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计划和市场实现利益的机制

用计划和市场实现利益的机制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正是因为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利益关系的实现机制,西方经济学才把资本主义经济称作自由市场经济的。显然,在这方面,市场是无能为力的,它不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社会主义等量劳动互换与商品等价交换的矛盾只能靠计划机制来解决。这种等价交换关系是生产顺利运行所必需的。很显然,这些比例只能由国家计划机构根据正确处理诸方面利益关系的原则,通过计划加以确定。

用计划和市场实现利益的机制

等量劳动互换(在分配领域就表现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利益关系,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因为这里任何人都不能利用对公有制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而获取特殊利益;人们能向社会提供的只是个人的劳动,每个劳动者都是以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这样的前提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因此,等量劳动交换关系,构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之间的本质利益关系。

等量劳动互换关系的实现机制是怎样的呢?

1.公有制下的等量劳动互换关系与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关系所实现的经济利益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利益关系。等价交换关系中的价值也是劳动的凝结,等价交换也是一种等量劳动交换,但是它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中所体现的等量劳动交换有本质的区别,因为这二者中的“劳动”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价值是物化或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这就意味着是用产品这种物的量来评价劳动的质与量,在这种关系中,同量产品就代表同量劳动,因而这里承认由于生产资料优劣不同而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生产资料优良就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量劳动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这种劳动在商品关系中就被承认为是高级劳动;相反,因生产条件差引致生产率低的劳动,在同量时间里只能形成较少的价值。等价交换关系决定了分配是按形成的价值分配。这样前者就会获得超额价值部分或称作级差收益。从商品关系一般规定来说,这种级差收益是正常的、公平的,应归使用优良生产条件的生产者所有,因为生产条件和劳动一样都属于该生产者所有。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这种只是因使用了公有的优良生产条件而从商品交换中得到的级差收益,若只属于该企业,加入个人收入分配,则会被认为是不公平的,是不符合公有制本质要求的。

等量劳动交换与等价交换存在矛盾并不是特殊现象,资本主义下的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原则也与等价交换关系存在矛盾,关键问题在于解决这一矛盾的机制。资本主义平均利润原则与等价交换原则的矛盾是在市场交换过程中解决的,这就是通过价值转型为生产价格,把等价交换转化为等生产价格交换,这样,矛盾就得到解决,平均利润关系得到实现。在这里,市场就成为资本主义本质关系与一般商品交换关系对接的机制,由于商品交换原则的转换,才使得市场成为资本主义本质利益关系的实现机制。可以说,正是因为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利益关系的实现机制,西方经济学才把资本主义经济称作自由市场经济的。

等量劳动交换与等价交换之间矛盾的解决则不同,在这里市场交换过程本身不可能使矛盾得到解决,因为商品价值包括生产这一商品的全部劳动耗费,既包括物化劳动即各种生产资料的耗费,也包括全部活劳动耗费;而等量劳动交换中的劳动,则是在把生产它的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部分扣除外,还要扣除用作积累和社会消费部分,经过这些扣除之后的部分才能在劳动者之间实行等量劳动互换。显然,在这方面,市场是无能为力的,它不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社会主义等量劳动互换与商品等价交换的矛盾只能靠计划机制来解决。(www.daowen.com)

2.但是,等量劳动互换关系的实现又离不开市场。因为现阶段公有制关系内部仍然实行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还需要在物化形式即价值形式上表现其社会性;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的质与量,还不能直接计量,还需要借助价值形式进行比较;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上也必须借助货币形式,等等。这一切表明,等量劳动互换又是离不开市场的。

3.计划手段是实现等量劳动互换关系的主要机制。等量劳动互换不能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但又离不开市场,这是一个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分离为两个过程来解决:(1)企业之间建立商品关系,实行严格的等价(生产价格)交换。这是当前计量企业结合劳动量唯一可能的方式。这种等价交换关系是生产顺利运行所必需的。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利于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2)在企业之间实行等价交换之后,国家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把等价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生产资料较优而引起的级差收益提取出来,在全社会范围内加以使用和分配,用于满足全民的需要,这种方式在现实中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之间,国家通过核定工效挂钩基数、比例和征收工资调节税,调节企业间的工资关系;通过适当扣除获得超额利润企业的级差收益,尽量贯彻等量劳动互换原则。这样,通过国家这一中介或者说计划的作用,就使等量劳动互换关系借助于与其性质不同的等价交换关系得到了贯彻,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利益关系与商品等价交换关系的对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实现社会主义利益关系中计划是起着主导作用。除上述外,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不可忽视的:(1)计划是保证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根本手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必须把劳动者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使每个经济单位和劳动者从切身利益上关心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为此,必须科学地确定国民收入中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收入的比例,合理安排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以及积累、消费内部的比例关系等。很显然,这些比例只能由国家计划机构根据正确处理诸方面利益关系的原则,通过计划加以确定。市场在这方面不能提供什么依据。(2)公有制本质上要求全体人民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由于劳动者在劳动能力、家庭负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一部分劳动者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仍不足以摆脱贫困;又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为防止贫富悬殊或两极分化等消极现象的产生,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扶持。在制定国民收入再分配计划时,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通过计划的作用,使这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这里,市场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会加剧贫富悬殊或两极分化的程度。从总体和长远来看,这是与社会主义的要求不相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