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的产品或投资新的项目,必须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多方筹集资金。企业融资方式可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二者的融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不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大多按照“融资优序”进行融资,首先选择内源融资如企业留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等,其次选择债务融资,最后选择股权融资。而对我国企业而言,由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不成熟、不完善,与国外恰恰相反的是,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特别是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后不是专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这对企业资本使用效率、投资者利益保护等方面都具有不利影响,从长远看,这也不利于推动企业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提高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吝啬分配红利。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和分配红利少的现象十分严重,将大部分经营收益留存为企业资本金和自由现金流。另一方面,热衷股市“圈钱”。企业千方百计争取上市后,就把股市当成了“圈钱”机器,不管是否需要、是否急需,都热衷于股票的增发、配股,有的与有关审计机构联手操纵企业财务指标以达到低成本再融资的目的,有的随意改变再融资资金用途,有的甚至将融资资金存入银行,委托理财,借给其他关联企业。造成上述不良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滞后,股市融资成本低廉,政策引导重股轻债等,但长此以往,这种竭泽而渔式的融资行为使投资者无法从公司经营获利中得到相应的回报,即使能够通过股票投机交易实现短期获利,不仅将对投资者信心、证券市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且难以激励上市公司提高经营和盈利水平。(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