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品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的本质特征

商品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的本质特征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资本主义关系改造了商品关系,把等价交换关系改造为等生产价格交换关系,只有经过这种改造,商品关系才能与资本主义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统一的生产关系系统。商品交换过程,只是资本主义深刻的本质关系的表面现象。

商品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的本质特征

为了说明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有必要先对商品关系一般与特殊生产方式的基本关系作一下简略考察,这可以给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一般都包括两个方面,即横的网络联系和纵的层次联系。对揭示一种经济制度的内在基本结构来说,层次联系的考察具有首要的意义。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系统,从大的方面看,在层次上可划分为表层关系、中间层关系和最深层的本质关系。商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生产关系体系,它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的生产关系体系的层次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存在于各个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中,由此表明它有两个特点:1.作为商品关系一般,它有自己独立的质的规定性,这可简单概括如下:处于统一的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人们,是通过产品的交换,即通过物与物交换这种方式来彼此互换自己的劳动,满足各自的需要,在商品关系体系中起作用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2.商品关系一般是一个抽象,它从来没有脱离某种特殊的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过,它总是与不同的生产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特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关于第1点是比较清楚的,对我们当前的研究来说,重要的是对第2点做出正确的解释。商品关系一般与一定的特殊生产方式,不是互相独立并机械地结合着,而是水乳交融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它不能像一辆载重汽车那样,可以被现成地拿来运载这一种或另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为后者使用和服务。商品经济本身既然也是一个生产关系体系,那么它要能与某种特定的生产方式融合在一起,适应后者的要求,就必须采取能与后者的内容统一起来的具体形式。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任务在于弄清商品关系一般与特定的生产方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精确地阐明商品关系经过怎样的具体形式变化,从适应一种特殊生产方式到适应另一种特殊生产方式的要求,精确地阐明它们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不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既不能理解特种的商品关系本身,也不能理解它活动于其中的那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不能对这种特殊生产关系的整体有真正的理解。

商品关系一般所表现的仅仅是彼此独立的平等的买者和卖者、彼此独立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至于买者和卖者、独立的生产者是些什么性质的经营主体和经济实体,它们又有怎样的特殊经济利益要求,一般商品关系本身并不回答这个问题。经营主体都是一定的特殊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是具有特殊内容的经济利益和当事人,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当事人也改变了,要求的经济利益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商品交换关系则必须使自己适应这种特殊经济利益的要求,为实现这种利益服务。

例如,在小商品经济中,由于经营主体本身是私有者,又是直接生产者,劳动和所有权是直接结合着的,因此,交换的依据只能是他们凝结在产品中的社会劳动时间,等价交换就是这里交换的客观规律。他们生产价值,按价值交换,从而也按创造的价值分配。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情况就不同了,在这里,经营主体改变了,资本家成为实际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而交换者要求的经济利益的内容也必然发生变化,资本家不是要求从交换中取回本企业生产的价值,他要求从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中,取得与他的资本量成比例的一份,一定资本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总价格必须满足这种要求。(www.daowen.com)

显然,等价交换原则,与资本家这种特殊利益要求发生了矛盾,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在这里,虽然从价值形成过程本身看,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本身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从交换过程看,商品交换的原则却必须改变。适应特殊利益的要求,交换不再能按价值进行,而必须改变为按生产价格进行。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商品关系一般,虽然有自己独立的质的规定性,但它必须随着特殊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具体形式。例如,是等价交换的商品关系,还是不按价值交换而按生产价格交换的商品关系,不能把等价交换关系与商品关系简单地直接等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是造成某些人把商品关系与资本主义关系混淆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2.商品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不是由其本身的规律决定的,而是由它在其中活动的特殊生产关系决定的。只理解商品关系一般,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只有理解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理解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商品关系及其变化和发展。正是资本主义关系改造了商品关系,把等价交换关系改造为等生产价格交换关系,只有经过这种改造,商品关系才能与资本主义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统一的生产关系系统。3.对资本主义生产来说,商品关系只是一种表面过程。商品交换过程,只是资本主义深刻的本质关系的表面现象。从层次联系方面来说,资本主义制度最深层的本质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中间层次的关系是同等资本获取同等利润,而商品关系则属于最表层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关系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内容则是另外的本质上根本不同的关系。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劳动力买卖关系,显然只是一种表面过程,深层的本质关系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仅仅成为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物价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1]不仅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且这里的全部商品交换关系都是如此。“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就其总体而言,商品生产、流通等,都是一种表面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背后,在深处进行的完全是不同的另一些过程。”[2]在深处进行的是生产、实现和在剥削集团之间重新分配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过程。马克思明确指出:商品交换制度“是以资本为基础,而且,如果把它同资本分开来考察,也就是说,象与在表面上所表现的那样,把它看作独立的制度,那么,它只是一种假象,不过这是必然的假象”。[3]

马克思这样精确地阐明了商品关系在资本主义关系体系中的真正地位、作用,由此,资本主义的内部结构才被揭露得清清楚楚。

正因为如此,虽然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关系占统治地位,马克思却不简单地把它概括为商品经济,因为商品关系只是一种表面过程,从经济属性上把资本主义规定为商品经济,丝毫无助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马克思强调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生产商品,而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4]马克思在指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个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这一特点时,总是立即指出,这一状况不是由于商品经济本身的力量造成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

上述观点显然丝毫不意味着马克思忽视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如果根据说商品关系只是资本关系的“形式”“表面过程”,而认为这是忽视商品关系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那是对“形式”概念的一种肤浅理解。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个考察商品经济与特殊生产方式之间关系的方法论启示。这就是,商品关系一般不是独立的生产方式,它不是独自发展的,它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体系的层次中,只是一个表层,是一种表面过程,它必须适应特殊的生产关系决定的特殊生产目的改变自己的具体形式,以使能为这一生产目的的实现服务。我们应当运用这一观点和方法来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中商品关系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