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六五年开始,村里就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了,一九六六年以后,学习毛主席著作逐渐达到高潮。毛主席著作有四卷,内容很多,为了突出重点,便于学习,精选了其中的重点文章,出版了毛主席著作甲种本和乙种本。后来又从四卷毛主席著作中挑选出经典段落和经典句子,编成一本几百页的《毛主席语录》,还有《为人们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称为“老三篇”)的单行本和合订本。那时,要求每个人都要会读、会背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最终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当时我们村除了在校学生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没文化,有一半以上的社员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出来,可想而知学习任务之艰巨,生产队长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克服困难,下大工夫,晚上收了工吃完饭,把社员集中到生产队部学习,劳动休息时间,在田间地头挤时间学习。每一个在校学生都有任务,要负责教会几个没文化的家庭妇女。真有笨人舌头不翻个,发音不准的。队长指派我负责教五保户老张婆学习《毛主席语录》,她不但是文盲,连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也不认识,而且她还大舌头,吐字不清,把“谨慎”说成“井绳”,把“戒骄戒躁”说成“借锅借灶”,教到下半夜,也背不下几句来,偶尔能背下几句到第二天忘得一干二净,让你哭笑不得。也有聪明的,脑子好使的,虽然没文化功底但记忆力超强,学几遍就能背下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大多数人都能背上几段甚至几十段,有些社员背的又多又熟练。
我们队有个接羔保育员名叫宋国忠,时年六十多岁,名不见经传,说话办事直来直去,是个有名的老倔头。他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把《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背得滚瓜烂熟,《毛主席语录》不但能从头背到尾,而且还能从尾一段挨一段倒背如流。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能把《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熟练地背下来的,全大队仅此一位。这个老人因此被评为全大队、全公社学习《毛主席语录》积极分子,是不是全县的积极分子我记不清了。我记得他多次到大队、公社学习《毛主席语录》讲用会上发表体会,也是很风光呢。他不但《毛主席语录》学得好,而且思想进步,劳动积极,夜间为生产队看场不要工分,本职工作成绩显著,接羔成活率达到85%以上,是全大队最高的,后来还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语录》立竿见影的学习标兵。
受文化水平所限,学习《毛主席语录》虽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人们所用的心劲和所付出的精力令人折服。那时的人不像现在的人有那么多的抱怨,如果现在早有人说学这个干什么,有什么用?那时一是没人敢说,二是也没人去说,当面没人说,背地里几乎也很少有人抱怨,只是抱怨自己没文化,脑筋不好使。绝大多数人认为学这肯定有用,因为听着就有道理,有很多问题就是用《毛主席语录》解决的。比如完成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大家开始总要念一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些口号可谓催人奋进,使人们的精神倍增。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就要背一段《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来缓解和解决矛盾。谁要有了私心杂念就要念“要斗私批修”。当时为了向毛主席表忠心,大队在敖包山顶上,垒了一个大大的“忠”字,字的上面涂上白灰,在很远处都能看得清清楚楚。(www.daowen.com)
那时候每天晚上都要开会:一是学习政治,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有关政治文章。二是开展批评表彰,表彰当天的好人好事,虽然是精神上的鼓励,但被表彰人的感觉不亚于现在得五百元奖金。有大错的要点名批评,大多只说事不点名。三是开展讲用活动,讲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的体会,讲学习毛主席语录立竿见影的体会。四是搞革命大批判,批判“群专”对象,批判重大错误行为和错误言论等等。当时的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
《毛主席语录》在当时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克服各种困难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法宝,表面看来是《毛主席语录》的作用,实际我认为主要是毛主席这位伟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敬仰。因为是毛主席把亿万劳苦大众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是毛主席给他们分了田地,是毛主席让他们做了新中国的主人,毛主席在他们的心中无比神圣,更具有实际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