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加福(2005)在分析总结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其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成立具有外贸出口权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集团,推行股份合作制,搞好农业保险服务以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姜长云(2007)对我国农村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农村服务业在总量、结构、管理理念和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加强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民营化。科技、行业协会、政策支持和人才是农村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魏君英(2007)提出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农业和工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受农民收入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低,城市化进程缓慢,对农村服务业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仝志辉(2007)提出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服务体系运行管理的“部门化”是症结所在。在“部门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涉及的农机、水利、植保、气象、种子、农资、农技、外贸、金融、农教等各项服务,分别有中央对口部门。“部门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推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工作走了部门推进、部门改革的道路。王德萍等(2008)认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是通过市场化的途径解决农业本身附加值比较低的矛盾,通过服务业提高整个农业的附加值,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案例探讨农业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对发展农业服务业提出政策建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注重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完善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整合农业产业链;提供教育和培训。王亚飞、郑明慧(2009)认为农业服务业作为新兴行业,先天较为薄弱。提出目前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低、行业规模小、比重偏低,经营单位数量偏少,吸纳劳动力能力较低,经营收入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袁媛、李学林等(2009)在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结合新形势需求分析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农村服务业发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搞好农村服务业的宽松环境;增加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农村服务发展的激励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保障;强化市场主体组织扶持,构建农村服务业发展的载体与人力资源保障等政策建议。赵德贵、桑颖等(2010)在对辽宁省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展农村服务业发展载体与空间;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健全服务业市场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消费质量;延伸服务业链条,加强农村服务业体系建设;健全政策支撑体系,推进农村服务业现代化;进一步拓展领域,扩大农村服务业对外开放等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李桐山(2011)指出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中既存在官办服务严重削弱、各地发展有些失衡、发展层次比较低、总量和质量均不理想、缺乏统一有力的支持等许多问题,又提出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包括惯性观念、发展资金、服务人才、农民素质、公共设施等制约因素。陈俊红、陈慈等(2015)从产业经济理论出发,以农业产业升级为目标,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功能拓展两个维度,建立服务业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产业融合效果理论解释模型,探讨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路径,提出从加强管理和健全制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有序推进农业服务业改革等方面,实现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作用。景刚、乔瑞中(2018)以黑龙江省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为例,认为仍存在农业服务科技技术含量低、发展服务业意识不强、农业服务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以及农业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生产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构建现代生产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及开发和利用特色区域资源等对策建议。(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