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革期间的历史性政治宣传:宣传力度之巅峰

文革期间的历史性政治宣传:宣传力度之巅峰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政治宣传力度都无法与“文革”期间的政治宣传力度相比拟。“文革”期间,其政治宣传达到了巅峰,宣传力度之大,宣传面之广,宣传形式之多样,宣传手段之高明,堪称史无前例。文艺宣传队除了在本大队演出,还要参加公社举办的文艺汇演比赛。我们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在全公社文艺汇演比赛中还荣获了第一名,当时队员们都很兴奋。

文革期间的历史性政治宣传:宣传力度之巅峰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政治宣传力度都无法与“文革”期间的政治宣传力度相比拟。“文革”期间,其政治宣传达到了巅峰,宣传力度之大,宣传面之广,宣传形式之多样,宣传手段之高明,堪称史无前例。除了用足用好各种宣传工具,还开辟了一些新的宣传途径,比如学校的老师、学生到户宣传,国家干部到基层宣传,组建各种形式的宣传队等等,做到政治宣传到公社、到大队、到生产队、到每家每户、到每个人。七十年代初,按照上级要求各大队都组建了文艺宣传队,从字义上理解是搞文艺宣传,实际是在宣传政治,宣传毛泽东思想,是以文艺宣传的形式来宣传政治,文艺要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文艺宣传要服从于政治,要服务于政治,不得偏离政治轨道。那时我们大队也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我担任文艺宣传队队长,文艺宣传队的队员都是初中刚毕业不久的十七八、二十来岁的男女青年,农闲时白天排练节目在大队记工分,回生产队领工分,晚上轮流到各生产队义务演出,不挣工分。

大队文艺宣传队不像原来大队评剧团装备那么精良,没有演出服装,扮演解放军时,把自己的绿色制服穿上,没有的就借一身,制服的领子上钉两块红布做领章。那时仿军帽盛行,几乎每个小青年都有一顶,做个红色铁五角星别在帽子上当帽徽。演农民、工人就省事多了,因为没有统一装束。扮演正反面人物主要是靠化妆,扮演正面人物,在脸上涂脂抹粉,美化一下;如扮演反面人物,脸上划几条黑道道,把眼睛画得恶眉瞪眼的;扮演特殊反面人物做个假面具,弄个水葫芦糊上几层纸,待纸干成型后揭下来,画几根头发,恶眉瞪眼,蒜头大鼻子,厚厚的嘴唇,大大的嘴巴,在面具的眼睛和嘴巴处挖个窟窿,两侧拴个绳系在后脑勺上。虽然装备简陋、演出条件很差,但是全体队员们排练节目的劲头却很足,练得都很起劲,演出时特别认真,一丝不苟。乐器也很简单,锣、鼓、镲不用买,大队原来就有,笛子二胡口琴、竹板也花不了几个钱,没有音响,全靠嗓子嚷。演出的节目形式也比较单调,有快板天津快板、山东快书、三句半、相声、双簧,独唱、合唱,口琴、笛子、二胡独奏等等,以独唱、合唱为主。到各生产队演出要把各生产队的好人好事、模范人物也要编入节目当中,那时报纸上、宣传材料上登载着很多文艺段子,有的直接用,有的根据本大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改动。我还清晰地记着一段天津快板的台词:“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提,说一说某某某他访问印尼。哎!就说这么一天吧,正赶上礼拜一,雅加达的机场上,喳喳叽叽,有的领着狗,有的抱着鸡,还有的没嘛拿了挎着个照相机……”宣传队每到一都也能表演两个来小时。

在生产队演出,没有舞台,也不可能有舞台,就在生产队部(饲养处)演出,没有电,在屋里的高处多点两个煤油灯或在墙上挂个提灯。观众和演员都挤在一个屋里,有的母羊还在这个屋里“坐月子”,演员在演节目,羊也跟着瞎起哄,演员唱歌,羊也在“咩咩”地叫,弄得观众哄堂大笑。因为演出场地窄小,舞台就在屋子当中,演员不分台前幕后,该谁演谁上场,演完的就退下来。演节目的那个小破茅屋被观众挤得满满的,去晚了进不了屋的还得扒窗户看,演员演得很起劲,观众看得也很来劲。文艺宣传队除了在本大队演出,还要参加公社举办的文艺汇演比赛。我们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在全公社文艺汇演比赛中还荣获了第一名,当时队员们都很兴奋。(www.daowen.com)

在当时看来,文艺宣传队的存在,一是政治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宣传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和党的方针政策,让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二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服务农村、服务农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