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现金流量信息的实证研究现状及探索:以ST企业为例

国内现金流量信息的实证研究现状及探索:以ST企业为例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体上看,国内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实证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晏静首先在研究中设计了ST企业的平均样本,来考察ST前5年每年现金流量和净利润的变动状况。研究发现虽然公司被ST前已连续出现两年亏损,但现金流量在首次亏损前3年已呈现显著下滑趋势,而净利润的征兆并不明显。

国内现金流量信息的实证研究现状及探索:以ST企业为例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加之我国1998年才公布《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能够满足统计分析要求的企业现金流量样本数据较少。从总体上看,国内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实证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的重点多在对现金流量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论证上,对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也多是把现金流量作为辅助指标,完全运用现金流量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并不多。

王安武(2000)指出,准确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指标,应将现金收付实现制下的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等几个现金流量类指标,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等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姜守志、林淑辉(2000)认为现金流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建议采用现金流入流出结构等比率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且现金流不易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的影响,比传统财务指标具有优越性。

师佳英(2001)综合考虑基于现金流的财务指标和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指标,提出了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营业利润的百分比、市场占有率、产权比率。

刘习勇(2002)专题分析了现金流量指标体系,认为应从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支付能力分析指标、收现能力分析指标、现金流量净利润比率方面,通过对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按权责确认的本期净利润进行比较,作出对企业收益质量的客观评价。

韩良智(2002)认为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虽然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财务指标,但也应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提出,企业业绩好坏的结论不能仅看经营性现金流量绝对值的高低,还应结合公司所处行业、公司资本结构和发展阶段综合考察经营现金流量,以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股利支付能力、再投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判断。

胡旭微、莫燕(2002)提出可用于分析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现金流量指标有: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可用于对企业流动性评价的指标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债务之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现金债务总额之比和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之比。

耿建新等人(2002)在分析了有关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后认为,当企业调整后每股现金下降时,可能预示经营业绩也在下滑;当企业调整后每股现金下降且净利润现金差异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时,该企业可能存在盈余操纵行为。

陆静等人(2002)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扩展的Ohlson-Feltham模型比较了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发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每股收益,忽略了现金流量等其他财务指标。(www.daowen.com)

张俊瑞(2002)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了118家中国上市公司1998—2000年3年的每股收益与每股现金流量的相关系数后,得出了两者弱相关的结论。

谢获宝(2002)指出,所属行业、经营方针和发展阶段等方面不同,会使不同企业之间的同一比率指标缺乏可比性。裘益政(2002)发现现金流量指标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指标的缺陷。

张友棠(2004)在研究中设立了“现金盈利值”(Cash Earning Value,CEV)和“现金增加值”(Cash Added Value,CAV)两个重要的现金流量指标。其中,现金盈利值是依据现金流量表信息计算的现金净收益;现金增加值是现金盈利值扣除股利分配付现后的余额,也就是企业支付现金分配之后的现金留存收益,丰富了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研究的内容。

晏静(2004)首先在研究中设计了ST企业的平均样本,来考察ST前5年每年现金流量和净利润的变动状况。研究发现虽然公司被ST前已连续出现两年亏损,但现金流量在首次亏损前3年已呈现显著下滑趋势,而净利润的征兆并不明显。这说明现金流量能较好地预警财务危机,而把现金流量的急剧下滑认为是净利润急剧下滑甚至亏损的先兆。

章之旺(2004)选取2003—2004年60家财务危机样本和120家非财务危机样本,分别用单变量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了现金流量信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相对信息含量和增量信息含量,研究发现:①在我国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相对信息含量仅次于资产报酬率和资产周转率,其预测效率优于其他应计制会计变量;②无论在财务危机前1年还是前2年,现金流量类变量在会计比率的基础上均具有显著的增量信息含量。

梁飞媛(2005)从现金流量角度主要针对制造业建立了典则判定模型和费希尔判定模型;张鸣、程涛(2005)引入现金管理特征变量和现金管理结果变量,构建了综合动态预警模型,从中长期角度加以研究。

周娟与王丽娟(2005)选取了主营业务现金回收比率、净利润现金比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资产现金回报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负债总额比、经营性现金流动比7个现金流量指标,再引入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流动比率以及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6个传统财务比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判别分析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该模型对2001年检验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86%;对2000年检验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74.4%。

梁飞媛(2005)对我国机械设备类上市公司ST前第1年和第2年现金流量指标判别分析,筛选出了差异显著的6个变量: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再投资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投资现金流出量/现金总流出量、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运用这6个现金流量指标分别构建典则线性判定模型和Fisher两类线性判定模型,两模型的判别效果没有太大差异,在ST前第1年、第2年、第3年判别率很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