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探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探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承认这种权利,并认为是公平的。下面我们就运用上述方法考察一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显然,要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就须找到一种途径使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关系适应社会主义本质利益要求,只有实现这一点,市场经济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探析

市场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即企业和个人在追求本身利益的激励下,在等价交换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压力下运行的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存在于一切生产方式中,而只是在几个方式中存在,所以不能说它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它体现的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即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个规律就体现着一种特殊的经济利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生产者按价值交换彼此的产品,从而也就按形成的价值实行分配。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包含两个条件,物质生产条件和人本身的劳动状况,生产条件优等的,同样的劳动时间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可以形成更多的价值,在实行等价交换的条件下,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由于生产条件属于商品生产者,所以,由优良的生产条件带来的利益当然地就属于生产者本身。社会承认这种权利,并认为是公平的。

市场经济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经济制度,它只是一些不同的制度下都存在的一种共有关系的抽象,没有独立存在的一般市场经济。它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它在特定的经济制度中是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存在的;作为运行机制,首先为实现该经济制度的本质利益关系服务,其次是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为该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服务。

市场经济是几个生产方式中都存在的共有现象,有人根据这点把它说成是“中性的事物”,这是不正确的。“共性”与“中性”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中性”一般是指某一独立存在事物的特性,例如,物理上的中子,是指既不带阳电也不带阴电的粒子,它是同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质子同时并存单独存在的粒子,不带电是它的特性,是其他粒子所不具有的。显然,市场经济的“共性”不能是这个意思,它不是与不同基本制度并存的独立事物,它只是不同生产方式所共有现象的一个理论抽象。市场经济是由携带着商品进入市场的人进行的,这种人即市场交换主体,市场主体是资本家,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或公有企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实中不存在没有社会规定性的市场主体,所以也就没有“中性”的市场经济。

如前面所说,市场经济本身体现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市场经济所依附的社会基本制度都有着本身的特殊的本质利益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要考察市场经济与社会基本制度的结合,那就必须搞清楚市场经济的一般利益关系与特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本质利益关系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这两种利益关系结合不起来,那就谈不到市场经济与该社会基本制度的结合。从这里我们看到,虽然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但它绝不像一件简单的工具一样谁拿去就可以现成地为谁服务,这里面存在着两种利益关系的矛盾的复杂的解决过程。

我们拿资本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来剖析一下。市场经济一般要求等价交换,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这种利益关系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利益关系是不同的,而且是相矛盾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利益要求投入等量资本必须获得大致相等的利润,这里起作用的是平均利润率规律。如果商品在市场上按价值交换,同等资本就会有着极不相同的利润率,因为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是极不相同的。在按价值交换的条件下,同量的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其利润率就较低;有机构成低的,利润率就较高,显然,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绝对不能容许的,这表明一般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利益关系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在现实中,矛盾是这样解决的:市场商品交换不再按价值进行,而是按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所形成的价格即生产价格进行。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就使得同量资本能够获取相同的利润,矛盾得到了解决,市场经济由此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运行机制,并发挥着资源在不同生产领域中的分配的功能。

从资本主义制度下二者矛盾的解决和结合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结论:在市场经济与基本制度的关系中,基本制度处于起决定作用的地位,市场经济必须适应和服从于基本制度的本质利益要求,并根据这种要求变换本身的交换原则;只有通过这种变革,市场经济才能与基本制度相结合,成为它的经济运行机制,为合理配置资源服务。

下面我们就运用上述方法考察一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上述理论和方法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只有当它实现了与一定制度本质利益关系的对接,成为这种利益的实现机制时,才能成为该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因此,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起配置资源的作用,其根本前提就是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而要使它们能有机结合起来,首要的就是使市场经济的一般利益关系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利益关系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利益是什么呢?社会主义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了研究上的简单,只就全民所有制范围而言),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是平等的,任何个人和集体都不能由于占有生产资料而获得特殊的经济利益;每个社会成员只能凭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领取报酬,同等劳动获取同量收入。这是一种等量劳动互换关系,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换取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这种等量劳动的互换也就是按劳分配。所以,等量劳动交换等量劳动,即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人们之间最本质的利益关系。(www.daowen.com)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关系与等量劳动交换关系即按劳分配关系能不能结合和怎样结合的呢?

首先我们会看到等价交换与按劳分配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等价交换是按劳动形成的价值分配,价值虽然也是劳动的凝结,但它与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在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形成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如前面已经讲过的,它包括生产条件优劣的影响在内;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则是只包括劳动者本身的劳动的质和量,而排除生产条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为这里生产条件都是公有的,所以不应当由于使用的生产条件优良而获得特殊经济利益,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公平的。显然,要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就须找到一种途径使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关系适应社会主义本质利益要求,只有实现这一点,市场经济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矛盾是如何解决并结合起来的呢?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分为两个独立的过程实现的。

第一个过程,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的法人,据有国家交给企业的财产支配权,生产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企业之间严格地实行等价交换,通过这种交换和市场上的竞争,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生产经营好的企业可获得超额利润,可以实行扩大再生产,这对企业会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

第二个过程,社会通过某种方式把企业由于占用优良生产资料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形成的更多的价值中的那部分超额价值提取出来,不参与该企业内部职工个人收入分配,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加以分配和使用,用于满足全社会发展生产和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这种调节会被认为是公平的,为全体劳动者所认可的,通过这一个调节过程,实际上就把商品等价交换关系转换为等量劳动交换关系,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了按劳分配。

至于国家怎样把一部分企业的超额价值部分收归全社会统一分配,这是一个具体方法问题,实践提供了许多具体方法,例如收缴调节税、资金占用费,在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规定不同的工资基数,等等。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为了鼓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进技术,超额价值的很大部分留在本企业里用作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实践将会提供更好的规范的办法。

通过以上两个过程,矛盾得到了解决,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与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实现了对接,啮合在一起了,市场经济由此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