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功能的确认。对特定社会经济制度来说,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当然只是手段、方法,是该社会经济制度利用它配置资源,实现不断的扩大再生产,以为它的根本利益服务。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不存在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区别,持这种说法的人,他们的看法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错误理论的基础上的,即把市场经济看作是中性的,是一种独立经济制度,可以独立存在的,因此,不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对市场经济来说都是外在的,是附着在市场经济这一独立实体经济上的社会形式,所以他们反对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只讲“现代市场经济”,既没有社会主义规定性,也没有资本主义规定性。这种看法当然是不对的。市场经济不是一种能独立存在的经济制度,因为作为市场主体,都是有规定性的,或者是资本主义企业,或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没有不存在规定性的抽象的市场主体,所以也不可能存在抽象的没有规定性的市场经济,不是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现实中不会有独立存在的抽象的“现代市场经济”。
但是,如果只是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来规定的话,作为手段,就不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也可以利用,区别只在于资本主义利用它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利用它是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服务。邓小平一再强调计划经济和和市场经济都是方法,是手段,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市场经济看作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是怎样利用市场方法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分析了资本主义为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怎样把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中所包含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但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必须服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当一般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不能与同量资本要求获取等量利润这一资产阶级根本利益要求相适应时,它必须被改变,必须从按价值交换转变为按生产价格交换。这清楚地表明了市场经济一般作为一种调节工具,它必须服从它所依附的社会经济制度,为该制度的根本利益关系服务。
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看作是手段、方法,完全是继承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关于商品关系与特定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的;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制度的商品关系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形式”“表层”“表面过程”;斯大林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外壳”。邓小平则把它看作是“手段”“方法”,这几种不同的提法表现出了一个相同的理论观点,即商品关系是从属于特定的经济制度的,为它服务的,三种表述的区别是提问题的角度不同。马克思是要强调商品关系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区别和它对资本主义关系本质的掩盖,斯大林则是要强调商品关系与社会主义本质关系存在着根本区别和前者对后者的从属地位,邓小平则是从实践的角度强调怎样更好地利用它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服务。(www.daowen.com)
不过,对市场经济是手段、是方法的观点,不能作简单的机械的理解,它不是可以随机选择、任意取舍的一个外部工具,它是该社会生产关系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说它只是一种方法、手段,是相对于利用它的特定社会基本制度而言的,本意是说对特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来说,它本身不直接体现该制度的根本性质,是被该制度利用来为其基本利益服务的。应当看到,市场经济本身也是一定的生产关系,也体现一定的利益关系,例如,按价值交换就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基本利益关系,不过这种利益关系必须从属于特定基本制度的根本利益关系,为后者的实现服务,它也正是由此构成该社会经济体系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例如,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就是如此,价值关系是为剩余价值生产服务的。另外,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有它本身特殊的运动规律,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不过它也是从属于特定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并由此构成该社会经济规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利用好市场经济这个手段,必须研究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在经济活动中,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和实现规律要求的各种机制,像价格,竞争等,通过这些机制对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关系的调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价值规律会指导和强制企业微观主体紧盯着社会市场的需求和把产品生产成本降到最低限度,这不需要外部人为力量的干预,一般地说,从上而下的直接管理都很难比它做的更好。
市场经济能否融入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成为该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并不是在于计划手段与市场手段如何匹配的问题,而是在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经济利益能否与它所附着的特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前者能否为后者的实现服务。例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般商品经济的按价值交换这种利益关系是不能与资本主义的平均利润这种利益关系相适应的,前者必须服从后者,交换从按价值交换改变为按生产价格交换后,二者就能结合起来,市场经济因此成为实现资本主义根本利益关系的有力的手段和方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了能利用市场经济这一手段,也必须解决一般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与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的结合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利益关系是等量劳动互换或按劳分配关系。等价交换关系与表现为按劳分配的等量劳动互换关系是矛盾的。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对矛盾,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生产关系的有机整体,使市场经济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根本利益的有力的手段和方法,这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例如,当前全国人民关心的工农之间、区域之间、国有企业职工之间、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者与直接生产者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都表现出利用市场方法和如何使它与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的正确结合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才能说我们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需要专门加以研究和论述。
只有揭示和阐明了市场经济一般的利益关系与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经济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有力手段。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看作是一个从西方经济学那里随意选取现成方法的技术过程,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