐制约产业提质增效的短板。由此实现了强县与富民的统一,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的统一。

具体来说,兰考在深入研判经济形势和深耕地方特色资源、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摒弃盲目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道路,确立了家居制造、食品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3个主导产业,坚持招大引强,突出龙头带动,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体系。经过不懈努力与探索,逐渐形成了城乡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特别是在产业链条的空间布局上,形成城乡统筹的体系化安排。在城区的产业集聚区,主要以强县和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就业为目的,重点打造了以恒大家居联盟产业园为龙头的品牌家居和以正大、禾丰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两个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引进格林美、富士康、光大等行业龙头企业,为增强县域综合实力打下坚实基础。在乡镇,主要以带动40—60岁年龄人群就业为目的,按照“一乡一业”或“多乡连片一业”的原则,积极引进主导产业配套企业,建设6个乡镇产业园区,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在农村,主要以带动60岁以上年龄人群和闲散劳动力就业为目的,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领、畜牧规模养殖支撑、饲草种植配套“三位一体”的畜牧产业化,同时大力发展群创产业,培育了堌阳镇范场、南彰镇周庄、红庙镇青龙岗等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吸纳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7]调研中,我们发现各贫困村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特别是已经逐渐吸引外出务工人口回流,通过配套的技术培训,许多贫困户进入县城和乡镇务工,留守人口借助农村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普惠金融政策、产业扶贫政策等多重利好,发展家庭生产,拓展收入来源,实现了稳定脱贫。

兰考以产业体系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规划布局,有效破解了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的命题,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产业体系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对贫困人口发展生产的带动效应显著,注重通过制度改革强化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产业扶贫的益贫性问题。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仅贫困人口增收效应明显,而且县域产业链条更加完整,竞争力稳步提升,真正实现了“强县与富民”的统一。

2.城镇化带动脱贫攻坚(www.daowen.com)

在县域脱贫攻坚过程中,城镇化对于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县域的范围讲城镇化,主要包括三个体系,即县城、中心乡镇和一般乡镇。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与产业体系的空间结构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城镇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延伸,同时对于产业发展也会有促进作用。县域内城镇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方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合理的产业布局与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共同作用于县域可持续发展内生动能的成长。兰考的城镇化,体现了“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和“把城镇与乡村贯通起来”的理念与要求,中心城区产业聚集区布局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乡镇主要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安排配套产业,并着力补齐乡镇基础设施短板,发挥其更好连接城市与农村,促使乡镇发挥连接区域市场、全国市场,贯通城乡的作用。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同步发展,使农村贫困社区的各类生产要素得以在市场机制的配置下,提升效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城镇发展带来的非农就业,为贫困人口特别是中年农村留守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收入。

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农业现代化促进外出劳动力回流,开启了中国小城镇建设的第二波,对接这些契机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毫无疑问,城镇化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振内需的重要方式,但不恰当的城镇化,往往成为矛盾积聚的过程。新时期国家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过程应当契合人的发展、人的需求实现,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不能以行政意志简单替代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县域范围来看,随着近年来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三产融合的深度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契机。随着县域经济的变动,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就业创业,家庭经济、家庭生活的代际分工更趋合理,就地就近的城镇化不仅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也为破解“三留守”等农村问题提供了机遇。小城镇作为各种人才、资源、技术、物流的聚集地,是农村生产市场与区域、全国消费市场对接的重要节点,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各类政策、资源进入农村的重要节点,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对农村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的带动能力的高低。

兰考在谋划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城镇化对脱贫攻坚促进作用的发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中心镇为重点,以一般乡镇为支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8]县域城镇化体系与县域产业体系发展的经济规律高度契合,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力地促进了产业体系对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经过不懈努力,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环境,吸纳了大量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安家落户,同时也为农村留守人员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心镇建设,突出服务配套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服务农村分散种养殖业发展,为贫困农户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从现实来看,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特别是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的现象较为突出,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还应看到,农村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为滞后,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突出短板。补齐短板,有利于更好保障贫困人口的权益和福祉,有利于实现稳定脱贫,有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同时还应看到,公共服务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直接回应老百姓生活的实际困难,是重大的民心事业,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初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回应百姓的民生关切,有利于增进贫困群众对党的政策的认同,巩固执政之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现行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也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做出的科学判断,体现了脱贫攻坚作为民生之举、民心之举的战略意义。

从县域范围来看,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心城区聚集,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着对贫困群体需求的有效回应。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于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精准扶贫”过程中要解决好四个问题,在回答“怎么扶”的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五个一批”的减贫战略,其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和异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等几项内容,都涉及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的要求。兰考县着力推进兜底保障式扶贫工作,特别是重视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的工作。三年脱贫攻坚期间,教育、医疗卫生的公共服务短板快速补齐,基层教育、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因学致贫的问题,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兜底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特殊困难群体的供养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