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是一位视障残疾人,他是我们大队第五生产队(宜肯坝生产队)的一名社员,他出生在三十年代初,没成过家,和他弟弟在一起生活。自己做不了的事情靠着他的兄弟、弟媳和侄儿们来帮忙。小时候,时常看到他的侄儿用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棍子领着他,侄儿在他前面握着木棍的一头,专挑平道好道走,李生握着木棍的另一头,跟在侄儿的后面,他脚抬得挺高,步子迈得挺慢,走路的方向听他侄儿的,走路的速度他侄儿听他的。时间长了他和侄儿好像达成了一种默契,走起路来俩人步调一致,步子大小也一致,浑然一体,形同一人,比正常人也慢不了多少。有时到大队代销点买东西,有时到集市上卖笼头(蒸干粮时盖锅用的)。我很赞佩他的小侄子,在那些年始终如一地给他的大爷当眼睛做向导。那时,每当他们爷俩路过村屯时,有很多人用奇异的目光看着他们,他的小侄子并没有一丝羞怯和难为情,表现得是那么坦然。就是这样一位盲人,却有一手砌笼头的好手艺,砌笼头可是一般正常人都做不好的手艺活。
砌笼头的原材料,一是麦秸,二是麻秸,工具就是一把木把铁镩子。李生砌笼头时,把麦秸和麻秸掸上热水闷一闷,把材料闷好后,把麻秸劈开压扁,麻秸坯子宽度六七毫米,主要用于缠绑麦秸。取一绺大拇指粗细的麦秸从笼头的中心开始起头(盘圆),从里向外,一圈挨一圈地砌,下一圈的麦秸要用麻秸坯子缠绑在上一圈的麦秸绺当中,用凹型铁镩子穿入上一圈的麦秸中间,然后从铁镩子的尖头把麻秸坯子穿入凹槽里,之后拔出铁镩子,再把麻秸坯子拽紧。笼头是个扁锥形,多大的锅,砌多大的笼头,一般笼头口的直径比锅口略大一些。
笼头主要用做蒸干粮的锅盖,蒸干粮时,用别的锅盖不但压气还容易跑气。笼头看似不起眼,在那时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没有笼头的人家,蒸干粮时要借邻居家的笼头用,不蒸干粮时人们舍不得用,因为笼头比高粱秆锅盖价钱高,笼头坏了,还要补一补再用。新笼头整体金黄色,使用时间长了,就变成了紫褐色。笼头在当时也是生活当中的必需品,那时几乎每家每户外屋墙上都挂着个笼头,什么年代用什么物品,这也是定制。(www.daowen.com)
李生砌的笼头不漏气、不压气,也很秀气。六七十年代,每个笼头能卖到两三元钱,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去他家买笼头。他也靠着这门手艺来度日,养活自己。砌笼头这个手艺并不复杂,但在精细程度上有很大区别,对一个盲人来说难度就更大了,眼睛看不见,全靠手来摸,手感就是衡量质量的标准。老天没有赐给李生眼睛却赐给了他一双巧手,他把这双巧手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