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党的十四大上得到了全党的确认。正是在这一问题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结合的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以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

怎样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更快的发展呢?这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邓小平总结了国际和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也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必须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就是要建立起一种使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管理体制。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旦,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因此解决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市场。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他的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是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是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8]这段谈话一方面表明他在哪些方面继承了以往的马克思主义领导人的理论,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在这段谈话中,邓小平强调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存在着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方法,可以利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等观点都是继承了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继承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关于社会主义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理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一再强调的,因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总是企图把二者等同起来以便用商品经济的一般平等关系来掩盖其剥削关系的实质。

邓小平这段谈话中也发展了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直接使用了市场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可以通用,不过前者强调其本质利益关系方面,后者则强调其经济运行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导向的经济,搞市场经济也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就是使价值规律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如果考虑到以往的理论都是否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起生产调节者作用的话,那么肯定价值规律的调节者作用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实践已经证明这一论点是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第二,这段话突出了全民所有制内部企业之间的商品关系。以往谈到社会主义下商品关系时只限于城乡之间、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而不提国有企业之间的商品关系,这样,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部分就被排除在外了,这当然也就谈不到市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www.daowen.com)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党的十四大上得到了全党的确认。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多种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价值规律不像悬挂在人们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剑那样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外的一件工具,它是人本身活动的规律,离开由一定利益支配的人们的活动也就不存在价值规律。要真正使价值规律发挥作用,首要的前提是在国有企业之间建立起商品价值关系,建立起实现这一经济利益的合理价格体系,即反映社会必要劳动耗费的价格体系,建立起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市场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企业之间的竞争机制。只要企业之间建立起这种关系,价值规律就自然而然地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处在这种关系中的企业自然就感受到市场的经常性的压力,迫使它们去研究市场,理解市场,利用市场发展自己。因此关键不在于字面上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而是塑造现实的价值关系,最主要的就是塑造市场竞争主体,没有市场主体也就没有市场,也就谈不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为了塑造市场主体就必须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即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这是使价值规律成为生产调节者、成为教育干部的伟大学校的关键所在,否则,发挥价值规律作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重点,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这是正确的,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使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实现了对长期形成的僵化的计划体制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一问题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结合的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长过程。从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是在探索建立一个适合让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过程,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的改革所以没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主要是由于没有抓住塑造社会主义市场主体这一中心环节所致。

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以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说:“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我们的改革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理论进行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方面放手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没有像一些人所主张的完全放弃配置资源的计划手段,而是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正因为这样,我们没有出现一些实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国家那样的混乱和破坏现象,这是非社会主义国家所难以做到的。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实行单一计划经济时期可以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能够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积极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作出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难以完成的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