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国经济学界一般很少使用市场经济这一个概念,都称作商品生产、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二者实际上没有很大区别。凡是有商品生产的地方.都是借助市场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通过市场来配置劳动时间和生产要素,因此也可以说属于市场经济。如果说有区别的话,二者含义的重点可能不同。使用商品经济或商品生产概念时,主要着眼于揭示它的经济利益关系特点.例如揭示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者之间实行等价交换,从而按创造的价值实行分配;使用市场经济概念时.是偏重于从运行的角度来考察,也就是主要着眼于通过怎样的方式把资源配置于多个不同生产领域,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按比例发展。
从邓小平同志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很重视使用“市场经济”这个词。他在1979年11月提出这个问题时,直截了当地说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反映出邓小平的一些明确的思想:(1)他是从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思考利用市场方法的。他不是要考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经济利益关系的本质规定,而是考虑运用怎样的机制来实现生产者的利益关系,以推动资源在不同种生产部门之间正确配置,保证国民经济高效率地运行。(2)充分肯定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生产的重要作用。过去一般都承认在社会主义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甚至强调价值规律是教育经济工作干部的大学校,但是并不承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邓小平显然是要纠正这种看法,使用市场经济概念就是对价值规律起生产调节者作用的肯定。(3)在用词上用市场经济代替市场调节。市场经济当然意味着生产由市场调节,二者是可以通用的,但是二者对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深度的认识上可以是不同的,市场调节只是显示出调节生产这种方式,而不显示它作用的范围;市场经济则是确认市场调节的作用是覆盖整个经济的。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在表述自己的思想时,都是说市场经济,而很少说市场调节,几次出现这种情况:邓小平在谈话中用的是市场经济这个词,而在报上公开发表时却改为市场调节,这反映出一部分干部在发展市场经济问题上还未取得一致意见,邓小平等待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全党逐步取得共识。
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连续在谈话中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以解除有的干部在这方面的顾虑。他年年讲这个问题,反映出他的急迫心情,在1990年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时说:“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1]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的谈话中,再次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不要以为“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2]邓小平为了推动全党更快取得共识,举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例子说:“光我一个人说话还不够,我们党要说话”,他说有人“嘴里不说,心里想不通,行动上就拖,有的顶了两年,我们等待”“太着急也不行,要用实际来证明”。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推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取得了不容置疑的巨大成就,使更多干部的思想不断获得解放,发展市场经济问题逐渐取得了共识。(www.daowen.com)
经济理论工作者在这一段时间里没有跟上邓小平这一思想,没有从理论上细致论证市场经济为什么不等于资本主义,甚至有的人还特别在杂志上公开发文论证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这显然不利于推动广大干部在发展市场经济问题上尽快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系统地表述市场经济不属于资本主义的观点,以说服大家,解除在利用市场上的担心,到拟定党的十四大报告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在全党取得了认识上完全统一,在十四大报告中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以下的表述:“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这一表述表明了市场调节在全国经济的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广度和深度。以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形成历程显示了邓小平在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