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体的概念
当前,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并没有权威的界定。一方面,新媒体本身只是一种描绘,并非一个精确的概念;另一方面,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媒介技术的革新中仍在不断发生变动。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参照,人们都能够看到新媒体的不同表现和特点,导致人们对新媒体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认为:所谓新媒体,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包括录像、多媒体、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光纤通信、综合数字通信网等。其中,渗透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是高速信息公路和多媒体技术。
由上述可知,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也可以认为,新媒体这个一直处于变动中的概念,宽泛地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等。目前新媒体主要是指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内容资讯、音频视频、连线游戏、数据服务以及在线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兴媒体。它有两个最核心的改变,一是传播媒介由传统媒介变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介;二是传播者由权威媒介组织和媒介机构变成了所有传播者。[1]
(二)新媒体技术
由文献记载可知,新媒体的概念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彼得·卡尔·戈德马克博士发表了创新研究成果报告,随后国际主流媒体对其系列成果应用与娱乐产业的实践进行了广泛报道。在研究中,戈德马克用新媒体来区别广播、电视、报纸等以电波、图像、文字传输为主的传统媒介,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1.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1946年面世的,主要用于计算导弹弹道的“ENIAC”。它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它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另一种说法称,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无论如何,ENIAC的投入使用标志着电子数字计算机进入实用化阶段。1944年期间,由霍德华·爱肯设计制造的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的体积相对较小,高2.4米,长15.3米,重达35吨。
1969年,Internet诞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系统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大学的一台电脑和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一台电脑连接起来了,这标志着互联网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ARPAnet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两点连接拓展到200多个连接,但仍局限在高级军事领域。1972年,全世界计算机和通信业的专家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了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4年,IP协议和T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该协议为后来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初步的平台,并在1983年成为互联网上的标准通信协议。
2.Web技术的演进与飞跃
万维网即Web,是一种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连接技术,它允许用户在一台计算机通过Internet存取另一台计算机上的信息,这是网络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从技术角度讲,网络是Internet上那些支持Web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P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集合,通过它可以存取世界各地的超媒体文件,内容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资料库以及各式各样的软件。这也使得任何新的计算机都可以将散落在网络空间的各种信息进行无缝对接与组合,形成新的站点和内容。也可以表达为:超文本、超链接、超媒体是Web技术的重要表现形态。Web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Web1.0——信息的聚合与搜索
Web1.0指Web的第一代实用技术形态,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使用静态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网页来发布信息。从传播学的角度看,Web1.0形态仍属于传统的媒介信息传播阶段,即信息发布者扮演着精英的角色,其传播信息是“推送式”“传输式”,用户浏览获取信息实际上仍然是单向度的传播模式。但是相比传统媒体,Web1.0也有特殊功能,它善于集纳、整合各类破碎、零散、微小的信息,并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且用户能在各类网站上通过鼠标点击完成“超链接”。
简单而言,Web1.0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超链接”来实现聚众功能。它能够把各类不同的、分散的、碎片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并重组资源形式与资源内容,让小容量释放出大能量。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庞杂信息,因Web1.0而可以聚合连接在一起,在人类信息传播史上,这是个了不起的创举。
(2)第二个阶段:Web2.0——用户的互动与共建
Web2.0是在Web1.0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实是对Web1.0技术的升级与产品优化,它在Web1.0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了互联网用户之间强有力的互动。在Web2.0时代,用户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交换信息、反馈信息。这样,普通用户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使用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成为信息的参与者、互动者、分享者,传播主体由原来的单一性变为多元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同层次的对话与交流。信息及文件的共享成为Web2.0发展的主要支撑和表现。Web2.0模式大大激发了用户创造和创新的积极性,使Inter⁃net变得更加生机勃勃。(www.daowen.com)
(3)第三个阶段:Web3.0——现实的虚拟与体验
Web3.0是Web2.0的升级版,它在纵向上延展了Web2.0的技术范畴与传播维度。早在Web2.0的概念被媒体广泛关注之时,Web3.0的设计就已开始。Web3.0是建立在全球广泛互联节点(与用户)无障碍互动的概念上的,具有人工智能的特征。如果说Web2.0和Web1.0解决了互联网“读”与“写”的物理与逻辑层问题,那么Web3.0要解决的则是在这两层之上的表象或语意层的问题。具体说来,Web3.0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直接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Web3.0浏览器会把网络当成一个可以满足任何查询需求的大型信息库。Web3.0的本质是深度参与、生命体验以及体现网民参与的价值。Web3.0是一种更加深入、更加专业、更加广泛的技术,比Web2.0的互动更加深入,它创制了一个虚拟的类像世界,让用户体验仿真的快乐与模拟的真实。
3.网络及媒体
从Web1.0到Web3.0,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发展,其本质上也是信息传播途径及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传统社会,人们依赖书籍、报纸、杂志及广播电视来传播和接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
这种根据网络技术发展形成的信息传播新途径足以同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形式相提并论,于是人们自然地开始用新媒体这个概念来形容和概括这种新形态。
(三)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
数字化是人们对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本质特征的最集中的一种表述和归纳。2012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专题形式论述了当今全球范围内正在经历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即数字化革命。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将数字化具体解释为:数字化技术是一种并不复杂的系统,主要是将信息编织成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0和1,再转化为脉冲信号,最后计算机就以一种人们可以识别的符号传递出信息。不管是图片、视频还是文字都可以这种数字化的方式最终呈现在受众眼前。因此,新媒体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是“数字化媒体”。
2.虚拟性
人们之所以认为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主要是因为网络上呈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信息其实都是建立在计算机对一系列0和1信号的处理基础上。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基本属性,虚拟性伴随新媒体成长不断拓展,并衍生出了虚拟人类、虚拟社区、虚拟商品等具有虚拟价值的新媒体产物。
2001年,英国报业联合会新媒体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位虚拟人物——“阿娜诺娃”,为全球网民提供24小时的信息播报服务。此外,虚拟社区、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等形态对社会生活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也说明,网络社会是一个无限延伸的世界,它既是虚拟的,也是实在的。虚拟世界并非虚假世界,虚拟世界实际上是人类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再现与延伸,可以说,网络社会是包含了虚拟属性的现实世界。
3.交互性
所谓“交互”,是指信息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的相互作用。即新媒体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能够了解受众的接受情况,得到信息的反馈,或接受受众的请求,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可以说,新媒体的这种“交互性”是检验传播效果的最佳途径。
4.跨媒介性
新媒体集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游戏等诸多因素,超越了传统媒体各自单一的传播手段,成了一个集各种媒体优势为一体的融合媒体,它体现了媒体的“跨域传播”和“跨界融合”的特征。媒介融合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也不是媒介之间的物理结合,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介在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的相互渗透与交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障碍,能实现有效的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了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进程。不同形式的新媒体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新时期新媒体的大浪潮。
除上述四个特征外,新媒体还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信息传播的海量性、传播方式的灵活性等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