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解兰考的贫困问题:思考与探讨

理解兰考的贫困问题:思考与探讨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学理层面来看,兰考县的贫困问题是中原地区农业贫困县的典型代表,存在类似减贫与发展难题的,还包括豫鲁两省交界地带的开封、菏泽、商丘等一些县市。

理解兰考的贫困问题:思考与探讨

兰考具有悠久的建城历史。据历史学家考证,兰考其地在春秋时为户牖邑,秦大一统以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于县北置济阳县,此为兰考建县之始。公元前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生于县北济阳宫。公元前9年,改东昏县为东明县。1218年,东明县城被废为通安堡,新县城迁至黄河之北冤句县旧地。1232年,以黄河之南地析置为兰阳县、仪封县两县。1783年3月,考城县县城首次迁至兰阳县境内。1825年,仪封县并入兰阳县,称“兰仪县”,仪封以乡隶之。1909年,为避溥仪帝讳,改“兰仪县”为“兰封县”。1954年6月,兰封县与考城县西部合并,以二县首字为名,称兰考县。

历史上,兰考百姓饱受战乱[1]、水患[2]、风沙[3]、盐碱[4]之苦,常常食不果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兰考人民战“三害”、促生产,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形成了不朽的焦裕禄精神。在焦裕禄书记带领下,经过不懈努力,兰考战胜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从区位条件来讲,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北依黄河,东临山东,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郑州、商丘、菏泽三市的中心地带,是河南通往山东半岛的重要门户,是河南“一极两圈三层”中“半小时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位置来讲,可谓中原要津。但长期以来,兰考县受自然地理条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和整个区域发展环境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始终未摆脱欠发达的局面。

兰考县全县下辖13个乡镇、3个街道,454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其中农村人口77.29万。2002年兰考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时全县有8个贫困乡,160个贫困村,13.2万贫困人口。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时,全县还有131个贫困村,11万贫困人口。据兰考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兰考县2012年全县人均GDP为25235元,列全省第5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984元,列全省第90位。

2014年4月,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一部署,兰考县启动了对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以此“摸清底数”,为后续的政策扶持提供决策依据。“建档立卡”共识别出贫困村115个,贫困人口7.7万人,其中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5]其中:因病致贫8585户22996人,占比40.6%;因缺资金致贫5317户18439人,占比25.2%;因缺技术致贫3293户12007人,占比15.6%;因缺劳力致贫1447户3121人,占比6.9%;因残致贫1244户3394人,占比5.9%;因学致贫1089户4446人,占比5.2%;因灾致贫148户526人,占比0.6%。按贫困户属性统计:一般贫困户13374户45910人,占比63.3%;低保贫困户5975户16982人,占比28.3%;五保贫困户1774户2037人,占比8.4%。按劳动技能统计,其中普通劳动力36275人,技能劳动力301人,丧失劳动力4484人,无劳动力23869人。这一系列的数字,对于兰考人民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兰考之问”拷问着每一个兰考党员干部的心:“守着焦裕禄精神50年了,为什么兰考的贫困仍然没有根本改观?”

围绕着如何准确认识兰考县域贫困与发展的形势与特点,县委、县政府密集调研、分析研讨,发现兰考的贫困存在着多重短板因素。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配套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电网配套设施不完善,供电不足;公路网络化程度低,等级差。二是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大项目支撑,主导产业不突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差。三是城镇化水平不高。村镇规划滞后,农村道路、排水、环卫、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镇综合功能有待改善。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条件简陋;农村卫生设施条件差,缺乏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要;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低。五是贫困人口致富能力差。县域贫困人口大都文化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弱,无产业基础,想发展项目,又缺乏启动资金,贷款信誉度又较低,贷款困难,致富能力不强。(www.daowen.com)

从学理层面来看,兰考县的贫困问题是中原地区农业贫困县的典型代表,存在类似减贫与发展难题的,还包括豫鲁两省交界地带的开封、菏泽、商丘等一些县市。中原地区多农业贫困县,人口众多,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并且粮食作物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农业商品化程度较低;与此同时,由于地理区位原因,这些县市远离区域经济中心,公路铁路交通较为不便,因而区域发展存在较高成本;工业和服务业占比不高,因而所能提供的非农就业岗位较为有限;此外,由于县域经济不活跃,财政自给度低,转移支付占据县域财政支出比重高,因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能力较为有限。

另外,近年来中部地区农业贫困县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迎来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2000年以来,国家密集部署了一系列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快速改善了中部地区农业贫困县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其二,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一些县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正处在历史性的机遇期。其三,在新一轮城乡工农关系调整过程中,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的政策扶持,并积极引导城市工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这为中部地区农业贫困县“一揽子”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总之,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兰考迎来了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发展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减贫成果,是解答“兰考之问”的首要问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把兰考县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兰考县委、县政府向习近平总书记立下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军令状。三年间,兰考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务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18日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结合县域发展实际,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原则,解决好“四个问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