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夯实基层组织,增强农村党组织服务扶贫能力

夯实基层组织,增强农村党组织服务扶贫能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步工作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因素不同,有的是因为农村精英流失,有的是因为基层党组织人员能力弱化,有的是“富人治村”带来的“私人治理”。兰考县为实现整顿弱化涣散基层党组织行动效果的最大化,构建了标准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和问责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体系。同时,将整顿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范围。

在城乡构造剧烈变迁过程中,城乡之间的流动性显著加强,大量农村年富力强、知识素养高的精英群体向城市流动,知识界称这一现象为乡村的过疏化、空心化。这种现实对农村党组织建设带来了多方面挑战,体现为党组织薄弱涣散、党员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弱化等问题。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党组织处于核心地位,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涉及大量的群众工作,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村民共同奋斗脱贫致富的精神和能力,恰恰是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恰如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强调的:“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证。如何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这是农村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得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的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3]为此,兰考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突出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提升党员干部能力作为农村以党建促脱贫的主要抓手。

1.整顿软弱涣散村,建强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社区党组织是统领农村各项事业的战斗堡垒,特别是在贫困村,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着中央及各级政府扶贫政策举措能否落地。为解决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兰考县构建了党员互助和党组织协同的立体网络,通过向存在组织软弱涣散情况的贫困村派遣整顿队伍的方式,重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1)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精准识别。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的理念与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从而找出致贫原因,也可以应用在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识别中,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找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和问题的党组织,结合村情,分析导致该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影响因素。对此,兰考县采用分类定级方式,按照“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的标准,结合分类定级具体指标,明确方法步骤,严格评定程序,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客观公正地进行分类定级,结合分类定级情况,每年按10%的比例倒排一批后进村,这10%的后进村作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对象。

(2)“六步工作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精准识别出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基础上,根据村情,制定了“六步工作法”,即选派整建队伍、吃透村情民意、联合会诊定案、开展集中整顿、评估验收问责、建立持续机制。

第一,选派整建队伍。选派整建队伍主要是针对以往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入村帮扶农村党建效果不佳的一种改进机制。第一书记制度设计是为了改变农村基层领导力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一书记扶贫政策目标是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试图通过注入领导力加强农村反贫困治理的政策举措。”[4]同时,选派驻村工作队,工作队一般由2—3名人员构成,队长由县直单位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科级干部担任,并兼任派驻村第一书记,队员由科级后备干部或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对于一些问题复杂、整顿难度较大的村,所在乡镇还要选派一名班子成员进入工作队。此外,兰考在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建立了“支部连支部”模式:其一,关键在于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发挥,调整驻村工作队员,坚持“应调则调、选优配强”原则,优化驻村工作力量;其二,明确驻村工作制度,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工作时间,做好评估验收工作;其三,严格请假、工作报告制度;其四,加强驻村工作保障,严格落实驻村工作补助和专项工作经费的发放。

第二,吃透村情民意。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固本培元工作,最终落脚点在于建设具有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的基层党组织,因此,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需要了解精准扶贫背景下村民对农村党组织的基本需求。整顿工作队入村后,通过走访调查,掌握村情民意,并通过绘制“村情五图”即“两委”班子结构图、党员队伍状况图、基础设施平面图、经济发展现状图、贫困家庭状况图的方式,实现了信息在村民、工作队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对称共享。同时,在村情民意调研的过程中,通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实现工作队与村民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了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和整顿政策的知晓率,唤醒了村民的权利意识,有利于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有效监督。

第三,联合会诊定案。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因素不同,有的是因为农村精英流失,有的是因为基层党组织人员能力弱化,有的是“富人治村”带来的“私人治理”。为此,工作队在前期开展村情民意调查的基础上,对于整顿难度较小的基层党组织,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的指导下制定整顿措施进行整顿;对于问题复杂、整顿难度较大的整顿对象,工作队首先向兰考县委组织部提出“会诊”申请,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纪检、民政、土地、农业、信访、计生等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召开现场会诊会,共同商议整顿措施,制定整顿方案。

第四,开展集中整顿。工作队围绕治弱、治乱、治穷三种情况,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建立有问题、有措施、有责任人、有完成期限的工作台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情况汇报工作制度,工作队每周向乡镇党委报告整顿工作开展情况,兰考县委组织部每月召开一次整顿工作汇报会,听取16个乡镇(街道)党委和45个驻村工作队队长有关整顿情况的汇报。同时,为防止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政策整体性效用的递减,兰考县强化了对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暗访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乡镇党委和工作队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行监督。

