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用匣子:解锁有线广播新玩法

三用匣子:解锁有线广播新玩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大队也利用这个有线广播喇叭当作通讯工具,大队买一个“三用匣子”,其实就是一个多功能的收音机,接在有线广播的线路上,这个“三用匣子”有收音机的功能,有转播收音机里节目的功能,有通过“三用匣子”和小广播喇叭直接对话的功能。有了这个“三用匣子”大队发个通知或临时找队长到大队议事,大队干部们就可以打开“三用匣子”对着“三用匣子”发话,在当时看来极其方便。

一九七〇年夏,仅仅几天的时间,全大队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有线广播喇叭,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有线广播的到来,使偏僻山沟的普通农民,能直接聆听党中央的声音、北京的声音,能听到全国各地及全世界的重大新闻、新人新事,还有各种文化娱乐节目,公社领导有时也用有线广播讲话,指导生产、下达紧急生产任务。穷山沟的农民不花一分钱,躺在热炕头上就能听到袁阔成、单田芳等艺术家说书,这是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的事。那时,常常听到老年人们说:“这个国度真好,这个国度真牛。”

从县里到公社,从公社到大队,有线广播的传输线电话线代之,那时候在早、午、晚定时开通有线广播,播放广播时电话线路被有线广播占用,电话停用,无论有多么要紧的事,都得等广播结束后才能打电话。从大队到各生产队的线路由国家和各生产队共同负责,电线杆由生产队负责,生产队放几棵杨树就解决了,不用花现钱。购买电线、瓷壶的费用由国家承担,入户线路、简装喇叭、开关等费用由个人承担,距离主线路远的费用就高一些,距离主线路近的费用相对低一些,高低之差不到一元钱。公社广播站负责立杆、拉线的技术指导和安装等,生产队出劳力负责挖坑、立杆、拉线等。每户社员支付四五元钱就能收听广播了。

那时的有线广播喇叭构造极其简单,是直径不过二十公分的灰色的小纸盆,纸盆的后面连着一个线圈,线圈上面有两根线,一根接传输线,另一根接地线,人们把一根八号铅丝挨着炕沿帮插入地下,再用一根细铁丝上头接到喇叭的地线上,下头接到八号铅丝上,有时喇叭的声音小了或有杂音,人们习惯地往插地线处浇点水。一个简装的广播喇叭售价不过两元钱。精装广播喇叭用现在的话说是豪华型的,价格就贵多了,每个售价五元钱。这种喇叭纸盆的四周用一个金属铁框固定,铁框的后面固定着线圈,看上去就结实多了,也好看多了。还有的更讲究,在喇叭的外面再扣上一个小木箱,是起装饰作用的,木箱三十公分见方,箱体的上底厚一些,下底薄一些,外面刷着清油,前面有镂空图案,最讲究的是五星图案,五星上面涂着红漆。挂精装喇叭的人家不多,挂带木箱喇叭的更是少之又少。广播喇叭一般都挂在炕头墙的上头,基本和炕沿对齐。挨着喇叭有一个开关,开关上拴着一根线绳,来广播时不想听的时候一拉线绳就关了,想听的时候再一拉线绳就又打开了。那些岁数大的老人们,晚上躺在炕头上,闭着眼睛欣赏着评书,困了拉一下线绳,过不了一会儿鼾声就响起来了,很是惬意。

这个小喇叭有时也出故障,如果屋内湿度太大,喇叭纸盆就会返潮,发音时就会有“吱啦吱啦”的响声,严重时听不清广播里说的什么;有时线路也会连接不实,发出的声音断断续续;有时线圈坏了,要拿到公社广播站去维修。(www.daowen.com)

这个小喇叭是这个小村自古以来从没有过的。记得早晨广播来的时候先奏一首《东方红》乐曲,然后是节目预告,几声“吱、吱”的响声过后,就听播音员说:“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七点整,下面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到了广播结束的时间,广播里就会响起播音员的声音:“亲爱的听众同志们,这个时间的节目到此结束了,下次再会。”每天早、午、晚各一次。有线广播的普及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质。因为那时候的有线广播,只播革命的、健康的内容,虽然节目内容比较单一,但都是积极向上的。

那时大队也利用这个有线广播喇叭当作通讯工具,大队买一个“三用匣子”,其实就是一个多功能的收音机,接在有线广播的线路上,这个“三用匣子”有收音机的功能,有转播收音机里节目的功能,有通过“三用匣子”和小广播喇叭直接对话的功能。大队有什么事可直接通过“三用匣子”通知到各生产队和社员,人们还可以对着小喇叭回话,当然保密的、不方便公开的事,还是不能用这种方式。没有这个“三用匣子”时,大队有什么事都要以文字的形式通知到各生产队,非急事把通知放到代销点或放在学校里捎,如果有急事大队干部们就要亲自跑一趟或找人专门送通知。有了这个“三用匣子”大队发个通知或临时找队长到大队议事,大队干部们就可以打开“三用匣子”对着“三用匣子”发话,在当时看来极其方便。

有线广播,传播了政治,传播了文化,传播了文艺,传播了上级领导层的声音,传播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对广大农民来说,不是简单的一个新生事物,更主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