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人为了论证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巨大作用,对它在人类历史发展上的作用作了极度的夸张,把它的作用抬到了不适当的地步。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用非历史主义态度对待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在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撇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把自然经济说成是绝对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把商品经济说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绝对的永恒的巨大推动力。例如有的同志是这样论述的:“在历史上商品经济跨越几种社会经济形态,对社会生产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发展很慢。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逐步冲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2]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生产形式和交换方式互相区别的,哪一种方式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占支配地位,不单纯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在原始公社、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由于生产力低下,这时大规模的集体协作劳动只能使生产者处于人身依附或半依附地位时才能组织起来,这就决定了自然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交换方式,成为当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济形式。在前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形态中,新的社会生产力和具有历史意义的许多伟大工程,正是在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基础上获得的。当时的商品生产形式是不可能具有这样巨大力量的。
强调这一点,不是要用玫瑰色描绘自然经济,而是要说明我们不应因为今天强调商品经济的作用而改写历史事实,我们不能把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描绘成商品经济发展史,看作是商品经济依靠本身的力量不断扫除前进道路上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障碍的斗争史。用这种非历史的方法看问题,自然经济就不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形式,而是一种历史错误,似乎它一开始就是作为阻碍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生产形式存在着的,这显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察问题的方法,如果这样的话,那就不能解释这一段历史:为什么代替原始社会的不是商品经济而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奴隶经济和封建经济。可见,商品经济也只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有可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如果脱离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很容易把商品经济的作用绝对化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2.对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它在该生产方式巩固和发展中的作用,做了不真实的过分夸张。例如有人说:在商品生产发展逐步冲破自然经济以后,“使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造成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统治”[3]。实际的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对这一段经济发展史做这样的描绘是不真实、不确切的。在封建制度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步瓦解,导致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为什么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并使它最后巩固了自己,商品经济本身的发展是根本解释不了的。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但真正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根源,应从生产过程的变化中去找,这就是劳动方式的根本改变,即把分散的个体生产转变为运用协作劳动的大规模生产这个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组织大规模的协作劳动,只有通过剥夺小生产者自己的生产资料,使劳动者成为获得人身自由的无产者,然后通过劳动力商品的购买,强制地把劳动者组织在一起,实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才能实现向劳动社会化过程转变,这是当时发展生产力的唯一可能的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它在当时的基础上只能在资本主义形式中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是由此成为历史的必然,资产阶级也因此取得了它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可见,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而不是资本主义关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后,是什么力量决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呢?有的人归结为是商品经济的力量。有的同志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以能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除了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外,还因为资本主义用发达的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4]这种解释是不确切的。(www.daowen.com)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商品经济无疑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仍然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决定性力量应从生产过程本身去找,为此马克思特别对协作、分工、机器生产作了很详细的考察,并以此为标志把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这清楚地表明,决定着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从而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巩固了自己力量的,主要不是“用发达的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因素,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发展起来的劳动过程日益社会化,是生产方法的改进,是科学和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运用。
因此,说“商品经济冲破自然经济”“使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造就资本主义几百年的统治”,这是一个缺乏历史真凭实据的判断。实际的历史,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它推动下的生产(技术)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并造就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统治。我们拿英国与荷兰发展的历史作一个比较,就可充分证明这一点。17世纪荷兰的强盛主要建筑在商业霸权上,这时期荷兰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其商业霸权取得的。到18世纪,英国发展了强大的工场手工业,荷兰经济却日趋衰落,它在西欧的经济地位被英国取代,沦为世界第二流国家。马克思概括两国历史发展的这个过程时说:“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5]商品经济实际的历史地位就是如此。实际上,不管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中起多大的作用,它毕竟只是资本主义利用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生产形式或运行方式。
3.把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说成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这一非科学观点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是因为与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相矛盾”。还有人这样说:“历史的事实是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社会化大生产”[6],“而没有社会化大生产也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胜利”。[7]这就把商品经济拔高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决定力量了。商品经济果真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吗?历史证明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商品经济本身既不具备摧毁一种旧制度的力量,更不具备创造一种新生产方式的力量,相反,它本身的发展反而仰赖它所依附的特定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是由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才使商品生产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的。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只就这一点来说,就大大削弱了商品关系的范围和影响,怎么能说因为社会主义更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才得以代替资本主义的呢?说“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并非不可,但是反过来说,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就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样是对的,而且更准确地表现了二者基本关系。社会化大生产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后者对前者则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如果只强调前一个方面,并由此把商品经济的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则既不能正确理解客观经济过程的相互关系,也无法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真正原因。
4.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用修改马克思的原话的办法来证明商品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8]这里要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有些同志为了强调商品经济的作用,把这句话中的“资产阶级”改为“商品经济”,这怎么可以呢?这不是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了吗?殊不知,这一修改正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