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中俄贸易中,中国对俄出口主要是轻工产品和电子产品等,基本上属于制成品,而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矿产品和各种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目前,在中国对俄出口中轻纺产品占50%左右,而从俄进口中原材料产品约占60%。对于这种情况,俄方不但出现了抱怨情绪,甚至还产生了反感甚至戒备心理,认为中国只盯住俄罗斯的战略资源,而不愿更多地购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国多进口俄罗斯的机电产品。但中国方面认为,首先,中俄贸易从总体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俄方顺差,这与中美贸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贸易之所以出现这种贸易结构,绝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双方的产业结构和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决定的。如果没有这种互补性,中俄贸易也无从谈起。其次,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多属于粗制滥造,在质量、工艺方面与欧美产品无法相比,且售后服务及零配件供应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国客户难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国出口的大型核电站设备,其设计思路堪称世界一流,但工艺质量却常出现问题。
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以资源类产品为主,其中最多的为矿物燃料、钢铁、木材及其制品,分别占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总额的35%、15.7%和12.2%。早期,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以鞋类、服装等日用品为主,2007年来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分别占俄罗斯从中国进口总额的24.3%和15.6%。由此可见,中俄双方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单一。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不高,双边之间的贸易层次仍然比较低,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更没有反映出两国应有的贸易水平。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的发展水平,贸易规模的扩大将主要靠数量的增加。这些都给双边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和摩擦,同时也使得两国贸易发展的后劲不足。(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