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让山村也过上电影时光

让山村也过上电影时光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进入山村,是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一大进步,老百姓不用去电影院,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电影这个新生事物在村里的出现,老年人觉得耳目一新,在他们看来看电影比看评剧和驴皮影真实多了。

让山村也过上电影时光

电影进入山村,是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一大进步,老百姓不用去电影院,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从那时起村里的人们对电影有了最原始的认识。公社文化站有电影放映队,说是放映队实际就两名放映员。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国家正式编制,反正他们是挣工资的。他们赶着一挂小毛驴车,轮流到全公社各生产队放映电影,车上拉着两根带着铁环的长木杆子,是挂幕布用的,一块长约三米、宽两米多的白色幕布,一台电动放映机,一台脚踏式发电机,一个装电影胶片的铁箱子,还有一捆很长很长的黑色电线,这些基本就是放映队的全部家当。因为是山区,无论冬夏都不用给毛驴带吃的,在哪放电影哪生产队管毛驴的吃喝,放映员就更不用说了,要尽量做点精细饭,还要上点酒,免收伙食费。

每当放映队来放电影,大队都给每个生产队发个通知,告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放什么电影等,生产队长则安排早些收工,准备晚上看电影。在哪个生产队放电影,哪个生产队的社员们都提前把位置占好,其他生产队的社员就没有那么优越了,只能随遇而安,就近搬块石头坐着。在那个年代,放映队放什么电影大家就看什么电影,老百姓是没有选择的,不过,无论放什么内容的电影,大家都感觉很新鲜,与其说对内容感兴趣,倒不如说大家更在意的是这样的娱乐形式,电影内容的好赖没有选择,无法调整大众的口味,大众也没那么挑剔,对剧中情节弄明白了即可,不像现代人总要挑出点毛病来才肯罢休,否则就显得自己没有水平。有时也不是现代人事多,与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有关。远道来看电影的都是一些轻手利脚的年轻人和半桩子,东道主生产队除了不能动的老人和小孩子几乎倾巢而出,春夏秋还好些,冬天看露天电影保暖就成了主要事,家有皮衣、棉鞋、毡疙瘩的都要用上,在这时候,牛羊倌、大车老板子就有了他们的优越性。看电影虽然是在晚上,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和年轻小伙子们像迎接重大节日一样把最好的衣服穿上。看电影时每隔一会儿就会儿有“啪啪啪”的响声,请不要误认为是观众的掌声,是天太冷把人们的脚冻疼了、冻麻了,跺跺脚缓解一下。露天电影没有统一的座位,观众千姿百态,有席地而坐的,有坐在小板凳上的,有坐在石头上的,有蹲着的,有站着的,有在人群后面站在凳子上看的,五六岁的孩子则骑在大人脖子上看,实在找不到合适位置的,干脆到银幕背面看,虽然影子和文字是反的,影像也不太清晰,但总比看不见好得多。每次放完电影,场地一片狼藉,附近的石头墙都要矮一截,满地的石块伴着瓜子皮,雪糕棒、矿泉水瓶、破烂废纸是绝对没有的,第二天队长要安排两个青壮年搬石头,安排一个会垒墙的老头把石头墙重新垒好。

那时全大队都没有拉上电,放电影是靠脚踏式发电机发电,这种发电机的踏板和自行车脚踏板一模一样,与自行车摩电灯是一个原理,开始村里的小青年们当乐景,争着抢着去蹬这个发电机,他们感觉很好玩。这个发电机有个特点,蹬快了电量足、灯光亮、影像清、音色正、音量大,蹬慢了电量变弱、灯光暗、影像模糊、声音小而不正,换人的时候速度慢了还停电,所以很难保证放映质量,小伙子们你蹬一会儿我蹬一会儿,用不了几次就都不愿意干了。

人工脚踏发电机历史很短,像昙花一现,稍显即逝,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就被小型汽油发电机所替代,电影放映队的小驴车上少了一台脚踏式发电机,多了一台汽油发电机和一个装汽油的大铁桶。发电机发电时“嘟嘟嘟嘟”的声音很大,为不影响电影的音响效果,要把发电机放在离放映机很远的地方,这个铁家伙比脚踏发电机有很大进步,有时虽然也坏,但总体来说比脚踏发电机耐用多了。(www.daowen.com)

后来,有了交流电就更方便了,到哪里放电影找个电源接上就行了,但又怕停电,那时农村经常停电,有时一连几天都没电。社员们大老远去看电影,没一会儿停电了,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停了电,放映员到大队给公社电管站打个电话,打听一下停多长时间,如果时间长就把放映设备交给生产队保管锁起来,放映员便赶着驴车回公社了,等来电后回来再接着放映。由于电影放映设备落后,机械故障频频发生,有时,一个晚上不知道要断多少次片(胶带),看着正起劲的时候,放映机“哼”的一声发出一声怪叫,胶带断了,幕布上的影子随之消失,出现了一片光亮,放映员就得导带接片子,片子接好了,好大一块儿电影内容却没有了。有时出了大故障,就得把放映机拉回公社或送到县里维修。

当时放的电影大都是革命题材的,如“八大样板戏”,故事片有《奇袭白虎团》《刘胡兰》《英雄儿女》《董存瑞》《黄继光》等。一部电影在一个大队的几个生产队连续放映好几遍,人们不顾一天的劳累,吃完晚饭,老早地拿着凳子,步行几里甚至十来里路,跟着电影放映队重复地看着一部电影。每当看完一场电影,人们在茶余饭后和劳动时就有了新的话题,影片里的故事情节、影片里的人物、影片里的是是非非成为人们近期的议论中心。影片里那些幽默的对话,经典的语言被人们所引用,有的还能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电影这个新生事物在村里的出现,老年人觉得耳目一新,在他们看来看电影比看评剧和驴皮影真实多了。有些年龄大的老人总是带着很多疑问,比如电影里的人物、动物、山水、物品、场景、声音怎么和真的一模一样?他们感觉电影里的一切都是真的,有好奇的还要到幕布的后面看看,或趁放映员不注意小心翼翼地摸摸幕布,然后说这么薄的一块布怎么能装得下那么大的场景和那么多的人呢?在当时这些问题小村里的人没有谁能说清楚,即便是有人能说清楚,老人们也听不懂,这些疑问给老年人留下了很多困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