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农村金融的相关问题

研究农村金融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从中国农业保险现存问题入手,分别就保险公司、农民、政府角度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是中国农业保险未来发展的一个现实选择。石艳蕊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不断受到外界的干扰甚至破坏,致使生态失衡严重,能否实现农村金融生态平衡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农村金融的相关问题

庄岁林等(2001)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将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农村信用社产权形式及当前银行组织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吴红(2005)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农业保险模式,提出中国农业保险要走多种组织形式并行发展的道路。着重讨论了相互保险这一保险形式,并同时强调加强政府介入必不可少。张忠明、栾立明(2007)指出中国农业保险自1982年恢复试办以来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其经营不论是从法律建设、环境治理还是从保险主体培育、保险模式创建、财政税收扶持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并从中国农业保险现存问题入手,分别就保险公司农民、政府角度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是中国农业保险未来发展的一个现实选择。石艳蕊(2010)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不断受到外界的干扰甚至破坏,致使生态失衡严重,能否实现农村金融生态平衡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剖析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现状,发现其在生态主体、生态环境以及生态调节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严重失衡,而地方政府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人工调控,引导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信贷行为和农村内生金融秩序的生成,最终实现农村金融生态平衡。高颖、刘竹青等(2010)提出发展农业服务业的各项内容中,目前,如何健全我国农业保险服务模式,进行农业生产风险分散和生产损失补偿是我国农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韩喜平、金运(2014)围绕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从农村金融供给二元结构出发,基于信用担保制度的正式与非正式研究视角,在厘清信用担保形式的内涵和边界的基础上,构建了“二元结构,四种层次,n类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认为当前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创新的核心是担保形式的创新,下一阶段的突破点是抵押担保深化和信用资源开发。丁志国、张洋等(2014)选取2006-2010年全国31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各项金融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对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金融规模的影响十分突出,受金融风险影响较强,受金融效率影响偏弱,受金融结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金融风险影响较强,受金融效率影响较弱,受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提出中央政府在制定农村金融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政策选择,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应侧重金融规模扩张,农村经济落后地区的当务之急则是强化金融安全建设。郭彬、杨振中(2017)认为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缺乏政府全面的服务能力,农村信用环境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整体不高,缺乏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认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优化信用环境,优化经济环境,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配套管理。薛曜祖、包盛(2018)研究国际组织在金融扶贫中的金融产品创新经验,分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金融信贷产品期限与农户需求周期错配、金融产品供给单一与农户金融需求多元失衡、农村地区抵押担保发展滞后等,提出了国际组织金融扶贫创新的主要做法对我国金融扶贫的启示意义,一是推广数字金融服务、满足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二是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增加农户抵押资产性收益。栾宏、何艳桃(2018)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扩大涉农金融服务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加快三产融合等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一条龙”式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赋予农村金融服务更广泛内涵,从而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