第五,评估验收问责。兰考县为实现整顿弱化涣散基层党组织行动效果的最大化,构建了标准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和问责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体系。按照村级组织申请、乡镇党委审核、组织部门验收的程序,对工作队的整顿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认为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问题得到解决,符合整顿退出标准的,认定整顿任务完成,工作队可以撤回;对于评估验收不合格的,工作队派出单位调整工作队员后继续驻村整顿。同时,将整顿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范围。对于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于搞形式、走过场、达不到目标要求的,进行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进行问责。

第六,建立持续机制。为实现整顿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兰考县构建了“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在工作队撤离后,基层党组织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肩负起引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历史重担。“监督是一种直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通过它能够获得更多、更为准确的关于代理人行为和业绩表现的信息,从而可以提高业绩评价的准确性,优化组织显性激励的整体效果。”[5]

2.再树“四面红旗”,激发村干部干事热情

兰考县结合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赋予了焦裕禄同志树立“四面红旗”激发干部群众干劲的做法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评选精准扶贫新时期的“四面红旗”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正向激励。2016年,兰考县参照焦裕禄当年树立的“四面红旗村”做法,评选了“脱贫攻坚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和“美丽村庄红旗村”,按照乡镇(街道)分类推荐、联合评审组评选、县委常委会确定、评选结果公示的程序,开展了两批红旗村评选活动,分别评选出29个和40个红旗村。对获得红旗村称号的基层组织干部给予物质奖励,每评上一面“红旗”,所在村的支部书记工作报酬在每月1500元的基础上上调500元,其他村干部在1200元、900元的基础上上调300元,奖励可重复累计。例如,在第二批红旗村评选工作中,小宋乡东邵一村获得“脱贫攻坚红旗村”和“产业发展红旗村”两面红旗,其村支部书记的待遇增长到每月2500元。由此可见,新时期“四面红旗”,对村干部精神上有鼓励、绩效上有奖励,实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有区别,建立起了创先争优激励机制。(www.daowen.com)

3.加强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党支部书记是凝聚全体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因此,要把脱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队伍建设相结合。为此,兰考县将现有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管理考核和后备力量培育作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抓手。

第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和管理考核。兰考县制定了《兰考县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采用集中轮训、专题培训、组织外出考察等学习方式,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觉悟和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将全县450名村党支部书记分四期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10名左右。与此同时,为提高党支部书记对于培训的体验感,抽调20名“驻村扶贫工作标兵”和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农林畜牧局、县扶贫办等部门的20名业务骨干,采用小班辅导的方式,每名骨干负责从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辅导5—7名党支部书记,运用政策讲授、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党支部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容的获得感。此外,将互联网运用到支部书记的培训中,为每名党支部书记配备了安装有“智慧党建”“红色e家”“河南远教”“脱贫攻坚”等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在网络上开展学习排名,实行通报制度,提高党支部书记学习的主动性。为加深党支部书记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兰考县将培训结果与“双述双评”相结合,每年年底,村党支部书记向乡镇党委政府进行工作述职并接受评议,向党员群众代表述职并接受评议,并将双向评议的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任职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和管理考核,一方面提升了党支部书记的能力,使其在开展扶贫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党支部书记对党员作风建设的认识,消解了可能存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功能异化的潜在风险,提高了其在群众中的威信,获得了民众认同,从而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专栏一 “红色e家·网上党委”助推党员教育管理

“红色e家·网上党委”党员教育管理云平台的功能定位是:寓教于乐、创新管理、贴心服务、阳光监督。其运行基于“云”架构设计,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党员教育、党务管理等元素整合,采用计算机网页版和App移动客户端双平台,实行一套内容、双网发布、同步更新、同步管理,是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及日常学习、活动、互动交流的新载体。

功能作用。1.突出教育功能:及时将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上传到平台,实时更新学习内容,让广大党员第一时间了解党情、社情、民意,有效地改变传统资讯传递滞后、到达率不高等问题。2.突出管理功能:把全县党员基本信息上传平台,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通知提醒开展组织活动,定期通报党务工作开展情况,让广大党员用户能够通过新的方式参与组织生活,真正实现组织生活“无处不在”,给广大党员在网上安“家”。3.突出服务功能:把组织关系转接、党员发展程序在平台上公示,方便党员办理相关业务;通过平台了解党员诉求,倾听党员心声,为党员群众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互动场所,形成“有话大家谈”“有成果大家享”“有困难大家帮”的良好氛围;把平台作为宣传推介地方特产、优势资源的媒介,发布资源信息,促进党员群众增收。4.突出监督功能:引导党员干部在平台上及时上传综合试验示范县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晒成效、比进度、鼓干劲,营造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栏目设置。1.网上党课:把中央、省、县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专题内容、业务知识、反腐倡廉、外地经验等学习内容整合到一个平台上,采用动画、3D场景等多种元素,以文字、视频、微课程的形式加以呈现,便于党员干部学习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全省及兰考县的工作重点,学习党的知识及党务工作知识。2.焦裕禄精神:重点将关于焦裕禄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歌曲、理论研讨等内容分类整理,打造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新平台。3.党建动态:基层党组织在平台上晒工作进度,全面、真实、快速地展示基层党建工作动态;县委组织部利用平台对各项重点工作跟踪指导、督查督办。4.党内关怀:主要目的是畅通沟通渠道,解决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5.美丽兰考: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兰考,搭建区域电子商务推介平台。6.通知公告:通过平台发布通知公告,让党组织和党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上级精神,提高工作效率。7.学习排名:平台自动生成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排名,同时统计各个维度的学习数据。对统计出的数据,客观、详尽地进行分析,为后续的教学决策和计划提供参考。

第二,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保证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后继有人。2015年,兰考县制定出台了《兰考县村级后备干部暂行管理办法》,明确村级干部后备力量选拔的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好,拥护党的领导,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道德品行好,为人公道正派,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致富能力强,自身有致富门路,具备引领发展的能力;服务意识强,热衷于村内发展,有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和信心。注重从现任党员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返乡创业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后备人才,组建了由523名优秀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书记后备库和942名优秀人才组成的其他村干部后备库,构建了党组织带头人梯队。党员后备力量是未来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和党组织建设的主体,如何使其习得公共事务治理和党组织建设的知识,必须建立一个学习的机制,这种学习的机制是一个对后备党员力量的授权赋能的过程。为此,兰考注重党员互助机制,主要是通过建立后备干部结对帮带制度,包村干部结对帮带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现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都与1名以上其他村后备干部建立结对帮带关系,帮助他们熟悉村级事务、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明确村级后备干部列席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实际锻炼中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

4.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农村实行改革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弱化,限制了公共空间建设和维护的经济基础。当公共空间消失后,村民之间缺少了沟通和交流的物理空间,农村公共事务缺少了集体协商的舞台,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社会原子化问题。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无论是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还是扶贫项目设计、扶贫资金使用、扶贫绩效考核等,都具有公共事务的属性,直接涉及老百姓利益,其决策与执行过程应当在村民中实现充分的协商和参与,因此,村一级的服务阵地建设便成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需求。

重构农村社区凝聚力,为村级公共事务协商和村民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兰考县自2014年开始把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扶贫脱困的重要工作内容,投入1500万元村室建设资金,实现了所有农村社区村室平台的全覆盖,此后,2015年和2016年又相继投入1000余万元的资金,改造提升88个低矮破旧村室,2017年再次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20个高标准、环保装备村室。为充实村级公共平台内容,避免村室的空壳化,兰考县将党员活动室、卫生室、计生室、农家书屋便民服务室、老年活动室、儿童之家等功能整合进村室公共平台建设,从而为重构村民公共精神提供了基础。此外,为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的规范化,兰考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应当按照“建改因地制宜、功能逐步完善、位置统分结合”的原则,对室内设置、室外设置和软件匹配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拆除围墙大门、统一场所标识、建设文化广场、实施绿化亮化、配齐文体器材、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设置诊所超市。按照“七项标准”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增强服务职能,使村室成为村里最热闹、群众最愿意去的地方,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为改变传统农村社区建设重硬件建设、轻服务提升的问题,在党群服务中心硬件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载体的功能,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机制。目前,兰考县将党员学习、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村民议事、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放在了党群服务中心,一方面实现了对农民服务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服务功能,训练了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为对接精准扶贫提供了软实力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